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7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急性外伤性脑室出血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脑室出血占重型颅脑损伤行CT检查者的1.5%~7.1%,常伴有严重的脑损伤,病死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膀胱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与其它肿瘤一样,它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它除去与内在遗传学因素有关外,还与患者所从事职业有一定关系。 由于它病情比较隐匿,发病初期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故给诊断及就治带来一定困难。在早期诊断过程中,膀胱镜检查必不可缺。但在未明确病情而患者不愿接受性膀胱镜检查时,B超等辅助检查就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故障现象1扫描正常,但重建图像出现一固定白色环形伪影。检修进入DadTools,分别进行DCNoise、DCOffsets、Das difference、AuxChannels等项检测,检测中发现14号通道板的所有16个信号通道的DCOffsets值均大大超出正常范围,正常值应该在3000~4000左右,但此时的显示测试值为14368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一种无痛、安全、有效、简便的注射式隆胸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清除法。方法接受PAHG注射丰胸患者41例82侧,在局部浸润麻醉的同时,用高压注射泵将肿胀液注入PAHG分布的囊腔后,再进行负压抽吸,反复冲洗。术后加压包扎,并常规使用抗生素。随访3~24月。结果41例手术均得以顺利完成,注射物能完全或基本完全抽出,随访期内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囊腔内高压注入肿胀液后用负压抽吸PAHG的方法镇痛效果好,安全有效,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臂复舍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肌肉缺损,并重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功能.皮瓣切取面积为7~15 cm × 18~22 cm.结果 15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9年.局部外形圆润,饱满,质地柔软,无明显肌萎缩发生,病人屈、伸肘功能恢复.8例肌力恢复至M4,6例恢复到M3,1例为M3-.结论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臂皮肤、肌肉缺损时,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巨大痛风结石,恢复病变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3年10月完成手术6例,在结石部位设计曲线切口,直接切除结石,修复其所浸润破坏的肌腱和关节,随访最长时间34个月。结果6例术后关节外形正常,肌腱功能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巨大痛风结石,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可获得满意、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陈宗富  张卫东 《华西医学》1997,12(3):353-354
TUR—BT加羟基喜树碱灌洗治疗浅表膀胱癌陈宗富张卫东张思孝李虹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我院自1992年12月至1994年12月以经尿道电切(TUR),术后加羟基喜树碱灌洗治疗浅表膀胱癌3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3...  相似文献   
38.
<正>患者男,66岁,主因"间断腹痛腹泻30余年,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15d"入院。患者间断腹痛腹泻30余年,每次于饮食不洁或不适后出现,腹痛多发于脐周,呈绞痛或隐痛,大便呈稀糊状,无脓血、黑便,口服氟哌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后症状均能得到缓解,起初2~4年发病1次,后发作间隔时间逐渐缩短,甚至1年发作2~3次,每次发作病程长短不等。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痛,肛门停止  相似文献   
39.
胃间质瘤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胃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探讨胃GISTs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1997年1月至2007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3例经手术治疗的胃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Flecther侵袭危险性分级和预后分析。结果B超、CT及内镜超声(EUS)对本组患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2%、81.0%和94.3%。F=6.0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17阳性率88.9%,CD34阳性率95.1%。开腹或腹腔镜行胃部分切除38例,近端胃大部切除4例,远端胃大部切除8例;全胃切除13例,其中联合胆囊切除3例,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7例;联合左肝外侧叶切除1例,行D:淋巴结清扫1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84.7%和71.7%。单因素分析显示,侵袭危险性分级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核分裂像、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是否联合脏器切除以及是否行淋巴结清扫与预后元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侵袭危险性分级是胃GIST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1)。结论术前EUS诊断准确率最高。建议用Fletcher侵袭危险性分级方法来判断胃GISTs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40.
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并不多见,由于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且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容易误诊。本院1999年5月-2009年5月共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17例,现将患者的相关诊治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9-76岁,平均57.2岁。左侧11例,右侧6例,均为单侧病变。肿瘤发生于中上段8例,下段9例。临床表现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16例,腰部胀痛不适11例,发生肾绞痛3例。体检伴肾区叩击痛12例,输尿管走行区压痛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