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其基因簇所在染色体的表观遗传状态密切相关,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能够调控真菌的次级代谢过程。分子表观遗传修饰方法主要通过敲除或过表达表观遗传相关酶类的编码基因,而化学表观遗传修饰方法则是外源加入化学表观遗传修饰酶抑制剂。二者都能促进基因的转录,进而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提高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本文综述了2015年至今的表观遗传修饰应用于真菌次级代谢调控研究的最新进展,就分子表观遗传修饰和化学表观遗传修饰两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两种方法的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参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10年进行回顾分析。 方法 分别采用DELFIA系统和细菌抑制法(BIA法)或荧光法检测CDC分发的各批质控标本的促甲状腺激素 (TSH)和苯丙氨酸(Phe)值,分析质控回报结果。结果 38批190份标本测定,TSH及Phe偏倚分布范围广;测 定值均在回报群体结果95%可信范围内,年度相对偏倚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评估结果符合率100%;荧光法测 定Phe浓度的偏倚低于BIA法。结论 本实验室室间质评结果在控制限内;接受国际、国内对新生儿疾病筛查 实验室质量的监控,是对大批量检测标本操作的可信性及实验室稳定性、均一性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南极来源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通过形态观察,化学筛选和序列比较,对南极来源的真菌进行排重,依据真菌IT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结果,使用MEGA 5.0软件对排重后的真菌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南极来源的147株真菌经形态分析,化学排重和序列分析后获得48株代表菌株,ITS基因序列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4个目和6个属:Penicillium、Malbranchea、Aspergillus、Cladosporium、Pseudogymnoascus、Emericellopsis。其中,所鉴定的真菌以Penicillium属为优势菌属,占58.9%,12株嗜/耐冷菌在系统发育树中的亲缘关系相近且以Pseudogymnoascus属为优势菌属。通过活性测试筛选显示耐冷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结论 南极来源菌株具有丰富的种群和生物活性的多样性,是天然产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重要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究红树林耐酸真菌OUCMDZ-4736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活性。方法 菌株在pH 2.5条件下规模发酵,通过现代色谱学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以及制备型HPLC)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紫外、质谱、核磁共振等)鉴定分离获得的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流感病毒H1N1的活性。 结果 从红树林根部泥土样品来源的真菌OUCMDZ-4736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asterric acid(1)、questinol(2)、parietinic acid(3)、endocrocin(4)、isorhodoptilometrin(5)、sulochrin(6)、monochlorsulochrin(7)、dihydrogeodin(8)、yicathin C(9)、2, 5-dimethyl-6, 8-dihydroxy-chromone(10)。活性评价结果首次报道化合物1、3、4和7显示有弱的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活性。结论 红树林耐酸真菌OUCMDZ-4736在酸性调节下能代谢产生具有抗甲型流感H1N1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5.
目的开展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筛查,降低残疾儿童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上的17-羟孕酮(17-OHP)浓度。结果筛查93 971例新生儿,确诊5例,CAH发生率为1/18 795;98.7%的新生儿17-OHP<40 nmol/L。结论开展新生儿CAH筛查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CAH,值得在我国推广。17-OHP的阳性临界值取40 nmol/L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PFW-13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及其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利用SRB法评价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获得6个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其结构分别鉴定为fumiquinazolines A(1)、fumiquinazolines C(2)、fu-miquinazolines D(3)、fumiquinazolines F(4)、fumiquinazolines G(5)、fumiquinazolines J(6),其中化合物6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和6对肿瘤细胞tsFT210、A549、BEL-7402、HL60和P388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1×10-5~1×10-4mol·L-1之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海蒿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urantiamide(Ⅰ)、benzoylphenylalaninol(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Ⅲ)、邻苯二甲酸异丁酯(Ⅳ)、2′,5-二羟基6,6′,7,8-四甲氧基黄酮(Ⅴ)、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Ⅵ)、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Ⅶ)、4hydroxyphthalide(Ⅷ)、2-amino-3-phenylpropyl acetate(Ⅸ)、4(1H)-quinolinone(Ⅹ)和2-benzothiazolol(Ⅺ)。其中化合物Ⅲ对tsFT210细胞有较强的坏死性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0.50 μmol/L;化合物Ⅴ、Ⅹ对K562细胞,以及化合物Ⅴ、Ⅷ对P388细胞,显示细胞周期(G0/G1期)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海蒿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海蒿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urantiamide(Ⅰ)、benzoylphe-nylalaninol(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Ⅲ)、邻苯二甲酸异丁酯(Ⅳ)、2',5-二羟基-6,6',7,8-四甲氧基黄酮(Ⅴ)、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Ⅵ)、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Ⅶ)、4-ydroxyphthalide(Ⅷ)、2-amino-3一phenylpropyl acetate (Ⅸ)、4(1H)-quinolinone(Ⅹ)和2-benzothiazolol(Ⅺ).其中化合物Ⅲ对tsFT210细胞有较强的坏死性细胞毒活性,其IC_(50)为0.50 μmol/L;化合物Ⅴ、Ⅹ对K562细胞,以及化合物Ⅴ、Ⅷ对P388细胞,显示细胞周期(G_0/G_1期)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海蒿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9.
新医改意见出台后,中国逐步向城乡民众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面对一系列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前行?本文拟从制约当前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前行的的障碍进行分析,借鉴国外老年康复护理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发展老年康复护理事业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ZWM233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及对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ZWM233对K562、HL-60、A549、HeLa及HCT-116等10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V/PI双染法考察对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Western blot检测K562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aspase-9及PARP的变化,同时检测蛋白激酶C(PKC)各亚型、GSK-3β、ERK1/2、JNK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ZWM233体外能有效抑制多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其中对K562细胞作用明显,IC50为2.81μmol.L-1;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被明显阻滞在G2/M期,并诱导其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WM233作用K562细胞24 h后,可明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引起Caspase-9、Caspase-3及下游底物PARP的剪切,诱导K56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进一步显示药物作用24 h后PKCδ的表达有所降低,其下游分子p-GSK-3β及p-ERK的表达水平降低,而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ZWM233体外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生长,并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KCδ,进一步抑制p-GSK-3β及p-ERK1/2的表达来发挥凋亡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