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22.
女性乳头溢液导管造影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导管造影检查对乳头溢液疾病诊断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分折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溢液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导管造影钼靶照片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78例造影片中,钼靶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的53例,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17例,乳腺癌4例;其他乳腺疾病2例;造影片末显示或与术后病理不符合的为25例;导管造影对非哺乳期乳头溢液诊断的符合率为67.9%。结论:导管造影仍是乳头溢液疾病目前较可取的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及触诊检查,仔细操作,可提高诊断与定位的准确性;与细胞学检查相结合有望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穿刺抽液加鲜芦荟湿敷、置管引流、传统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乳腺脓肿采用穿刺抽液加鲜芦荟湿敷治疗,30例采用脓腔置管冲洗和负压引流治疗,并与前期行脓肿切开引流术35例进行比较。结果:穿刺组和置管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疤痕、疼痛分级、换药次数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穿刺组和置管组继续哺乳分别为76.1%(35/46)和60.0%(18/30),明显多于传统组14.3%(5/35)(P〈0.01)。随访2~13个月,平均6.8个月,穿刺组2例复发,置管组1例复发。结论:穿刺组和置管组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简便、安全、疗效明确的特点;当乳腺脓肿直径小于5cm时,应首先选择穿刺抽液加鲜芦荟湿敷治疗,当脓肿直径大于5cm时,可考虑置管持续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24.
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注射隆乳曾风靡一时,但PAHG进入人体后是否可能分解成为单体产生毒性或致癌仍缺乏系统的安全性研究,所发生的并发症报道已逐年增多[1,2],而生育后哺乳期的乳汁内瘘合并化脓感染明显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与难度,  相似文献   
25.
乳腺结核约占乳腺疾病的1%,文献报道仅有5%的乳房结核病例可合并乳腺癌^[1]。现将近期收治的浸润性导管癌合并乳腺结核,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合并结核1例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我院 1977年 6月— 1996年 8月经胃镜诊断且经病理证实食管异位胃粘膜溃疡病 (HGMUE) 4例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9~ 4 0岁 ,平均 36 .5岁。病程 1~ 6个月 ,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临床表现。HGMUE检出率为 2 0年镜检总数的 0 .0 8% (4/ 5 2 0 35 )。1.2 方法 常规内窥镜检查操作 ,当内窥镜退至距门齿2 0cm左右时 ,要缓慢后退 ,注意观察该段食管全周粘膜的颜色改变 ,如观察到边界清楚的红色区 ,应咬取组织 ,送病理组织学检查。2 结果4例均为单发溃疡 ,分别距门齿 2 4cm、2 5…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照分析大剂量皮质激素与长脉冲激光联合应用与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婴育儿血管瘤的疗效差别。方法在98例处于增生期血管瘤患者,分别予大剂量皮质激素与长脉冲激光联合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激光治疗1~3次,皮质激素服用一疗程。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大剂量皮质激素组治愈6例(13.33%)、显效29例(64.44%),有效率为77.77%,大剂量皮质激素与长脉冲激光联合应用治愈22例(41.51%)、显效26例(49.06%),有效率为90.57%,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皮质激素与长脉冲激光联合应用治疗婴育儿血管瘤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卢淑娇  陈美珍  李丽萍 《浙江医学》2011,33(8):1229-1230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相关免疫介导的疾病。窄波紫外线B(NB—UVB,波长31lnm)照射是治疗银屑病的一种重要手段[1]。近年来,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标准临床上符合银屑病的诊断;无活动性皮肤疾病;既往无活动性结核病史或正在接受治疗的结核病患者;3个月内未接受过高效价或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维生素D类、维A酸类;  相似文献   
29.
长脉冲1064nm与585nm激光治疗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血管瘤又称草莓状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少部分婴儿出生时即已存在,但大部分常在出生后2~3个月发生,发病率通常为1%~2%,位于面颈部约占40%~60%,女性多发,男女比例为1:3至1:4。血管瘤的发展过程在临床上表现为2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即增生期和消退期。其中70%~90%的血管瘤在5~7岁可自行消退,但增生期的血管瘤不仅影响美观,还由于所在部位可以影响生理功能,甚至因破溃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对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疗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肠道益生菌对婴儿湿疹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97例人工喂养湿疹患儿,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8例,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连续6个月,有渗液时用0.1%盐酸小柴胡碱溶液湿敷,无渗液时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伴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少数严重者给氯雷他定糖浆口服;对照组49例,除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外,其余与干预组相同。每月通过门诊、电话或上门探视等方式观察记录湿疹病情,共6个月。结果 干预组湿疹发生率在第2个月为31.25%、第4个月27.08%、第6个月20.83%,发病程度逐渐减轻;对照组湿疹发生率第2个月为51.02%、第4个月51.02%、第6个月40.8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早期干预婴儿湿疹有效,发生率降低且病情程度减轻,为湿疹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