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医药卫生   229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减压管的两种放置方法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于主胰管放置引流管减压(胰管组),57例于胰肠吻合口盲端远端置引流管减压(盲襻组),比较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全组共发生胰瘘9例(7.2%),其中盲襻组1例(1.8%),胰管组8例(11.8%),所有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盲襻组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胰管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盲襻组住院时间(20.38dvs.27.46d)及住院费用(5.642万元vs.6.602万元)均少于胰管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术中盲攀减压管的放置能有效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间歇低氧/复氧模型,观察间歇低氧/复氧暴露对SD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间歇低氧(IH)组和常氧对照(NC)组,每组10只放入间歇低氧模拟舱进行间歇低氧/复氧造模,8周后处死,测定骨代谢指标骨矿盐含量、血清B-ALP、各部位骨密度(BMD),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炎症反应指标IL-6和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IH组B-ALP含量升高,全身BMD、股骨BMD和骨矿盐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TNF-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复氧条件下可能诱导SD大鼠体内发生氧化应激状态和炎症反应,引起大鼠骨质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临床上实施心理障碍管理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56例意识清醒的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饮食护理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障碍管理。连续治疗30 d后用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用情绪状态量表( POMS)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价;用改良Rankin残障量表评分( mRS)评价患者预后;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量表中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劳-无力评分和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炎性因子hs-CRP、IL-2、IL-6、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给予心理障碍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情绪,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已经越来越高,因而护理理念和方式也需要相应进行变更和提高.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真正以患者作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其不仅强调关注患者的个体化病情治疗的需求,更是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和引导.况且在ICU病房当中的患者病情本身就具有危重和反复性的特点,因而护理人员就需要立足于患者的角度来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也才能够更好考虑到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5.
乔晓亮 《安徽医药》2018,22(6):1123-1125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宫颈癌中的变化及对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2例(宫颈癌组),检测术前空腹血浆FIB和SCCA水平,同期选择宫颈良性病变患者50例(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浆FIB和SCCA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宫颈癌患者手术一周后再次检测血浆FIB和SCCA水平的变化.结果 宫颈癌患者血浆FIB和SCCA水平分别为(4.40±1.29)g·L-1和(6.62±-1,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72、132.072,P<0.05);血浆FIB和SCCA水平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相关,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l~Ⅱ期患者(P<0.01);在手术1周后宫颈癌患者血浆FIB和SCCA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 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其体内血浆FIB和SCCA水平变化显著,并且血浆FIB和SCCA水平变化趋势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血浆FIB和SCCA可以作为宫颈癌患者诊断、疾病监测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降低神经外科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方法 将2019年10~12月的1 37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预防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将2020年10~12月的1 5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开展多学科协作,实施护理专案改善。 结果 观察组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90%,对照组为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关键监测指标落实率较好,除术后规范交接班落实875例(61.40%)外,其他指标均>88.00%。 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专案能够有效降低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通腑法对 1 ~ 2 期慢性肾脏病(CKD)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1 ~ 2期CKD基础上AK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o)、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氧化应激指标[血红素加氧酶1(HO-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22/30),对照组为43.33%(13/3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eGF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cr、BUN、UA、24hUpr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eGFR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Scr、BUN、UA、24hUpro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治疗后,2 组患者的血清 HO-1、SOD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 MDA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 HO-1、SOD 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 MDA 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或 P<0.01)。(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1 ~ 2期CKD基础上AKI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抑制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8.
笔者运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联合黛力新治疗思虑过度型失眠症患者25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脑病科门诊思虑过度型失眠症患者5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5~60岁;病程1月~10年。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20~55岁;病程1月~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病例全部符合我国1998年制定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对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及参照齐向华教授制定的思虑过度状态评定量表积分大于85分;无智力缺陷,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为成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3例成年DDH患者(29髋),利用3D打印机制作全股骨模型,在同一模型中分别置入矩形柄和锥形柄髓腔锉,进行CT检查,比较两种形状股骨柄在股骨髓腔中4个位置处的匹配度。结果按照髓腔开口指数(CFI)分型,香槟型8髋,正常型11髋,烟囱型10髋。通过匹配度比较,香槟型更适合锥形柄(P<0.01),正常型在两种柄的匹配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烟囱型与矩形柄更匹配(P<0.01)。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1∶1还原DDH患者股骨近端形态,对同一模型上模拟安装两种形状的股骨柄进行匹配度的比较,可以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柄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今我院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32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22例,夹闭后包裹加固7例,单纯动脉瘤包裹术3例,其中18例术中破裂出血;出院后随访1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14例,中残9例,重残5例,无植物生存,死亡4例。结论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