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蜡样芽胞杆菌中毒的检验诊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蜡样芽胞杆菌所致食物中毒常有报道,蜡样芽胞杆菌为需氧性、能产生芽胞的革兰阳性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属条件致病菌,并易从各种食品检出,但不因此就能发生中毒.一般认为,蜡样芽胞杆菌的最适发育温度在28~35℃pH4.9~9.3时可增殖,在高渗盐和糖溶液中能够存活,并且在食盐含量为7%~8%时尚能生长.因此,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本菌得以繁殖的食品的种类比较多,当摄入的食品每克(ml)中蜡样芽胞杆菌数在百万以上,即常导致食物中毒的爆发.  相似文献   
42.
为得到多源定位问题的更加精确的解,给出了一个非线性半定规划的内点算法。求解多源定位问题的一般方法都是将参数矩阵的半正定性松弛,而本文在保证该约束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求解一个半定规划,从而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6例HCC癌组织、65例HCC癌旁组织和17例非癌肝组织中ERCC1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肝癌组织中ERCC1阳性率为44.2%(100/226),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非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9%和5.9%, P < 0.05)。有门静脉癌栓组的ERCC1阳性率为66.7%, 无癌栓组为4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ERCC1阳性表达与性别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均 > 0.05)。接受根治术的184例患者中, ERCC1阳性率随着中位复发转移时间(TTR/M)的延长而显著降低(χ2=9.630, P=0.047);ERCCI阳性组TTR/M为10.3个月, 而阴性表达组为20.3个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术前谷草转氨酶 > 2.5倍正常值、病灶最大径 > 5 cm和ERCCl阳性表达是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肝癌组织中ERCCl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及非癌肝组织, 其阳性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形成及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本研究的36例中晚期PLC患者接受了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每3周重复.使用RECIST 1.0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NCI-CTC 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36例患者共计接受化疗161个周期(4.5周期/例),获得部分缓解6例(16.7%),稳定16例(44.4%),疾病控制率为61.1%,进展14例(38.9%),无病例获得完全缓解;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mOS)为10.8个月,其中疾病获得控制的病例组的mOS为12.8个月,明显优于疾病进展病例组的4.6个月(P<0.01).Ⅲ~Ⅳ度血液学毒性方面,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1.1%.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微.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PLC具有良好的疗效,病人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5.
46.
2009年6月8日,辽宁省朝阳市某中学150名学生在食堂午餐后,于14时有部分学生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1d后累计发病47例,罹患率31.3%.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比较吸入七氟烷复合雷米芬太尼与普鲁泊福复合雷米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复合麻醉组(S组)和普鲁泊福复合麻醉组(P组),每组各30例.记录围麻醉期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后、切皮中、腹腔内操作30min、缝皮中、停药时的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BISDOh 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0.09.004作者单位:255200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手术麻醉科通信作者:崔德壮,Email:cuitianshu123@163.com较麻醉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S组切皮中收缩压(SBP)较P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能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BIS45~60).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4.1±2.2)、(5.4±2.1)、(7.3±2.1)min]较P组[(7.5±3.2)、(8.6±4.2)、(11.2±4.1)min]明显缩短(P<0.05或<0.01).结论 七氟烷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或普鲁泊福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均可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手术.与普鲁泊福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比较,七氟烷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恢复较快,更适合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地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球进行离散的方法.方法:采用常规胰蛋白酶消化、单纯巴斯德吸管吹打、滤网研磨、控制神经球体积的胰酶短时消化4种方法,比较其各自的离散效果和离散后细胞存活情况.结果:胰酶消化较长时间虽然可以得到单细胞但是细胞难以存活,单纯巴斯德吸管吹打不能完全离散神经球,不锈钢滤网研磨细胞损伤大,存活率低下,而采用控制神经球体积结合胰蛋白酶短时消化可以轻易获得单细胞并且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93.2%,P<0.05).结论:控制神经球体积的胰酶短时消化法是离散神经干细胞球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选择并优化博尔纳病病毒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法反应体系中的扩增缓冲液,使PCR反应体系对该病毒p24模板基因的扩增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方法 通过常规PCR比较选择3种常用酸(盐酸、磷酸和硫酸)所滴定的缓冲液体系,在其基础上选择适合浓度的硫酸铵配制TSS buffer,在TSS buffer中分别加入四甲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