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2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高压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和动物实验表明,高压氧可改善组织缺氧,减轻脑水肿,改善血液流变学,缩小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但目前对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及利弊尚存争议,治疗方法还缺乏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放免法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1及ELISA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VEGF.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期更高,而且脑脊液中ET1的增加(P<0.01)比血浆中的ET1增加(P<0.05)更显著;血清和脑脊液中VEGF含量在急性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下降.脑脊液中VEGF含量与病情轻重有关,而血浆ET1含量与梗死灶大小有关.以梗死灶大小为参照,急性期血浆ET1与血清VEGF两者呈正相关;以病情轻重为参照,急性期脑脊液中ET1与VEGF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ET1及VEGF的不同变化表明,两者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且具有相关性,ET1和VEGF均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ERK信号转导通路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神经突触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星形胶质细胞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Aβ1-40组,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突触数目,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突触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突触素、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蛋白表达.结果 Aβ1-40作用PC12细胞4 h时,突触囊泡数目明显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突触数目明显减少,突触素和GAP-43表达也明显减少,磷酸化ERK(p-ERK)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β1-40可以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触毒性损伤,而且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受到抑制,因而推测Aβ1-40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触毒性损伤机制与ER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受到抑制有关,这可能是AD早期神经突触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其血浆浓度受多种可干预和不可干预的因素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独立相关.糖尿病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通常低于或等于正常,除非合并肾功异常.代谢控制情况、血浆insulin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可能影响Hcy水平.HH与糖尿病相互作用,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种维生素治疗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但它能否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尚不清楚,有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神经胶质瘤怠者血清和脑脊液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与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放免法。结果: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无论β-G活性,β-MG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随着恶性程度的递增而增加,且手术前后也有显著差并。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二种活性物质的变化呈一致性关系,血清和脑脊液中2种活性物质的检测均有功于神经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尤其脑脊液的检测是更为客观、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6.
意识障碍的解剖与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是指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功能 ,觉醒状态下存在认知、思考、记忆、感情等精神活动。意识清醒时人们能够很好地感受自身和环境中的变化 ,并产生相应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意识障碍则指机体对内外界刺激以及周围状况不能认知、判断 ,不能作出正确反应的状态。完整的意识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意识内容和“开关”系统。意识内容是高级的大脑皮质活动 ,取决于大脑半球的完整性。意识的“开关”系统是激活大脑皮质并使其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性 ,保证机体处于觉醒状态 ,在此基础上产生意识内容。“开关”系统包括特异性上行投…  相似文献   
97.
基底动脉系统解剖及其对于脑桥梗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脑梗塞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病变较过去明显增加。关于脑动脉的解剖,国内外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而对于脑实质内部动脉的研究仍然较少。由于标本不同,灌注材料和方法的不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 β-葡萄糖醛酸酶 ( β- G)活性测定对脑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技术测定脑肿瘤及非肿瘤脑病患者脑脊液中 β- G活性。结果 :恶性脑肿瘤患者脑脊液 β- G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脑肿瘤、非肿瘤脑病患者及其他对照组 ( P<0 .0 1 ) ;恶性脑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 β- G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 :检测脑脊液中β- G活性 ,对恶性脑肿瘤诊断及病程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
高血压所致出血性脑卒中与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对 16 8例高血压所致脑出血病人进行研究 ,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3月间在我院急诊室就诊的 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 ,男 10 2例 ,女 6 6例 ,年龄 30~ 89岁之间 ,病人既往均无胃肠道疾病病史 ;其中 7例为两个部位或两个部位以上的出血 ,5例为复发脑出血 ,均在发病 2 4小时内就诊 ,共有 4 3例发生消化道出血 ,在急诊室观察或入院期间死亡 4 0例 ,自动出院 1…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采用脑室系统注入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在脑内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8),梗死半球移植组(n=7),健侧半球移植组(n=7)。②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采取longa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梗死后次日将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悬液(10μL,约1×105个细胞)注入梗死半球移植组和健侧半球移植组大鼠侧脑室,模型组注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③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入脑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2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假手术组动物无神经功能缺损。移植前各组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2周后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梗死半球移植组、健侧半球移植组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6.71±0.49,6.86±0.38,8.63±0.52,P<0.05)。②大鼠脑病理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的缺血区脑组织稀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间隙增大。假手术组则无此表现,表明大鼠脑梗死模型制作成功。③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暗棕色)在脑组织内存活,并且聚集于缺血梗死区域。在梗死半球移植组对侧半球脑组织内未发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在健侧半球移植组仅在移植损伤道周围发现少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应用免疫双标染色随机选取10个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区域计数发现大鼠脑梗死后14d约1.2%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同时表达神经元标志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约6%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同时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论:经脑室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对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脑脊液途径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对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无明显差异。经脑室系统途径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可在脑组织内存活,血管下间隙为骨髓基质细胞在脑组织内迁移提供途径。脑损伤是骨髓基质细胞迁移、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