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2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建立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监控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明确监控员的成员组成和岗位职责;开展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培训与考核;建立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完善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监督和控制体系.结果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漏报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患者和医生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112.
当今世界,军队必须具备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能力,即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队的护理工作者均需承担为军队提供优质护理的任务。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高速公路交通伤与战创伤伤情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第117医院住院的2 588例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的损伤部位、伤员损伤类别、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与昆明某医院病历记载的战创伤伤员救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高速公路交通伤伤员的主要损伤部位与战创伤伤员相比,除多部位伤及其他伤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损伤类别与战创伤伤员相比,除肢体坏死以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创伤的急救护理均为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结论高速公路交通伤急救中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熟练的急救技能、批量伤员快速分流、有效的急救管理模式是交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军队护理人员探索平战结合的急救护理重点,也是提高应对战时及突发性事件卫勤保障中救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超声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120例妇科急腹症进行诊断并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结果超声诊断正确率94.2%,其中宫外孕、黄体破裂、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分别为97.5%、80%、96%、60%。结论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中占重要地位,其声像图有相似之处,需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和鉴别。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观察1~7日龄小鼠仔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超微变化。方法选择性成熟期BALB/C小鼠,雌雄同笼受孕,于自然分娩后1~7 d每日处死7只仔鼠,无菌剥离海马组织,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随日龄增加,海马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变化,但海马神经元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等)数量逐渐增多、体积逐渐增大;突触界面曲率及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逐日迅速增加(P0.05);突触间隙逐日增大,其中3~7日龄增大非常迅速(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细胞器以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出生早期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快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6.
孕前干预预防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和风疹病毒宫内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孕前干预预防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和风疹病毒(Ru)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从3105例有异常妊娠史的育龄妇女中,筛查CMV和TO活动性感染者以及Ru易感者,分别采用中西医方法进行干预,追踪至再次妊娠结束。结果 中药金叶败毒颗粒可使育龄妇女CMV IgM和mRNA转阴率从52.44%(43/82)提高到77.91%(67/86)(X^2=12.05 P=0.001),螺旋霉素可使育龄妇女TO IgM转阴率从42.86%(36/84)提高到67.01%(65/97)(X^2=17.94 P=0.001);CMV和TO治疗转阴后再次妊娠分别有34例和28例,均足月分娩,无宫内感染。接种Ru疫苗后IgG阳转率95%(76/80),38例再次妊娠后对Ru具有免疫效应;而23例未接种疫苗受孕者中2例发生孕期感染并宫内传播,分别表现为自然流产和心脏陶形。结论 孕前干预具有减少妊娠期感染、预防宫内感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7.
Ba?ra?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制定了双侧前庭病(bilateral vestibulopathy,BVP)的诊断标准。其诊断需基于病史、床旁查体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评估。BVP是一类以站立或行走时出现不稳症状、在头部运动或黑暗环境和(或)地面不平时不稳加重为特点的慢性前庭综合征。此外,患者可伴头部或身体运动诱发的视物模糊或振动幻视;在静坐或平躺时通常没有症状。双侧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VOR)功能明显下降或缺损是诊断BVP的基础。对于角前庭-眼动反射(angular VOR,aVOR)的检测,可以通过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test,HIT)、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IT,vHIT)和巩膜搜索线圈技术来评估高频区域的功能,温度试验检测低频区域功能,正弦谐波或阶梯模式的转椅试验评估中频区域功能。BVP诊断标准:双侧水平VOR增益均<0.6(角速度为150°/s~300°/s)和(或)温度试验反应减弱(每一侧冷水和热水刺激诱发出的眼震高峰慢相角速度(slow-phase velocity,SPV)之和<6°/s)和(或)正弦谐波转椅试验(0.1 Hz,Vmax为50°/s)水平VOR增益<0.1,相位超前>68°(时间常数<5 s)。可能的BVP诊断标准为上述典型症状和床旁HIT显示双侧水平半规管病变。以下检查可作为补充检测但目前尚未纳入在诊断标准中:(1)动态视敏度(dynamic visual acuity,DVA)(视力下降≥0.2 LogMAR);(2) Romberg试验阳性(提示前庭或本体感觉系统障碍,因此无特异性);(3)颈性和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提示耳石器功能异常。目前对BVP亚型进一步细分的证据尚不充分,很难提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定义。将来可根据解剖结构和频率特性对BVP的亚型进行分类:如低频或高频VOR范围内单纯半规管功能受损或单纯耳石器功能受损,其中后者较为罕见。双侧前庭病是一个临床综合征,诊断时应考虑其已知的病因(例如耳毒性药物中毒、双侧梅尼埃病、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双侧前庭病还可被称为双侧前庭功能衰减、功能不足、反射消失、功能低下及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18.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是神经科、耳鼻喉科和精神科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或不稳超过3个月,不能用现有的临床证据解释它持续存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它的命名是根据恐惧性位置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核心特征衍生出来的。本研究就其研究发展史、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疗养院和医院合编单位护理训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升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依据。方法紧紧围绕着护理训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座谈研讨、个别交流、查阅资料、跟班跟训、数量质量分析、现场考核等形式进行专题调研。结果分析了护理训练工作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包括人才短缺、机制不全、模式单一、意识不强、考风不严等问题。结论护理训练工作亟须在训练内容、方法、氛围、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致病菌之一百日咳鲍特菌不同铁离子培养条件下分泌蛋白质组的差异以及与其致病的关系。方法百日咳鲍特菌分别在加铁、加铁螯合剂和加铁加镁的包-姜氏培养基中培养,于对数生长期(培养48h)收集细菌,分别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制备分泌蛋白,制备的分泌蛋白做MALDI-TOF MS质谱分析,并进行分泌蛋白的细菌亚细胞定位和分子信号肽预测。结果加铁培养从47h开始细菌生长进入平台期,加铁离子螯合剂组细菌随铁离子螯合剂的增加而趋于不生长状态,加铁加镁组细菌在培养至47h时缓慢生长;百日咳鲍特菌在3种培养条件下的蛋白亚细胞定位分别为:加铁组胞质蛋白326个,内膜蛋白61个,分泌蛋白3个,外膜蛋白13个,周质蛋白33个,未知蛋白201个;加铁螯合剂组胞质蛋白466个,外膜蛋白21个,周质蛋白63个,内膜蛋白66个,分泌蛋白3个,未知蛋白160个;加铁加镁组胞质蛋白601个,内膜蛋白97个,分泌蛋白5个,外膜蛋白26个,周质蛋白7个,未知蛋白185个。结论通过亚细胞定位和分子信号肽预测,锁定百日咳鲍特菌6个分泌蛋白,其中3个分泌蛋白核糖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假定输出蛋白和血清三型菌毛亚单位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百日咳鲍特菌分泌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