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背景:创伤性休克后,有大量炎性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释放,在休克向不可逆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和一氧化氮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完成。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质量280~300g。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休克未复苏组(10只)、休克复苏组(10只)和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组(10只)。对照组10只麻醉后插管;3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MAP35~45mmHg。休克复苏组血压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氨基胍组在复苏时静脉注射AG60mg/k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AM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4组大鼠在创伤性休克时AM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未复苏组和复苏0.5h时AM分别为(86.89±2.23)和(43.88±2.74)ng/L达到高峰;一氧化氮浓度分别为(47.88±2.29)和(86.56±2.15)μmol/L,均高于对照组。氨基胍组两指标变化不明显,AM的变化与一氧化氮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提示AM与一氧化氮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且AM可能是通过一氧化氮介导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索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在老年专科护理中的应用,为推广应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对293例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老年专科护理,同时观察组采用护理结局体系的方法,对护理结局进行测量,根据结果不断修订护理措施和目标,并适时的建议医生调整诊疗方案。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比17.3%,X^2=17.86,P〈0.01)。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知识水平及技能的考核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应用于老年专科护理中,有助于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提高老年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93.
采用后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休克过程中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评价组织氧分压监测在休克监测中的意义。利用氧依赖性的淬灭技术测定创伤前后大鼠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显示 ,休克末和复苏后各时间点组织氧分压较伤前明显降低(P <0 0 5 ) ,复苏后血压水平的提高亦不能改变机体组织氧分压的下降趋势 ,其中肝脏及小肠的组织氧分压变化较骨骼肌更为显著 (P <0 0 5 )。提示内脏器官在休克过程中的缺血、缺氧程度更为严重 ,内脏组织的氧分压测定在休克的监测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新近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基因治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其缘由为破坏供养肿瘤的毛细血管可导致其灌注区大量肿瘤细胞缺血坏死.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高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而在正常组织内不表达,故KDR可作为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本研究从肿瘤的血管治疗出发,探讨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高效构建方法,为肿瘤基因治疗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调查广东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对自身医院磁性水平的感知现状,评价护士对医院磁性水平感知得分等级。方法 以医院磁性要素量表为工具,采用区域分层抽样法对广东省4大经济区域3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 97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广东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的医院磁性水平感知得分为136.00(135.00,166.00)分。基于百分位数分布与等级分布,广东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对医院磁性水平的感知得分可划分为极低水平、低水平、中等水平、高水平与极高水平5个等级。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工龄、任职方式、职称、职务、科室与夜班时间间隔特征的临床护士,其医院磁性水平感知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医院磁性水平感知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且不同护士团体的医院磁性水平感知度受人口学特征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对医学生开设老年护理学双语教学选修课程的效果.方法 对61名选修老年护理学的医学生进行双语教学,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以英语闭卷测试医学生的老年知识水平,课程结束后以5分制评价课程设置及教学质量.结果 经过学习,医学生的老年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P<0.01).不同年级间以大学二年级医学生成绩提高幅度最小,三年级提高幅度最大(P<0.05),护理专业和通过英语四级及以上考试者提高幅度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医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最低3.94分,最高4.97分,对授课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评分为4.52分.医学生对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表示总体满意.结论 医学生选修老年护理学能更好地满足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教师的专业积累、英语能力和授课技巧是双语教学效果的保证,应根据医学生专业知识需求和英语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对外阴阴道真菌感染和复发性外阴阴道真菌感染者同时进行支原体培养,比较二者混合感染率是否不同,以便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14例外阴阴道真菌感染患者,其中典型复发性外阴阴道真菌感染患者75例为复发性病患组,单纯性外阴阴道真菌感染者139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玻片法革兰染色及支原体培养加药敏试验,对复发性外阴阴道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单纯性外阴阴道支原体感染阳性为20.1%,复发性外阴阴道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72.0%。两组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性真菌感染和复发性真菌感染合并支原体感染存在差异:真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比率在复发性外阴阴道真菌感染患者中较单纯性真菌感染患者明显增高,支原体感染的存在可能是外阴阴道真菌感染复发和难以根治的原因,结果的研究便于临床医生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98.
背景;创伤性休克后,有大量炎性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释放,在休克向不可逆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和一氧化氮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完成。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质量280~300g。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休克未复苏组(10只)、休克复苏组(10只)和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组(10只)。对照组10只麻醉后插管;3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MAP35—45mmHg。休克复苏组血压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氨基胍组在复苏时静脉注射AG60mg/k。观察休克前后血浆AM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4组大鼠在创伤性休克时AM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未复苏组和复苏0.5h时AM分别为(86.89&;#177;2.23)和(43.88&;#177;2.74)ng/L达到高峰;一氧化氮浓度分别为(47.88&;#177;2.29)和(86.56&;#177;2.15)μmol/L,均高于对照组。氨基胍组两指标变化不明显,AM的变化与一氧化氮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提示AM与一氧化氮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且AM可能是通过一氧化氮介导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方法针对易引起消毒供应室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加强职业损伤防护知识培训工作,制定并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供应室人员预防职业损伤的意识,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降低了供应室职业损伤的发生率。结论: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预防职业损伤培训工作,加强职业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第5外显子+3953位点核苷酸C/T多态性(SNP)在西藏藏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并与其他不同种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125名西藏拉萨市藏族人群IL-1β +3953位点SNP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文献与其他不同种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西藏拉萨市藏族人群IL-1β +3953位点基因型以CC 纯合子型最为多见,(频率为91.20%),CT杂合子型次之(8.00%),TT纯合子型很少(0.80%);其等位基因分布也是以C等位基因最为多见(95.20%),其次为T等位基因(4.80%).西藏藏族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德国、西班牙人、高加索人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亚洲人群包括日本人和湖北汉族、广西汉族、广西壮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藏拉萨市藏族人群中IL-1β +3953位点以C等位基因为主,其SNP分布与其他种族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