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46篇
  免费   5507篇
  国内免费   3040篇
工业技术   67493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829篇
  2022年   1423篇
  2021年   2292篇
  2020年   1662篇
  2019年   1492篇
  2018年   1574篇
  2017年   1788篇
  2016年   1811篇
  2015年   2448篇
  2014年   2953篇
  2013年   3606篇
  2012年   3886篇
  2011年   4297篇
  2010年   3877篇
  2009年   3538篇
  2008年   3563篇
  2007年   3294篇
  2006年   3274篇
  2005年   2830篇
  2004年   2090篇
  2003年   1993篇
  2002年   2269篇
  2001年   1893篇
  2000年   1522篇
  1999年   1316篇
  1998年   1054篇
  1997年   880篇
  1996年   797篇
  1995年   697篇
  1994年   590篇
  1993年   443篇
  1992年   324篇
  1991年   259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991.
快速评价海水入侵区地层渗透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快速评价海水入侵区不同埋深地层渗透性,减少实施常规水文地质试验对存在污染含水层的扰动,提出利用振荡试验技术确定滨海地层渗透系数。室内海水入侵砂槽物理模型中实施了注水式振荡试验,在人工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中同步监测了试验主井和相邻观测井中水位响应;龙口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分层监测井中实施了提水式和注水式振荡试验;利用配线法计算了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中目标地层渗透系数。结果表明:海水入侵砂槽物理模型中实施振荡试验为滨海含水层现场利用振荡试验确定不同埋深含水层渗透系数提供了重要经验;相比于提水式振荡试验,注水式振荡试验更易于实施,激发方式(提水和注水)的不同并没有对试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利用振荡试验在非常短时间内(单井水位恢复时长大部分少于5 min)确定了龙口海水入侵区重要监测断面上不同埋深含水层渗透系数,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92.
为获得毫秒(ms)级正弦波损伤变量预测模型,对岩样在不破坏情况下进行了不同波形不同频率的轴向力加卸载试验。提出了不同步时间段的定义,进而获得不同峰值荷载下不考虑不同步时间条件下的动态泊松比分别与即时荷载、即时横向长度、即时轴向高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得到线性关系中系数与峰值荷载间的拟合公式,即可联立不同已知条件,通过少量几个加载力峰值下的试验数据,对任意峰值荷载下动态泊松比与相关参数间的线性关系进行预测。以此为基础研究得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动态泊松比与即时横向长度的线性关系,推导出体积应变、损伤变量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可以很好地对加卸载过程中岩样的体积应变、损伤的变化做出ms级的精确预测,也为在已知少量循环试验下获得岩石动态参数,即可对ms级的损伤进行精确预测的模型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影响A~2/O工艺运行的参数有许多,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影响工艺效率.为了弥补控制单一变量法或者设计正交试验法的不足,综合考察多种运行参数对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的神经网络模型(GA-ANN模型),并应用于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2/O工艺的运行优化.获得该厂调试运行期间154组有效监测数据后,随机选取2/3的数据用于GA-ANN模型的求解,1/3的数据用于模型的检验,对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运行参数组合.结果显示,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A~2/O工艺运行参数的优化是可行的,可以为污水处理厂运行参数的设置提供理论参考,对调试工作、提高工艺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为提高极值-I型风速预测精度,在Jeffreys准则的基础上,采用Bayes估计中的Lindley近似方法推导极值-I型风速预测表达式.采用Monte Carlo法产生服从极值-I型分布的伪风速母样,基于伪风速母样分别采用基于Bayes理论和最大似然估计理论的极值-I型风速预测方法进行风速预测,并与伪风速母样的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最大似然估计法相比,采用基于Bayes理论建立的极值-I型风速预测模型进行风速预测的精度更高,且精度随着伪风速母样样本量的增加而提高,位置参数先验样本数量的增加以及先验方差的增大对计算精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传统音乐哲学的特点是实践,文人音乐强调修身养性功能就是典型。诸如"天人合一"、"心斋"、"坐忘"、"移情"、"素琴实践"、"自况"等等,都是具体的表现。这些表现体现了超感性和超主体性的特点。相关文献中的许多文辞源于实践又导向实践,也体现了"做的哲学"精神。挖掘这种哲学精神,对中华美学的重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当代音乐研究、民间传统和教育实践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96.

综述:板材零件冲锻成形研究进展

王新云,金俊松,邓磊

创新点说明:

1) 按照工艺组合方式,将板冲锻成形分为复合成形方法与板锻成形方法两大类,并将每大类进行细分;

2)基于对板冲锻工艺的发展现状综述,指出高强度模具材料、新型的润滑技术、功能更丰富的智能冲锻设备以及适用于高强钢板冲锻方法是板冲锻工艺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目的:

通过对冲锻工艺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提供应用参考,指引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方法:

首先按照工艺组合方式的不同,将冲锻工艺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工艺列举典型的成形方法并进行讨论,包括其工艺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等。基于全部的工艺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冲锻工艺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结果:

1) 板冲锻适合制造具有结构单元的板型零件;

2) 相对于传统的锻造或冲压工艺,板冲锻成形中模具压力非常高;

3) 相对于传统的锻造或冲压工艺,摩擦对金属流动影响显著;

4) 相对于传统的锻造或冲压工艺,模具或者设备动作相对复杂;

5)目前,针对高强度材料冲锻成形工艺较少。

结论:

1)冲锻成形工艺是制造具有功能单元板型件的有效方法,按照工艺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复合成形和板锻成形两大类;

2)板冲锻中,模具承受压力非常大,需要开发更高强度的模具材料来满足工艺的需要;

3) 板冲锻中,摩擦对金属流动影响显著,需要新的润滑技术和材料流动控制技术;

4)板冲锻中,模具动作相对复杂,因此需要能实现更多动作的新型智能设备;

5)随着轻量化的需求,高强度材料应用越来越广,需要开发出适合于高强度材料成形的冲锻工艺。

关键词:

钣金;冲压;锻造;冲锻工艺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一种在多径信道下的OFDM信号的子载波调制方式识别算法,利用两个高阶累积量特征先后识别出OFDM信号中空子载波信号和导频子载波信号,再通过一个特征矢量对OFDM子载波的调制方式进行识别,从而完成OFDM信号子载波调制方式的识别。该方法不但可消除多径效应带来的影响,而且减小了噪声对识别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可以看出,在信噪比为10d B时,正确识别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一种节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并从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进行了阐述,在工程实践中进行了测试。该系统具有光亮度自动控制、定时控制、远距离遥控控制、重复启动延时功能,可代替人进行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9.
为实现过程输出质量的预防性改进,提出一种将SOM(self-organized map)神经网络、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法和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集成的过程质量预测和多因素整体调优方法。采用SOM神经网络对过程数据进行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分类后的过程输出进行评价,建立过程因素备选库;采用RBF神经网络建立过程预测模型,通过预测判断过程输出质量的符合性,给出过程多因素整体调优的方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预防性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000.
Air quality has increasingly been a great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good command of indoor and outdoor air qualities is of benefit to the air pollution alleviation by various measures. In this work, the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l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of a typical meeting room during the haze and clear-sky day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he indoor and outdoor PM1, PM2.5, PM10 in heavy haze days are 114±1.8, 135.5±3.2, 161.7±12.8 μg/m3 and 146.4±8.4, 192.3±10.2, 431.4±34.8 μg/m3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39.3±1.5, 58.5±2.5, 127.9±10.5 μg/m3 and 54.5±4.0, 77.8±6.0, 173.4±21.6 μg/m3 in clear-sky days. Both in the haze and clear-sky days,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reaches its peak value at the diameter of 0.25 μm, but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in the haze day is two times greater than the clear-sky day. The indoor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s not uniform with the peak value at the corner,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alleviated by the air cleaner. The in-situ measurements of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a meeting room are helpful for the indoor air quality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