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耐缺氧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对高原健康人体脑血流图的影响。方法:自行研制耐缺氧抗疲劳组合食品,包括耐缺氧发酵食品、033高能固体饮料、多维电解质泡腾饮片等。选择拉萨地区战士30名,随机分为复合食品组、红景天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自身对照,多功能阻抗测试仪分析各组服用前后脑血流图的变化。结果:与服用前相比,复合食品组人员服用后主波波幅显著降低(P〈0.05),上升时间显著减少(P〈0.05),血液流入时间明显缩短(P〈0.05),流入容积速度增大(P〈0.05);红景天组服用前后无变化。结论:耐缺氧抗疲劳复合食品对于改善高原环境下人体脑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富氧对缺氧大鼠心肌琥珀酸脱氢酶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富氧对缺氧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低氧组、富氧组,低氧组在模拟海拔5400m低压舱内24h,富氧组在模拟5400m的低压舱内12h,然后富氧(27.0%的氧混合气)12h,观察心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低氧组心肌细胞灶性变性坏死,肌丝溶解凝固,间质水肿液和纤维素样渗出。富氧组心肌无明显病变,仅滑面内质网轻度扩张。富氧组SDH活性明显高于低氧组。结论:低氧导致心肌SDH活性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富氧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吸入纯氧对快速进入高原猪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吸入纯氧对高原急性缺氧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快速进入高原猪吸入纯氧 3 0min,设时相点 ,在各时相点观察急性缺氧动物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各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吸入纯氧后高原急性缺氧动物肺动脉压 (PAP)、肺动脉压楔压 (AWP)及肺血管阻力 (PVR) ,均较吸纯氧前显著下降 (P值均 <0 .0 0 5) ,体动脉SaO2 、PaO2 及PaCO2 显著升高 (P <0 .0 0 1 ) ;结论 :吸入纯氧可明显降低高原急性缺氧动物肺动脉压 ,提高SaO2 、PaO2 及PaCO2 。  相似文献   
14.
1.计算机网络在药剂管理中的应用不少医院没有实行计算机划价,仅仅停留在计算机收费和出日报表水平上,门诊患者在取得处方以后,要经过排队划价、排队交款、排队取药3个过程才能拿到药品,对一个中小型医院来说,从取得处方到拿到药品花费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而对于大医院来  相似文献   
15.
缺氧对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和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组织毛细血管增多,可缩短氧从毛细血管向组织细胞弥散的距离,改善组织供氧。但组织毛细血管密度与组织的代谢水平密切相关,单纯缺氧能否引起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尚有争议。目的: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和血流供应的变化规律。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对动物缺氧前体质量加以选择,使各组动物的体质量在缺氧末期基本接近。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与高原生理学教研室。清洁级纯种健康Wistar大鼠64只,雌雄各半,分为4组:对照组、缺氧5d组、缺氧15d组和缺氧30d组。干预:缺氧5d组、15d组和30d组大鼠在模拟海拔5000m的减压舱中分别连续减压缺氧5,15和30d后(23h/d),对照组大鼠在舱外饲养。用肌球蛋白ATP酶(mATPase)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骨骼肌Ⅰ,Ⅱ型纤维和毛细血管并进行图像分析,测定骨骼肌纤维横断面积和毛细血管密度以及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的比值;用放射性微球法测定骨骼肌血流量和血管阻力。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血球压积和骨骼肌血流量、血管阻力的变化。②大鼠腓肠肌Ⅰ,Ⅱ型纤维横断面积。③各组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和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的比值。结果:缺氧5d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骨骼肌纤维横断面积即出现显著缩小[Ⅰ型分别为(2254+298),(2947+235)μm^2;Ⅱ型分别为(1609+339),(2391+223)μm^2],15d和30d组大鼠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657+35)/mm^2和(661&;#177;50)/mm^2,与对照组[(599&;#177;42)/mm^2]相比显著增高,但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数/肌纤维数的比值无明显变化。在所观测的时间内,各组大鼠骨骼肌血流量和血管阻力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单纯缺氧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并未发生真正增生,但缺氧引起的骨骼肌纤维萎缩,可使毛细血管密度相对增多。  相似文献   
16.
模拟高原缺氧对慢性牙周炎大鼠血清中M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常氧与缺氧条件下慢性牙周炎大鼠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变化,探讨MMP-2与高原牙周病的关系。方法模拟高原缺氧建立大鼠慢性牙周炎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常氧牙周炎组、缺氧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大鼠血清中MMP-2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常氧牙周炎组、缺氧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血清中MMP-2浓度分别为(92.00±21.78)、(118.09±25.01)、(102.03±21.30)、(159.19±34.13)ng/ml,常氧牙周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与缺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缺氧牙周炎组与常氧牙周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缺氧牙周炎组血清中MMP-2浓度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缺氧上调血清中MMP-2的表达,进而促进大鼠牙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比色法测定大蒜总皂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大蒜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对照品,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比色法测定大蒜总皂苷含量。结果对照品在1.67-13.34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4C-0.012(R=0.999),平均回收率97.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1.98%。方法学考察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总皂苷测定方法简单,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大蒜总皂苷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3种抗缺氧制剂对改善高原人体脑供血状况的效果,为高原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拉萨地区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均分为食品组、多维电解质泡腾饮片(简称多维泡腾片)组、红景天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功能阻抗测试仪分析服用3种抗缺氧制剂前后脑血流图的变化。结果志愿者服用3种抗缺氧制剂后,食品组脑血流图主波波幅上升时间〔(0.110±0.033)s〕较服用前〔(0.174±0.072)s〕显著减少(P<0.05);血液流入时间〔(0.262±0.043)s〕较服用前〔(0.306±0.019)s〕显著缩短(P<0.05);流入阻力指数(0.986±0.044)较服用前(0.916±0.01)显著增大(P<0.05)。多维泡腾片组主波波幅上升时间〔(0.111±0.024)s〕较服用前〔(0.151±0.054)s〕显著减少(P<0.05),流入容积速度〔(1.476±0.405)Ω/s〕较服用前〔(0.916±0.395)Ω/s〕显著增大(P<0.05);红景天组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3种抗缺氧制剂中,抗缺氧食品和多维泡腾片对于改善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脑血液循环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卫生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用人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为此,我们在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1997年在个别单位实行,1998年在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全面推行,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原肺水肿患者再缺氧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氧疗在高原肺水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检测法,观察了8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吸人纯氧及突然停止吸氧对患者肺动脉的影响,同时采用Lake Louise评分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高原肺水肿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在吸氧1min后逐渐明显下降,患者在突然停止吸氧而改吸室内空气后,下降的肺动脉压逐渐回升,10min后回复到吸氧前水平,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肺动脉压继续攀升,20min后肺动脉压已明显高于吸氧前水平,25min后肺动脉压达最高值,与此同时,高原肺水肿患者病情定量分数亦显著高于吸氧前。结论高原肺水肿患者存在着再缺氧损伤,而肺动脉压异常升高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