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0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针对西藏地区特殊地理环境、独特饮食习惯等引起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和降低西藏地区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王文锋  孙莹  罗顺葵 《北方药学》2015,(11):132-133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足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3~2014年糖尿病足患者住院病历共74份,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74例糖尿病足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94%,其中应用一种抗生素24例,两种或两种以上10例。总共使用了14种抗菌药物。前3位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美唑、奥硝唑。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免疫力降低引起易发感染和伤口愈合能力降低,病程长且顽固复杂。因根据其严重程度、细菌种类,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在积极治疗糖尿病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湿疹小鼠动物模型外周血中的CD4+和CD8+的水平,分析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对湿疹小鼠CD4+、CD8+及其比值的影响,探讨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治疗湿疹的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湿疹模型组、湿疹阳性药物组、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湿疹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湿疹模型组不进行治疗;湿疹阳性药物组用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而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则采用相应药物治疗,每日1次。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与湿疹模型组相比,湿疹阳性药物组、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均明显提高(P均<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均<0.01)。与湿疹阳性药物组相比,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均明显降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均<0.01);而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无差异(P>0.05)。与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相比,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对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的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结论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可能是通过提高CD4+T百分比,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提高CD4+/CD8+,纠正了CD4+T淋巴细胞相对减少,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多,恢复了湿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纠正了免疫失调。  相似文献   
34.
85例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及其诊断方法,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指导性资料。方法:对85例血性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5例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中,肿瘤性41例(48.23%)、结核性27例(31.76%)、其他各种原因引起者17例(20.01%)。肿瘤性心包积液中癌胚抗原的平均值173μg/L,显著高于结核性心包积液的平均值0.62μg/L;结核性心包积液腺苷脱氢酶平均值44.5U/L,显著高于癌性心包积液平均值15U/L;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中心包积液和血液抗结核抗体(kjhk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5%和75%,显著高于肿瘤性心包积液患者(均为阴性)。结论:恶性肿瘤和结核是血性心包积液的主要病因。心包积液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腺苷脱氢酶、癌胚抗原、kjhkt等项实验室检查为血性心包积液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视屏时间及自伤行为现状,探讨在不同心理亚健康状态下视屏时间与自伤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沈阳、新乡、广州和重庆4个城市的中学生13817名,使用自伤行为及久坐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自伤行为和视屏时间,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心理亚健康状态.结果: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 h/d者分别为2085人(15.1%)、8077人(58.5%),心理亚健康状态者2997人(21.7%),有自伤行为者3899人(28.2%).调整地区、性别、年级、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在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与自伤行为无统计学关联,而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1.27);无论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周末视屏时间>2 h/d均是自伤行的危险因素(OR=1.37、1.39).结论:较长视屏时间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且视屏时间较长、心理亚健康状态可能和自伤行为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评价伯氨喹与蒿甲醚联合治疗恶性疟疾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3月坦桑尼亚中坦友谊医院住院的恶性疟疾100例,按设定的治疗策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肌内注射80 mg蒿甲醚,1 d-1,连续治疗7 d,首次剂量16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22.5 mg伯氨喹,1 d-1,连续服用8 d。依据恶性疟疾临床治愈标准,评价2组患者出院时疗效(痊愈、无效)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治愈患者出院后28 d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无效、复发率分别为98%、0、2%和8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伯氨喹与蒿甲醚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疗效,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如卧床休息、腰椎牵引、低频脉冲电疗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神经松动术治疗,每天治疗2次。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和简体中文版Oswestry失能问卷(SCOD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JOA及Oswestry失能问卷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40±0.83)分、(2.27±1.10)分]、JOA评分[分别为(18.73±2.22)分、(16.40±1.68)分]及Oswestry失能问卷评分[分别为(8.60±2.13)分、(12.07±1.6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神经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疼痛病情及运动功能,对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治疗师徒手辅助下肢步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BS、FMA评分及FAC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BBS评分[(45.00±4.47)分]、FMA评分[(28.67±3.66)分]、FAC分级[(3.55±0.94)级]及10m MWS[(0.83±0.23)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除大便控制以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如厕评分[(7.50±2.02)分]、转移评分[(13.06±1.65)分]、步行评分[(12.55±2.04)分]、上楼梯评分[(8.20±1.48)分]及MBI总分[(74.60±7.7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住的62例老年腹部术后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表进行调查,并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影响62例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为:老龄化因素、手术创伤及麻醉因素、疼痛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对该类患者采取包括围术期护理、舒适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等护理措施,效果令人满意。结论明确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所在,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