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应用含有微丝的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三维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最终探寻修复周围神经微丝直径的最佳范围.方法 将60只300~350 g健康、雌雄不拘SD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制作大鼠12 mm的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A、B、C、D、E组PLGA神经导管内纵形放入20根不同直径(分别是60、80、100、120、140μm)微丝,各组神经导管内均注入层黏蛋白+神经生长因子混合液0.3 ml.F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大鼠左后肢为实验侧,右后肢为对照侧.测量术后12周各实验组神经导管内再生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结果 术后12周,再生神经中1/3段的光镜观察,各组再生神经均有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神经纤维计数以F组最多,B、C、D组次之,而与A组、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F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程度均要明显优于A组和E组.结论 三维立体管状结构中的微丝直径粗细对周围神经的再生有影响,最佳的直径80~120μm.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量国人脊柱胸腰段(T11~L4)椎体高度、矢状径、横径,为设计胸腰椎椎体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正常人50例(男女各25例),年龄18~60岁(平均30.6±10.5岁),无腰椎病变者行CT扫描,分别测量胸腰椎椎体高度及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和横径。结果胸腰椎椎体高度从T11~L4逐渐增高,中央高度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比较,以中央高度最小,其范围为20.45~25.55mm(女:19.77~25.30mm),前缘高度为21.24~27.41mm(女:20.84~26.22mm),后缘高度为22.60~26.76mm(女:21.68~26.14mm);正中矢状径、横径从T11~L4逐渐增大,椎体中部的矢状径和横径与椎体上、下的矢状径和横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腰部最小,其范围分别为28.56~33.36mm(女:27.63~31.42mm)、32.71~46.57mm(女:31.68~44.83mm)。椎体上矢状径和横径范围分别为30.67~37.71mm(女:29.23~36.51mm)、36.85~51.81mm(女:34.31~48.89mm)。椎体下矢状径和横径范围分别为32.24~39.31mm(女:31.14~37.99mm)、38.97~52.94mm(女:37.88~50.80mm)。总体观椎体上下呈向中间凹陷,腰部凹陷的类圆柱体。结论设计胸腰椎单椎体内固定器械时应考虑到各椎体高度及矢状径、横径的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9例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71~102岁,平均82.7岁。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8 min,术中出血约200~600 mL,输同型浓缩红细胞0~2 U,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6个月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3~95分,平均85.5分。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25个月),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能早期恢复肢体功能及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并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开放复位并使用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7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结果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0.6月。按Karlsson功能评定标准,优6例,良1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单纯椎管扩大减压、减压+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椎板重建以及减压+钛网椎板重建3种手术 方式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管狭窄行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其中单纯椎板减压 术组15例(A组)、减压+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椎板重建组14例(B组)、减压+钛网椎板重建组10例(C组),比较3组在 手术情况、术后优良率及JOA评分等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B,C组(P<0.05), B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评价:术后3个月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 与C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JOA评分:术后3个月、12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3组间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C两组高于A组(P<0.05)。3组均无重大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改变无明显差异。结 论:单纯椎管扩大减压、减压+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椎板重建以及减压+钛网椎板重建3种术式均为治疗腰椎管狭 窄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后两者临床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相邻多节段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28例患者,其中5例伤椎置钉,随访5~44个月,平均28个月。按Frankel功能分级,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随访X线片比较骨折复位情况、椎体后凸角(Cobb角)矫正和丢失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5~6个月骨折愈合,其中17例已再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率及后凸角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则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中并发症3例,包括硬脊膜撕裂2例,置钉错误1例。结论后路长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相邻多节段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伤椎置钉有助于复位与维持复位。  相似文献   
19.
VSD结合拉网式中厚皮肤移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合拉网式中厚皮肤移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骨科收治足背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19~59岁,平均39岁,缺损面积:(4 cm×6 cm)~(12 cm×15 cm)。均采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合拉网式中厚皮肤移植手术治疗,观察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足部外形?质地以及肢体功能等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移植皮肤愈合良好;2例患者少许移植皮肤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随访,全部患者创面愈合良好,外形美观,表面平坦,颜色正常,皮肤质地良好,肢体功能良好。结论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合拉网式中厚皮肤移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简单创伤小,节约取皮面积,外形美观,避免二次手术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三维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异体神经移植由于存在难以消除的宿主免疫排斥反应,限制了其使用,许多学者试图用其他组织替代来弥补以上不足,但效果均不满意。目前,尚没有研制出公认的效果满意的人工神经,自体神经移植至今仍被认为是最佳选择。 目的:观察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85∶15)三维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及神经导管内微丝支架的作用和不同数量微丝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制作大鼠12 mm的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用该导管桥接大鼠12 mm的坐骨神经缺损。A组:PLGA神经导管组;B组:PLGA神经导管内纵形放入20根PLGA微丝;C组:PLGA神经导管内纵形放入40根PLGA微丝;D组:自体神经移植组。A、B、C组神经导管内均注入层粘蛋白+神经生长因子混合液。造模后动态观察大鼠肌肉萎缩、跛行情况,测量神经导管内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恢复率。对再生神经中1/3段行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以评价神经修复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各组再生神经均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B、D组再生神经较A、C组粗大;再生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B组和D组明显快于A组和C组(P < 0.05);A组、C组肌肉萎缩最明显,而B组、D组肌肉萎缩较轻且肌肉萎缩程度基本相当。病理图像分析神经纤维计数以D组最多,B组次之,而与A组、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B组与D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程度均要明显优于A组和C组。提示新型的PLGA三维神经导管能有效引导SD大鼠坐骨神经长过12 mm的神经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神经导管;神经导管内微丝支架能有效引导神经再生,数量过多反而可能抑制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