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5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48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海马移植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30)和细胞移植组(n=30);模型组及细胞移植组又分为术后3d组、7d组、14d组、30d组、60d组5个亚组各6只。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模型组采用两血管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细胞移植组在建立VD大鼠模型后于大鼠右侧海马CA1区移植经纯化、BrdU标记的人脐血MSCs。于术后第3、7、14、30、60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脑内移植后BrdU阳性细胞的分布、存活情况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数。于术后60d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移植后BrdU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海马及邻近区域,以术后3d组(151.0±7.9)和7d组(95.3±6.4)最多,14d组(51.6±7.2)和30d组(29.4±5.2)则进行性减少,60d组仅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8.7±3.2)。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各时间点海马区ChAT阳性细胞数均较多(P〈O.05),术后60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恢复(P〈O.05)。结论:海马移植入脐血MSCs可在VD大鼠脑内存活并向邻近区域迁移,能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内外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海马微环境的改善和胆碱能神经元分化及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84.
貌似颈椎病的小脑髓母细胞瘤(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小脑髓母细胞瘤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1例小脑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44岁,因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4个月入院,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颈椎病并予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上述症状加重,予甘露醇脱水治疗无效,后经头颅MRI及术后病理诊断为右小脑髓母细胞瘤(促纤维增生型).继之辅助放疗,头晕、头痛症状消失,随诊3年余无复发.结论:小脑髓母细胞瘤以儿童多发,成人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神经系统体征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出血后TNF-α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Rosenberg脑内立体定向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发大鼠脑出血模型。将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出血干预组及对照组。以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ELASA法测量血清TNF-仪含量。利用草酸一焦锑酸钾电镜化学技术观察脑出血周围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后12hTNF—α升高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β-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在出血后24h及3d较出血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7d则与后两组无明显差异。超微结构观察治疗组神经元及内皮细胞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β-七叶皂苷钠能明显减少脑出血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以及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86.
升降散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升降散对脓毒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研究,同时观察升降散对内毒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Sepsis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升降散,7天后观察治疗症状、APACHEII评分、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RP、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7天后中药组患者壮热、恶寒、咽痛、APACHEII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CRP下降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升降散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RP、TNF-α水平,其降低促炎因子分泌的作用可能是其防治sepsis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7.
张微微 郭斌 王艺东 李震中 付红梅 王艺明 葛朝明 刘惠民 孟昭阳 张虹 王玉凯 吴秋义 刘乐喜 郭存举 张保朝 周杰 王迎 李庭毅 钱锁开 胡团敏 诸兴明 喻森明 李华 《中国医刊》2006,41(8):39-42
目的大样本观察普洛迪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3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原则下,治疗组给予普洛迪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4、90天的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改良Rankin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改变、实验室生化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95例(30.76%),显著进步326例(51.42%),进步90例(14.20%),无变化22例(3.47%),恶化1例(0.15%),总有效率96.38%;对照组基本痊愈48例(16.00%),显著进步80例(26.67%),进步95例(31.67%),无变化76例(25.33%),恶化1例(0.33%),总有效率74.34%;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实验室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实验室生化检查数据显示治疗组安全性略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洛迪治疗缺血性卒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按照牛津郡社区卒中规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病因分型的构成,分析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不同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登记2004年1~7月入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OCSP标准进行分型,分析OCSP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197例.OCSP各亚型构成比为:全前循环梗死10.2%,部分前循环梗死26.9%,后循环梗死19.3%和腔隙性梗死43.6%.各型6个月末病死率比较,全前循环梗死占27.6%,腔隙性梗死占L1%,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型6个月末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腔隙性梗死最高(45.2%),全前循环梗死最低(7.4%),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型6个月末复发例数均较少,结论尚待进一步验证.结论OCSP分型作为一种缺血性卒中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方法,可以为缺血性卒中的预后估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90.
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寻求该学科教学的策略:即合理安排中西医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加强学生临床实习与病案讨论;注重教学效果反馈,促进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