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6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科医学教育国际和国内两个标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介绍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订及其内容、目标,分析我国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现状,分别从PBL教学法应用与推广、模拟教学采用与推进、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学业成绩评价方法等几个切人点,深入探讨优化和创新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2.
近十几年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如何切实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培养已成为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围绕"环境与人群健康"这一主线,突破实验课程按理论课程分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知识融合,提出并实施"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网络与社区实践"的实验教学模式和"三早"教学原则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实验教学与公共卫生实践训练紧密结合,交叉进行,逐步实现了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扩展了预防医学本科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为毕业生适应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满足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3.
《赤水玄珠》为明.孙一奎所著,孙氏在继承前人积聚疾病研究的基础上,在病因病机病位方面提出了积聚均有阴阳,脏腑均可生积聚,以及积聚有内外之分;在治法方面,提出了根据内外积聚选用不同的治法。丰富了积聚的理论体系,使理论更符合临证,对于当代肿瘤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吡哆胺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与替米沙坦的比较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分别干预经过AngⅡ诱导的HK-2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可抑制HK-2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内ROS生成增加并上调RAGE、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为P<0.01);0.1,1mmol/L的吡哆胺均能明显减轻AngⅡ对HK-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减少ROS生成,并下调RAGE、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为P<0.01);0.1,1mmol/L浓度吡哆胺的作用均优于替米沙坦。结论吡哆胺能减轻AngⅡ对HK-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这一效应可能与吡哆胺减轻氧化应激、抑制AGEs-RAGE及下调纤维化因子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5.
咖啡因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咖啡因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酒精灌胃制备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每天1次,连续10 d.给药组同时灌服相应药物.于末次灌胃后12 h采血,并处死动物,剖腹取肝,制备肝匀浆.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I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血清中白介素-1β(1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咖啡因(5、15、30 mg/kg)组能显著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的升高;咖啡因(15、30 mg/kg)能显著增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咖啡因(30 mg/kg)组能显著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MDA含量;咖啡因(5、15、30 mg/kg)组显著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的升高.病理组织学显示咖啡因能显著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 咖啡因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对IL-1β和TNF-α水平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确定肝纤维化进展期和恢复期。方法采用50%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和自然恢复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Ⅳ-C型胶原(collagenⅣ,Ⅳ-C)和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含量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水平;HE染色和Masson胶原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CCl4注射8周,大鼠肝组织己出现慢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注射12~16周出现了典型的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理改变,同时大鼠血清中ALT、AST、HA、LN、Ⅳ-C和PCⅢ含量及肝组织Hyp水平逐渐上升。而随着恢复期的延长,血清中ALT、AST、HA、LN、Ⅳ-C和PCⅢ含量及肝组织Hyp水平逐渐下降。结论成功建立CCl4诱导的大鼠自愈性肝纤维化模型,并确定进展期和恢复期。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TFLC)抗肝纤维化作用并探讨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TFLC组(100、200、400mg/kg)和秋水仙碱组(0.1mg/kg)。除正常组外,采用50%CCL,花生油溶液(1ml/kg)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12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第7周开始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第12周末处死老鼠,分离血清,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l、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组织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7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病理对照组、病理+低剂量Res组(4 mg·kg^-1·d^-1),病理+中剂量Res组(8 mg·kg^-1·d^-1)、病理+高剂量Res组(16 mg·kg^-1·d^-1)。分笼饲养12周后,取左心室尖部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尖部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bax、bcl-2的mRNA变化。结果H-E染色下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不明显;病理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组(P〈0.01)和Res干预组(P〈0.01),Res作用下凋亡指数下降呈剂量依赖性(P〈0.05);病理对照组bax、bcl-2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P〈0.01),而加入Res干预后,bax的表达量明显下降,bcl-2表达升高(P〈0.01)。结论Res可以减少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9.
合肥市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电话访谈形式,对83名手足口病患儿和83名对照儿童的家长进行儿童一般情况、家庭环境及生活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 83名病例中,EV71和CoxA16的阳性率分别为40.3%和3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散居儿童、监护人教育程度低、发病前出现过皮疹、有手足口病接触史、没有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居住环境有人粪堆积6个因素是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患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居住环境差和生活习惯不良是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胃上部癌术前介入治疗与手术间隔时间的关系 ,以确定最佳间隔时间。方法 :比较 2 5例胃上部癌术前介入治疗后的手术标本的病理切片 ,生存期。结果 :间隔时间≤ 4d的患者 ,病理切片上坏死不明显 ;间隔时间 >10d者 ,可见新生的肿瘤血管 ;间隔时间为 5~ 9d者 ,病理切片上坏死最明显 ,术后生存期最长。结论 :胃上部癌术前接受介入治疗与手术的最佳间隔时间为 5~ 9d。胃上部癌术前介入治疗能提高切除率 ,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