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膀胱冲洗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采用单瓶输液器持续膀胱冲洗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59例顺利完成膀胱冲洗治疗,2例针头脱出,5例尿管脱出。原因为患者烦躁、针头刺入尿管过浅、固定不牢靠、缺乏专人照护等。针对性处理后均完成治疗计划。结论加强规范操作和认真照护,不断改进技术,可使膀胱冲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可达龙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探讨不同部位血管给药产生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康惠尔透明贴在静脉炎方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0年12月应用可达龙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给予康惠尔透明贴10cm×10cm贴敷。对照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给予普通透明敷料贴敷。结果观察组上肢静脉炎发生率25%,下肢静脉炎发生率50%;对照组上肢静脉炎发生率52.5%,下肢静脉炎发生率8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静脉炎的0值为21.71,康惠尔透明贴预防静脉注射可达龙引起的静脉炎安全、有效。结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下肢静脉的静脉炎发生率高。应选择上肢静脉给予可达龙药物治疗,避免下肢静脉给药。使用康惠尔透明贴预防静脉注射可达龙引起的静脉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3.
老年人的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解剖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其特点是血管壁薄、管腔小、弹性差、易塌陷、修复能力降低,特别是肥胖的老年病人,四肢末端静脉血管不明显,经过反复穿刺及药物的刺激,使得护士在给老年病人行静脉穿刺时常常见不到回血或回血速度慢,造成错误判断,不但降低了穿刺成功率,也给病人带来生理和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提高护士对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科对2009年2月至8月收治的356例老年病人采取了负压式静脉穿刺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ES-100D失眠治疗仪对老年人失眠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失眠患者40例,使用ES-100D失眠治疗仪治疗两个疗程,在接受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进行一次PQSI检测,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PQSI评分有显著差异,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95%。结论:ES-D100失眠治疗仪对老年失眠患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药物穴位注射是否体现穴位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电针内关+穴位注射组(EA-PC6+AI组)、电针足三里+穴位注射组(EA-ST36+AI组)和电针常规肌肉注射部位+注射组(EA-IMIS+IMI组),每组8只。电针各组分别电针10min后,再于相应部位注射β1-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盐酸多巴酚丁胺(DH,100μg/kg)。分析比较相应部位电针+注射DH前,电针+注射DH后2、5、15和30min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率(HR)和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变化。结果:相应部位电针+注射DH后2min时,以EA-PC6+AI组增加LVSP、HR和+dp/dtmax的药理作用表现最为明显(各组相应指标与同时间点EA-PC6+AI组比较P0.01或P0.05)。注射DH后30min时,EA-ST36+AI和EA-IMIS+IMI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而EA-PC6+AI组LVSP、HR和+dp/dtmax的回落幅度最低(与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加穴位注射确实有作用较强、作用时间窗宽大等优势,体现了其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D4+/CD8+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N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IL-6、ESR、CD4+/CD8+,分析外周血IL-6、ESR、CD4+/CD8+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SLEDAI)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儿外周血IL-6、ESR、CD4+/CD8+,分析LN患儿预后影响因素,评价外周血IL-6、ESR、CD4+/CD8+对LN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IL-6、ESR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LN患儿外周血IL-6、ESR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CD4+/CD8+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外周血IL-6、ESR高于预后良好,CD4+/CD8+低于预后良好(P<0.05);SLEDAI评分、IL-6、ESR、CD4+/CD8+均为LN患儿预后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IL-6、ESR、CD4+/CD8+预测LN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77、0.751、0.788,联合预测AUC为0.921(均P<0.001);进一步对各预测方案预测价值比较显示,外周血IL-6、ESR、CD4+/CD8+联合预测的AUC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 LN患儿外周血IL-6、ESR水平较高,CD4+/CD8+水平下降,且与SLEDAI评分及预后有关,临床检测其水平,可作为LN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血液生化指标,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条件性基因编辑动物和病毒载体作为有效的科研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等研究领域。近年来它们在针灸实验研究中也得到了应用,成为从神经系统到特定分子层面更好地揭示针灸作用机制的有效手段。为了增进对条件性基因编辑动物和病毒载体的了解,本文在分析这两种工具特征和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二者在针灸实验研究方面的具体应用,探讨它们今后在针灸实验研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分析本院儿童SRNS的致病基因突变特点,探讨存在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为儿童SRNS的精准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21年10月1日本科诊断为SRNS、年龄<14岁的71例住院患儿,依据发病年龄分为婴儿型SRNS(3~12月龄)、儿童早发型SRNS(1~5岁)和儿童迟发型SRNS(5~14岁);应用DNA二代测序法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婴儿型SRNS检出基因突变率最高(57.1%),其中发现了NUP93和PLCE1两个新发突变位点。迟发型SRNS基因突变检出率次之(45.5%),早发型SRNS检出基因突变率最低(33.3%),2组均以COL4An突变比例最高。有基因突变组的患儿药物治疗有效率低于无基因突变组患儿。结论 云南SRNS儿童基因突变总检出率39.4%,不同年龄段基因变异率存在差异,有基因突变的患儿对药物治疗效果差;对于SRNS患儿应积极完善基因检测,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