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建立LabUMat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对妇女、儿童尿液分析镜检的复检规则。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9月在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儿童和妇女的随机尿液常规标本共1 036份,用LabUMat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分别进行尿液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检测完毕后采用双盲法进行显微镜检查,采用人工镜检与全自动沉渣分析仪器检测平行比对的,探讨复检规则及复检方法,并计算复检规则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漏诊率)、复检率。根据自动化尿液分析工作站的检测方法,根据妇女儿童尿液标本的特点,参照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发表的有关尿液有形成分的复检规则的方案,设计制订适合妇女儿童的复检规则。选取2014年10月门诊和住院的随机尿液常规标本300份进行复检规则的验证。结果建立复检规则的1 036份尿液标本中,阳性标本占35%,阴性标本占65%。其中RBC阳性标本占65.30%,WBC阳性标本占53.32%,管型(CAST)阳性标本占3.86%。验证规则的符合率为86.5%,漏诊率为0.5%,复检率为21.7%。300份尿液常规标本进行复检规则的验证,验证结果符合率为91.67%,漏诊率0.67%,复检率为19.67%,图片审核修正后的复检率为8.67%。结论针对朗迈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根据妇女儿童尿液标本的特征,制订适合本实验室的复检规则及方法能够有效地筛选异常标本,结合图片人工审核,可显著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32.
高尔基体蛋白73及其基因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分析GP73和GP73 mRNA在PHC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血清中GP73和AFP联合检测对PHC诊断和高危人群普查的意义,为PHC诊断和普查提供一种新方法 .方法 采用ELISA对73例PHC、13例肝硬化、32例肝炎和62名健康人的血清GP73、AFP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Ct值比较法计算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分析8份正常肝组织和8份肝癌组织的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ELISA检测4组血清GF73、AFP结果 显示,总体比较经Kruskal-Wallis检验,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89.6、52.0,P均<0.01),全血GP73 mRNA含量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33,P>0.05).组间多重比较Mann-Whitney检验结果显示,PHC组血清GP73的含量[166.7(162.7-231.8)μL]与肝硬化[57.3(46.6~113.6)μg/L]、肝炎[29.6(26.2~54.5)μg/L]及健康对照组[25.1(20.8~29.4)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46、297、349,P均<0.01),各组血清AFP的含量分别为380.9(258.5~ 503.2)μg/L、3.8(1.3~14.5)μg/L、5.1(2.4~7.8)μg/L、2.8(2.2~5.7)μg/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46、419、790,P均<0.01).肝癌组织GP73 mRNA表达量(12.64)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1.00).以ROC曲线确定诊断PHC的GP73临界值为123.2μg/L和AFP临界值为10.6 μg/L时,PHC组血清GP73、AFP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5.8%和53.4%,特异度分别为95.3%和92.5%,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90.7%.结论 GP73蛋白对PHC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全血标本GP73 mRNA检测不能作为诊断PHC的肿瘤标志,肝组织标本GP73 mRNA检测可作为诊断PHC的肿瘤标志,但存在创伤性大、风险大、患者痛苦等缺点.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可有效提高PHC诊断,可用于PHC高危人群的普查及筛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估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与血液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IG%)、未成熟粒细胞计数(I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等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对儿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血流感染与污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9年1月~12月收集...  相似文献   
34.
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P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定量固相免疫测定119例患者的PCT浓度,其中87例细菌感染患者、5例脓毒症患者、27例病毒感染患者和30例正常体检者,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以此分析PCT和CRP感染指标在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中的浓度变化.结果:细菌感染组、脓毒症组、病毒感染组和健康组的PCT水平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组(P<0.01);脓毒症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组(P<0.01);但病毒感染组与健康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定量检测对于细菌性感染是一个敏感的新指标,比CRP体现出更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而在病毒感染的患者中,PCT结果始终处于比较低的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登革热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登革热诊治、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9例登革热患儿急性发热期及缓解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与103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肝功能损伤组与肝功能正常组,凝血功能异常组与凝血功能正常组,重症组与轻症组登革热患儿之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异,探讨登革热患儿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了解骨髓生成血小板的情况。结果登革热患儿急性发热期组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P0.01)。肝功能损伤患儿的MPV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的患儿(P0.05),其他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登革热患儿PLT、PCT明显低于轻症组(P0.05),其他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异常患儿和凝血功能患儿比较,各项血小板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在儿童登革热的诊治、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产生YMDD变异和未产生YMDD变异的CHB患者各50例,分析两组治疗前血清病毒载量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状态与发生YMDD变异的关系.结果 YMDD变异组治疗前HBV DNA水平高于未...  相似文献   
37.
目的:单纯大血小板如何影响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的差异,为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的合理应用和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提供支持。方法采用 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和光学法对132例红细胞参数正常的血常规标本进行研究分析,按照 P-LCR 分为大血小板组和正常血小板组。采用非配对 t 检验比较两组间的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参数,采用配对 t 检验比较组内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结果。结果两组血小板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大血小板组的 P-LCR、MPV、PDW 和 IPF%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而红细胞参数无明显差异。大血小板组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阻抗法计数结果偏低,而正常血小板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大血小板比率升高与未成熟血小板的增加有关。电阻抗法仅根据颗粒大小进行区分,容易将体积较大的大血小板排除,造成血小板计数减低。因此,当大血小板比率升高时,应采用光学法进行血小板计数,避免电阻抗法引起的假性减低。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孕早期血清中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和HBV-DNA含量预测乙型肝炎孕妇病情进展的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乙型肝炎孕妇,根据孕晚期病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10例,另选同期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孕妇孕早期血AFU、AFP和HBV-DNA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乙型肝炎孕妇血清AFU及AF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乙型肝炎孕妇血清AFU及AFP含量依次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均<1000拷贝/ml,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3组间HBV-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检测AFU和AFP对乙型肝炎孕妇病情进展有预测意义,而HBV-DNA只能反映近期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13 442例健康儿童末梢血白细胞及五分类参数参考范围调查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健康儿童筛选标准及血液疾病、感染性疾病、服药史等排除标准,选择来自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保健科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均正常的健康者,年龄1个月至7岁的儿童13 442例,采用日本Sysmex XS-8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白细胞分析参数检测。结果白细胞及五分类参数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经Mann-Whitney检验,不同性别儿童间比较,WBC、BASO#、NEU#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YM#、MONO#、EOS#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LYM#女性显著高于男性,MONO#和EOS#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经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年龄组进行比较,白细胞及五分类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WBC、LYM#、MONO#、EOS#参数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NEU#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提高,而BASO#在4岁前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4岁后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应该在充分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1个月至7岁儿童独立的白细胞类参数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40.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其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50%以上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是新生儿严重疾病(如溶血症、败血症)的首发体征,如不重视,就可能延误诊治,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较轻者则可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我国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位居新生儿就诊病因的首位,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早期进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早期对其进行干预,对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