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医药卫生   8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122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股骨干、股骨髁上、胫骨干和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4年6月间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新鲜四肢骨折1224例,男778例,女446例;平均年龄39岁(16 ̄92岁)。骨折位于肱骨干92例,股骨转子间210例,股骨干488例,股骨髁上92例,胫骨342例。闭合骨折按AO分型:A型642例;B型364例;C型218例。开放骨折15例(GustiloⅠ型8例,GustiloⅡ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d(3h ̄33d)。闭合复位1203例,切开复位23例;扩髓409例,非扩髓815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6 ̄70个月)。1204例骨折愈合,愈合率为98.2%,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3 ̄12个月)。骨折不愈合22例,其中肱骨4例,股骨8例,股骨髁上4例,胫骨6例,总不愈合率为1.8%。术后无急性感染发生,3例发生晚期深部感染,总感染率为0.2%。术中16例发生严重骨折劈裂,4例为肱骨逆行髓内钉固定,4例Gamma钉固定,9例为股骨逆行髓内钉固定,占1.3%。6例发生医原性神经损伤,占0.4%。股骨髓内钉主钉断裂1例,锁钉断裂9例(0.6%)。晚期髓内钉末端骨折3例,占0.2%。53例主诉髓内钉尾端部位不适,占4.3%。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骨干骨折在骨折愈合率、感染率、出血量、功能恢复情况和早期活动方面均较满意,是治疗骨干骨折较好的方法,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促冠状动脉血管新生的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将bFGF基因克隆于原核系统表达载体并转染大肠杆菌pBV220-bFGF)/DH5α,经诱导表达后超声破碎,上清液经过CM-Sepharose阳离子交换程序及Heparin-Sepharose亲和程序两步纯化,得到纯度高达99%的rhbFGF,透析出盐、滤菌后备用.将自制的rhbFGF蛋白,直接四点注入兔缺血心肌内,通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图像分析、电镜及冠脉造影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情况.结果:(1)术后不同时间描记的ECG变化及术后24 h,48 h心肌酶的改变均证实兔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制作成功.(2)结扎LAD后6周(短期)及12周以上(长期),rhbFGF组与生理盐水(NS)对照组病理切片,随机观察10个高倍视野无平滑肌小血管计数分别为6周:41.13±10.04,30.33±3.21,P<0.01;12周以上:50.50±9.20,32.63±7.25,P<0.01;20周:52.44±6.59,32.00±3.06,P<0.01;有平滑肌血管计数分别为6周:16.25±5.23,10.75±4.25,P<0.01;12周以上:16.88±4.87,11.25±5.09,P<0.01;20周:16.25±2.22,11.00±3.35,P<0.01.(3)图像分析计算较大血管(管径≥100 μm)平均管壁厚度,rhbFGF组与NS对照组术后6周分别为:(19.70±9.94)μm,(18.88±9.65)μm,P>0.05;12周以上分别为:(29.87±12.96)μm,(24.13±11.33)μm,P<0.01;20周分别为:(28.48±12.13)μm,(23.25±10.02)μm,P<0.01;平均管壁厚度与管腔大小的比值rhbFGF组与NS对照组6周分别为:0.32±0.18,0.24±0.12,P<0.01;12周以上分别为:0.33±0.14,0.25±0.09,P<0.01.20周分别为:0.32±0.11,0.25±0.16,P<0.01;(4)电镜观察:与NS对照组相比rhbFGF组心肌细胞间可见大量毛细血管生长;(5)结扎LAD6周rhbFGF组冠脉造影可见侧枝血管形成.结论:rhbFGF有急性扩张冠脉及限制心肌梗塞面积的作用,缺血心肌内注射rhbFGF能促进冠状动脉血管新生,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阿霉素引起大鼠微小病变型肾病分别予以雷公藤片或强的松片治疗,采用形态结构的立体计量分析方法,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雷公藤和强的松均能明显减少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面积,增加单位长度及单位面积的足突数目。提示雷公藤和强的松均能明显促进阿霉素肾病的超微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组织发生学.方法对109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周病变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其中20例的一点癌(黄豆大小),3例双原发癌,1例小细胞癌.癌周伴有不同程度的鳞状上皮异形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结论早期食管具有多样性生长的特点.提示临床医生在胃镜检查应注意多点取材,以防漏诊;以及正确确定手术范围,防止手术残留.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6年7月~2001年7月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多发脑梗死后痴呆(MID)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复肝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肝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21例,对照组109例,两组均予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组加复肝宁,对照组加用保肝药物;两组均不用其它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症状及体征,血清标志物阴性率均优于对照组(P<0.001或0.05).结论:复肝宁对乙型肝炎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 资料:女,27岁,G3P1A2,服左快诺孕酮紧急避孕后34天,阴道出血14天,下腹部持续坠胀痛2天,诊断为异位妊娠。行左侧输卵管妊娠囊取出术加盆腔清理术后10天随访。患者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两年半,采取工具避孕并严格按照规定方法使用无失败。月经规律,周期28~30天,经期4~5天,量中等,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03年9月28日。曾于10月9日末次月经第12天无保护性生活后来所就诊要求紧急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山东省开展农村改厕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各级农村改厕人员对《农村改厕基本知识》、《农村改厕技术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培训效果。[方法]对2005年山东省举办的国家农村改厕知识培训班学员有关测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7名培训学员对农村改厕各项知识平均得分,培训前为(89.07±37.68)分,培训后上升到(165.11±23.82)分,后者高于前者(P<0.01)。及格率培训前为49.78%,培训后上升到94.71%,后者高于前者(P<0.01)。知晓率培训前为53.57%,培训后提高到85.73%,后者高于前者(P<0.01)。[结论]培训后227名学员对农村改厕各项知识的平均得分、及格率和知晓率都有显著提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IVF)超促排卵的方法,应用拮抗剂方案的优势及临床结局。方法 1例卵巢最大径为46 mm,单侧卵巢体积20 mL的PCOS患者应用拮抗剂方案行超促排卵,并应用拮抗剂方案达必佳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素(hCG)进行双扳机(trigger),成功妊娠且无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结果该患者解冻移植后成功受孕,且无重度OHSS发生。结论对于行IVF的PCOS患者,可选用拮抗剂方案,应用双trigger及适当选择全部胚胎冷冻,此法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pcDNA3-bFGF)对猪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实验猪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n=6)、bFGF基因左冠状动脉注射组(n=6)和bFGF基因右冠状动脉注射组(n=6)。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术后2周,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pcD-NA3-bFGF 2 000μg。给药后2周,再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并通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血管计数,观察猪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情况。结果(1)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注射基因组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术后4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注射基因组侧支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左冠状动脉注射基因组侧支血管多于右冠状动脉基因注射组。结论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bFGF基因能促进猪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