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周刚  张伟国  王毅 《放射学实践》2005,20(4):304-304
病例资料 患者,女,32 岁。自诉 1 年前于盆腔左侧触及包块并逐渐增大,近月来感下腹部及盆腔区疼痛而就诊。触诊发现一盆腔巨大包块,质地略硬,无移动感,无压痛。无排便、排尿困难、下肢乏力和麻木等症状。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有一不均匀低回声肿块(图1)。CT检查发现盆腔腹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分析病理数码断层图像(pathologicaldigitizedsectionalimage,PDSI)与CT扫描在猪肺挫伤诊断中的差异。方法采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制作小香猪肺挫伤模型,并于伤后6小时行CT断层摄影(层厚5mm),吸气末结扎气管后,行肺动脉冲洗及灌注。截取猪胸部并冰冻后,在-25℃低温实验室中用TK26350型数控铣床(铣切精度为1mm)逐层铣切,并逐层摄取猪胸部的连续断层图像数据,运用3Ddoctor软件分割数码断层图像并与对应层面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扫描25层,采集PDSI167幅,对应的PDSI层面与CT图像基本吻合。PDSI上出血呈褐色改变。CT第14~18层提示肺中叶局限性挫伤出血,大小约为2.5cm×1.8cm×2.0cm,PDSI上相应部位出血区大小约为2.0cm×0.7cm×1.9cm。CT提示右肺中叶及下叶后外侧基底段为可疑的损伤区域,而在PDSI上,该区域呈形状不规则的大片深褐色出血改变,范围从第52层至114层。结论首次获得猪肺挫伤的数码断层图像集,CT表现与实际肺损伤之间存在差异,实际伤情较CT提示的重。PDSI的采集和研究对促进CT诊断水平有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有完整硬化环,环壁厚薄较均匀,无骨膜反应。2例为多发病变,病变累及双侧股骨及髂骨;2例MRI检查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1例CR及CT检查提示病灶内有骨性分隔和软组织密度影。结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特异性,认识其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探讨其在颅脑创伤的伤情判断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61例临床典型颅脑减速伤患者的颅脑CT影像资料,结合致伤病史及临床资料,总结归纳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结果颅脑减速伤损伤的主要特点为:撞击部位头皮损伤、颅盖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颅底骨折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以撞击部位多见,硬膜下血肿以对冲部位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脑底部及脑挫裂伤区;额、颞叶严重对冲伤是常见颅脑减速伤的重要特征。结论根据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结合致伤病史或颅脑CT表现,可为临床颅脑减速伤伤情的快速判断与救治、CT扫描及诊断、创伤事故原因的评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镧、铈、氟在抑制人离体牙根面脱矿中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采用含镧(La)、铈(Ce)、氟(F)的脱矿液,在体外模拟口腔pH循环变化的环境中对离体人牙根面进行抑制脱钙的实验研究,并采用化学及能谱分析手段,对La,Ce,F在根面的抑制脱钙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这三种微量元素对根面均有明显的抑制脱钙作用,但F较La、Ce的抑制作用强.该研究还从晶体物理化学角度对La、Ce、F的抑制脱矿作用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6.
胶质母细胞瘤(GB)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显著的肿瘤异质性是导致肿瘤进展、治疗抵抗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生境成像是基于肿瘤病理、血流灌注、分子特征等差异,对MR影像进行肿瘤亚区域目的性划分的分割技术,可用于揭示肿瘤内部异质性,反映肿瘤内病理生理、分子特征等方面的生物学差异,在GB术前分级诊断、分子特征评估、治疗反应评估、指导立体定向病理活检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就目前基于多参数MRI的生境成像技术在GB中的最新应用和临床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7.
腕部骨骼数量多且形态不规则。月骨居近侧列腕骨中线,与桡骨、尺骨、舟骨、钩骨、三角骨相邻。据统计腕骨脱位仅占全身关节脱位0.4%,而月骨脱位又仅占腕关节脱位的15%,可见月骨脱位并非常见。临床工作中常常由于对月骨局部解剖关系不熟悉而造成漏诊,或治疗方法不当造成月骨坏死,增加患者痛苦。我院近十年来共收治月骨脱位患者8例,现结合月骨局部解剖关系对其诊治过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8.
动眼神经及相关动脉MRI与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动眼神经及其相关动脉的正常表现和相互关系,获得正常MR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测量动眼神经的最佳显示角度及脑池段长度,并在该图像、塑化切片、源图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图像上观察动眼神经与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小脑上动脉(PCA)及后交通动脉(PCoA)的关系。结果薄片断面上动眼神经和动脉节段性显示,与MRI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动眼神经脑池段长(14.07±2.15)mm,与脑干背侧连线夹角(69.68±7.15)°,与正中矢状面夹角左右分别为(24.44±4.64)°、(24.44±5.06)°。年龄越大BA发生偏移例数越多,多数PCA和SCA与动眼神经紧贴,少数使神经受压,PCoA仅胚胎型与神经紧贴或使之受压。结论MRI能够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的走行、形态及动脉与神经的关系,是评价动眼神经与毗邻动脉的准确的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69.
后交通动脉的MRI与生物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的正常表现及变异.材料和方法以MR成像和生物塑化切片技术完成140例正常人FLASH-3D和TOF-MRA横断位成像及9例标本的生物塑化薄层切片,以塑化切片、源图像及MPR、MIP图像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走行、形态及其与动眼神经的关系.结果生物塑化薄片示后交通动脉为节段显示,MRI与之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后交通动脉显示率为63.9%,胚胎型后交通动脉显示率8.9%,其中10侧与动眼神经接触,而且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的存在形式与大脑后动脉的显示有明显的关系.结论MRI不仅能够显示后交通动脉的走行、形态,而且能够明确与神经的关系,是评价后交通动脉的较为准确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以MSCT增强扫描为基础,探讨岩下窦(inferior petrosal sinus,IPS)的解剖行程和形态学表现,为经IPS静脉途径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 对120例患者行CT脑静脉成像(CTV),通过连续断面观察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以第2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中的相关薄层解剖断面为参照,对IPS的位置、形态、大小、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IPS起始部、垂直部和水平部、出颅部以及颅外段在CT薄层横断面上均能得到连续显示,与薄层解剖断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IPS起始部与海绵窦后上部无明确界限,两侧借基底静脉丛(BVP)相互交通,其宽度左侧为(7.88±1.83)mm,右侧为(8.42±1.87)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左侧为(2.90±0.83)mm,右侧为(2.90±0.71)mm,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S垂直段、出颅段为均匀强化的管状结构,垂直段直径左侧为(1.87±0.82)mm,右侧为(2.08±0.60)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颅段直径左侧为(1.96±0.74)mm,右侧为(1.95±0.68)mm,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能够准确显示IPS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是评价IPS解剖行程和形态学变化的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