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32.
侧支循环是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特征性表现,亦为缓解肝内外淤血的重要代偿。侧支循环不仅对BCS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还在B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对侧支循环在BCS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37例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内脏和外周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3 ~ 36个月随访期内观察栓塞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7例患者DSA造影发现41枚假性动脉瘤,其中来源于内脏动脉26例,臀上、臀下动脉5例,颈外动脉分支4例,肢体动脉2例.36例患者成功栓塞40枚假瘤,其中明胶海绵栓塞7枚,PVA颗粒栓塞9枚,弹簧圈栓塞11枚,弹簧圈辅以明胶海绵或PVA栓塞13枚.随访期内36例患者中34例出血停止,假瘤完全闭塞,有2枚假瘤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假性动脉瘤的性质和栓塞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34.
35.
36.
肝肺综合征的肺部CT和DSA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HPS)的肺部CT和DSA表现特点、病理基础以及两者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成年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组腹腔注射99.5%CCl4,后组注射生理盐水(0.5ml/kg体重),每周1次,共10周。此后摄胸部平片,行胸部CT扫描和肺动脉DSA,作肝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处死后行肝、肺病理切片。结果 1.胸部来片表现为中下肺网格状结节阴影;2.CT表现为肺小血管杵状或蜂窝状扩张;3.DSA表现肺毛细血管“海绵”状扩张以及肺小动脉柱状或杵状扩张;4.PaO2愈低,肺部损害愈重;5.病理切片可见肺小血管扩张、中膜增厚。结论 1.X线平片对于HPS肺部损害的诊断无特异性;2.CT和DSA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3.PaO2检测可以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4.HPS患者肺部损害的病理基础是肺小血管扩张、中膜增厚。  相似文献   
37.
DSA特殊功能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DSA特殊功能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6例子宫肌瘤栓塞中26例应用DSA特殊功能:3D-DSA、最佳工作体位、路图技术,20例采用常规DSA造影,对两种方法的对比剂用量、介入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中应用DSA特殊功能与常规DSA组比较,对比剂用量和透视时间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特殊功能在子宫肌瘤栓塞中的应用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可视化三维重建技术对介入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介入栓塞术和平阳霉素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畸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和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颌面部蔓状血管瘤9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左、右颈外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7d和半个月经皮向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每次8mg。结果9例患者超选择插管和栓塞均取得成功,栓塞术后瘤体均有明显缩小、变硬,所有患者经随访7~29个月未见局部肿块复发。全部病例栓塞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外动脉栓塞术结合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35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37例行单纯TACE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短期疗效、治疗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并发症以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术后总有效率(29/35,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20/37,54.05%;P=0.009)。联合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清甲胎蛋白降至(102.19±32.13)μg/L、(218.46±49.87)μg/L(P0.001)。联合组1、2、3年生存率分别82.86%、54.29%、34.29%,中位生存期25个月;对照组分别为54.05%、32.43%、13.51%,中位生存期16个月;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有一过性改变,术后2周基本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肝癌是有效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李爽  刘影  吕维富 《安徽医药》2018,39(10):1176-118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检查确诊的52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1~3次TACE治疗,并于TACE术前、术后4~6周行上腹部磁共振平扫及DWI检查,术后4个月行磁共振增强扫描,上述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将病例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分析TACE术前、术后病灶的坏死、复发转移情况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的诊断效能以及ADC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52例HCC患者术前共计检出68个病灶;参照mRECIST标准,评价为稳定病例20例,进展病例32例。术前病灶以稍长T1和T2信号为主,DWI序列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TACE术后,肿瘤坏死区呈等或稍长T1、T2信号,DWI序列上呈等或稍低信号。进展组于T1WI和T2WI序列上信号表现多样,DWI序列上呈不均性高信号;稳定组和进展组术前肿瘤病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ADC值较术前升高(P<0.05),其手术前后ADC的增加值高于进展组(P<0.05)。ROC分析提示: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ADC的最佳截断值为1.28×10-3 mm2/s,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73(P<0.05)、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68.9%。结论 DWI扫描能够及时、客观的评估HCC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疗效,具有较高的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