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 观察中药干预不同程度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又平均各自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干预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中药干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结果 两组轻度产后抑郁症患者均100%痊愈;中度产后抑郁症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干预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干预重度产后抑郁症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皮肤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和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对该皮肤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实验室评价。结果该皮肤消毒剂原液对悬液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0.5 min、1 min、1.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对白色念珠菌作用0.5 min、1 min、1.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用该皮肤消毒剂的原液对30人次皮肤作用1 min,对皮肤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2.20(1.53~3.38)。该皮肤消毒剂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 LD50>5 000 mg/(kg·bw),其原液对大白兔多次皮肤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阴性,对大白兔眼刺激试验为微刺激性,对大白兔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结论该皮肤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及真菌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毒性低、刺激性小。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多样性皮肤损害的慢性砷中毒5例。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7年7月于门诊就诊的5例多样性皮肤损害的慢性砷中毒患者,对其的基本情况、慢性砷中毒的体征症状、皮肤受损结果、肝肾功能损害情况、神经肌电图、多种病理损害、治疗和复查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3例存在饮用高砷水史;以皮肤瘙痒、皮疹、疣状物和掌跖皮肤角化检出率最高(100.0%),其次是色素沉着或减退(60.0%)和四肢冰凉、多汗(60.%)。5例患者中,1例以面部、前胸、后背上三分之一皮肤呈点状色素沉着为主要改变;1例以左前臂、颈肩部呈片状色素沉着和减退为主要改变;2例以前躯干皮肤大面积色素减退为主;1例以手掌皮损、疣状物、硬化、色素沉着等改变为主。5例患者中出现1例肝肾功能损害,以血肌酐、血尿素、血尿素氮显著升高,AST、ALT轻度增高为表现;2例发生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合皮肤损害、肝肾功能损害1例,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合并皮肤损害、头晕头痛1例,皮肤损害合并腱反射减退及四肢冰凉、多汗1例等。患者以二硫丙磺钠0.125肌注治疗为主,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查,全血砷1.33~6.65 mol/L者2例,其余3例血砷及肌电图恢复正常;5例患者皮肤损害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慢性砷中毒患者多存在皮肤瘙痒、皮疹及色素沉着或减退等,且与患者从事职业、饮水习惯关系密切,临床可据此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降低慢性砷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54.
55.
正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65岁。臀部斑块10余年,进行性加重2个月,于2014年3月9日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臀部斑块,伴剧烈瘙痒。曾外用多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皮损逐渐加重。患者为体力劳动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肝、肾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臀部见对称性地图样疣状角化斑块,表面粗糙,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支抗技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7.
气垫床在胸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胸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常常需卧床3~4周以上,以往的教科书上均提倡此类患者睡硬板床,但卧床时间过长,患者感觉疲劳,全身酸痛不适,一些老年患者或者肢体瘫痪的患者甚至会因此出现压疮,给患者增加痛苦,延缓了患者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8.
颈椎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是指在手术后数天内发生,在意识、认知、记忆、定向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是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通常又称术后认知障碍、术后谵妄等[1].它可导致康复延迟,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以及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而且是术后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早期症状[2].我院脊柱外科2005年1月-2007年3月共有125例患者在我科接受颈椎前路或者后路手术,其中手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患者9例,经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后均获痊愈,为探讨颈椎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因素及护理对策,现将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9.
颈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是指起源于颈椎神经鞘膜或神经纤维组织的肿瘤,易导致颈髓、神经根、血管的压迫或破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为使病人减少术后并发症,我院对2000年1月 ̄2006年2月收治的27例颈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价,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锥束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前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常规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后不能准确判断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患者应用锥束CT进行扫描,再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法(VR)获得立体三维图像,显示上颌埋伏前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运用正畸开辟间隙和外科暴露联合正畸牵引导萌术,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直接粘贴托槽牵引导萌上颌埋伏牙。结果经三种方式重建处理后,48例病例均清晰显示上颌埋伏前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结论锥束CT多方式三维重建为上颌埋伏前牙定位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