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4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脊髓脊膜膨出合并栓系综合征修补加松解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尿动力学检查初步评估女性脊髓脊膜膨出合并栓系综合征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患者31例,采取修补加栓系松解术治疗。分别在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尿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术后残余尿量(20±15)ml和逼尿肌漏尿点压(25±12)cmH2O显著低于术前〔(70±20)ml和(38±9)cmH2O〕,最大尿流率(17±6 ml/s)和膀胱顺应性(19±7 ml/cmH2O)显著高于术前〔(12±5)ml/s和(13±5)ml/cmH2O〕,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跃、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无收缩、最大尿道闭合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度在术前和术后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患者在脊髓脊膜膨出修补的基础上进行栓系松解手术有效,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评估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2.
睾丸LDH—X组化染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3.
青春期慢性前列腺炎及其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青春期慢性前列腺炎(CPP)的临床特点及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疗效。方法CPP患者25例,平均年龄16岁。下尿路相对正常研究对象15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6岁。CPP患者组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行NIH分型。40例均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尿流曲线,记录最大尿流率(Q_(max))、剩余尿量(PVR)、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最大逼尿肌排尿压(P_(det.max))、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等参数。CPP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10周后评估疗效。结果CPP组中Ⅱ、ⅢA和ⅢB型分别为1、3和21例。治疗前CPP组和对照组Staccato排尿(20例vs.1例)和DSD (22例vs.1例)、Q_(max)(10.7±3.7 ml/s vs.15.0±4.3ml/s)、PVR(7.7±4.1 ml vs.3.2±2.6 ml)、P_(det.max)(115.1±33.6 cm H_2O vs.76.8±16.6 cm H_2O)和MUCP(176.5±45.7 cm H_2O vs.86.2±28.5 cm H_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组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前后NIH-CPSI疼痛评分(4.6±2.2 vs.2.1±1.6)、排尿评分(7.9±2.0 vs.2.2±1.7)、生活影响评分(9.4±2.2 vs.2.6±2.1)、总分(22.0±5.2 vs.7.0±4.2)和Q_(max)(10.7±3.7 vs.14.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P以ⅢB型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异常,患者精神压力较大,有盆底肌功能障碍和尿动力学异常表现,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4.
自拟前列疏解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 3月~ 1 999年 8月 ,笔者运用自拟前列疏解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1 2 8例 ,疗效显著 ,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2 8例中 ,年龄最小 1 9岁 ,最大 71岁 ,其中 1 9岁~ 40岁者 1 1 0例 ,41岁~ 5 6岁者 1 7例 ,71岁者1例 ;病程最短 8个月 ,最长 7年。检查 :肛门指诊 ,前列腺有不同程度肿大、压痛 ,个别变硬或前列腺沟消失。前列腺液检查见白细胞 ( + )及以下者 32例 ,白细胞 ( + + )及以上者 87例 ,脓细胞 ( + )及以上者9例 ,卵磷脂小体 ( + ) /HP及以内者 33例 ,( + + )HP者 79例 ,( + + + ) /HP者 1 6例。B超检查除见前列腺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正常和肾积水胎儿肾脏水通道蛋白1-3(AQP1-3)在孕中、晚期表达的差异.方法 收集本院母亲身体健康,因其他原因而引产的21例正常胎儿(孕中期12例,孕晚期9例)和9例孕晚期肾积水胎儿肾脏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肾脏AQP1-3的定位与表达.同时采用Westem Blot检测正常和肾积水胎儿肾脏AQP1-3蛋白表达水平.同期收集本院8例成人因肾癌行肾切除术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组织作为AQP1-3表达阳性对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QP1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及髓袢降支细段上皮细胞胞质;AQP2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肾脏集合管上皮细胞胞膜和胞质;AQP3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肾脏集合管主细胞的基底侧.经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统计分析,孕中期肾脏AQP1-3表达分别为0.375±0.056、0.278±0.031和0.312±0.050,均弱于孕晚期组(分别为0.483±0.062、0.356±0.048和0.501±0.068),肾积水组AQP1-3表达分别为0.308±0.051、0.247±0.039和0.282±0.056,也均弱于同孕期正常胎儿,且胎儿肾脏AQP1-3表达均弱于成人对照组(分别为0.626±0.084、0.432±0.049和0.687±0.058,P<0.05).Western Blot同样显示正常孕晚期胎儿AQP1-3蛋白表达量(0.96±0.07、0.94±0.06和0.95±0.05)显著高于孕中期(0.82±0.05、0.76±0.04和0.79±0.04),且高于同孕期肾积水组表达量(0.54±0.04、0.42±0.03和0.53±0.04,P<0.05).结论 胎儿积水肾脏AQP1-3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胎儿明显降低提示胎儿积水肾脏浓缩稀释功已经受损.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估基于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诊断效能,以及VI-RADS评分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BCa)患者的临床及mp-MRI资料,绘制各个mp-MRI序列和VI-RAD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基于VI-RADS评分系统的mp-MRI对MIBC的诊断性能及预测能力。结果 基于VI-RADS评分系统的mp-MRI对鉴别肌层浸润性和非MIBC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最高,且VI-RADS>3时诊断效能最佳。结论 VI-RADS评分系统对预测肿瘤侵袭程度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用于指导临床决策和管理。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对比患肾功能受损与患肾无功能的肾结核患肾切除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患肾切除病理证实为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1例。根据患侧肾动态扫描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患肾功能受损组(患肾GFR>20 mL/min)和患肾无功能组(患肾GFR≤20 mL/min)。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肾结核切除患者病程为0.1~108个月,两组患者LUTS症状、腰痛、肉眼血尿、发热、非发热全身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异常者86(85.1%)例,其中以镜下血尿为主80(79.2%)例,结核特异性检查中T-SPOT阳性率最高(88.9%),结明三项次之(77.1%);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肾功能受损组的肾皮质CT增强差值和肾皮质厚度高于患肾无功能组,且动脉期两组患肾CT增强值低于各自对侧肾(均P<0.001)。多数中晚期肾结核患者肾实质结核空洞形成与肾功能受损常同时存在。结论肾结核行患肾切除者,患肾功能受损程度与患肾皮质厚度、CT动脉期患肾增强程度成正相关,而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尿常规、结明三项、T-SPOT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严重程度,以及泌尿生殖系肾外器官受累程度无关。肾结核CT动脉期与对侧健肾相比,增强程度越低,其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结果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14例患者为膀胱出口梗阻,16例为逼尿肌收缩乏力,1例为假性排尿困难,1例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对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下尿路梗阻患者468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或静脉肾盂造影证实存在肾积水。在尿动力学检查的不同阶段,对影响检查结果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时测定检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尿动力学检查,并获得准确而满意的检查结果。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保证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的成功率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有效预防检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