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08篇
  免费   22717篇
  国内免费   15333篇
工业技术   227358篇
  2024年   701篇
  2023年   2873篇
  2022年   6959篇
  2021年   8841篇
  2020年   6428篇
  2019年   4824篇
  2018年   5105篇
  2017年   5637篇
  2016年   5301篇
  2015年   8102篇
  2014年   10296篇
  2013年   12038篇
  2012年   15228篇
  2011年   15589篇
  2010年   14768篇
  2009年   14386篇
  2008年   14825篇
  2007年   14540篇
  2006年   12884篇
  2005年   10446篇
  2004年   7890篇
  2003年   6188篇
  2002年   6694篇
  2001年   5973篇
  2000年   4123篇
  1999年   2012篇
  1998年   885篇
  1997年   659篇
  1996年   529篇
  1995年   491篇
  1994年   371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63篇
  1979年   4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59年   31篇
  1951年   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随着国内厚板产量的增加,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更好的谋求发展,莱钢宽厚板厂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通过技术改造极大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板坯成材规格需要精确的长度数据,所以宽厚板板坯长度的精确测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激光测速仪在轧机后测长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鉴于有监督神经网络降噪模型的数据依赖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监督深度生成(UDIG)的盲降噪模型。首先,利用噪声水平评估(NLE)算法测定给定噪声图像中的噪声水平值并输入到主流FFDNet降噪模型中,所得到降噪后的图像(称为初步降噪图像)作为UDIG降噪模型的输入。其次,选用编码器—解码器架构作为UDIG模型的骨干网络并用UDIG模型的输出图像(即生成图像)分别与初步降噪图像、噪声图像之间的均方误差之和构建混合loss函数;再次,以loss最小化为优化目标,通过随机梯度下降(SGD)网络训练算法调整网络模型的参数值从而获得一系列生成图像;最后,当残差图像(噪声图像与生成图像之间)的标准差逼近之前NLE算法所测定的噪声水平估计值时及时终止网络迭代训练过程,从而确保生成图像(作为降噪后图像)的图像质量最佳。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主流降噪模型(算法)相比,UDIG降噪模型在降噪效果上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993.
为分析和探究黄河流域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科学支撑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用水结构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分析了流域及流域内主要省区用水结构演变趋势和特征,并与发达国家用水特征作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的农业用水生态位(0.7~0.78)最大但呈现波动减少趋势,工业用水生态位(0.12~0.15)次之且变化趋势为波动且有所下降,生活用水生态位(0.06~0.08)与城镇公共及生态用水生态位(0.03~0.09)相对较少但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各省区的生态位熵值差异较大,表明流域及各省区间用水结构差异较大。统计年间宁夏、内蒙古及山东的农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流域,陕西、山西、河南及甘肃的工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流域,各省区城镇公共及生态用水的占有率变化剧烈,陕西、山西及河南的生活用水占有率高于全流域。相较于黄河流域,美国的工业用水(0.42~0.52)在用水结构中的优势更加突出,农业用水(0.31~0.44)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两个区域生活用水在用水结构中的地位相对其他的用水类型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水工建筑物的应急抢险与快速修补加固处理的需要,运用常规的水泥凝结时间、强度等基本性能试验,研究各材料组成对磷酸镁水泥性能的影响,确定磷酸镁水泥配方,并对不同粒径砂土的磷酸镁水泥砂浆水胶比、养护条件、强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硼砂是磷酸镁水泥的有效缓凝剂;氧化镁细度对水泥性能有明显影响,氧化镁越细水泥早期强度越高,但细度过细凝结时间将难以满足施工要求;磷酸镁水泥配方为:P/M值1∶3,硼砂掺量10%,氧化镁细度宜为195 m~2/kg左右;磷酸镁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与胶水比具有线性相关性,与龄期呈对数关系;水中养护与标准养护相比,抗压强度降低约6%~27%,磷酸盐水泥在长期水下环境中的适用性需论证。研究成果可为水工建筑物的应急抢险与快速修补加固处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集合建模思想,在水体光谱特征分析与敏感波段选择基础上,集成多种遥感反演模型优势,构建了河流水体浊度多光谱遥感联合反演模型(Combined Model-BP,CM-BP)。选择汉江中下游典型河段为研究区,利用2012—2013年原位观测数据,以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国产卫星数据作为多光谱遥感数据源,测试评估了CM-BP浊度遥感反演模型适用性,并与传统波段组合模型进行精度比较,基于反演结果分析了研究区浊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集合建模思想构建的CM-BP模型的反演精度、适应性及稳定性均高于波段组合模型;从光谱分辨率、时空分辨率等角度考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高分一号卫星、资源三号等国产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河流水体水质反演优选数据源;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可以满足河流水体水质高精度、实时性与大尺度等遥感反演需要,为河流水环境监测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不同植被类型对堆积体坡面径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植被防护堆积体侵蚀动力机制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直根系和须根系植被对堆积体径流流速、水力和水动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削减堆积体平均侵蚀速率达88.34%~92.88%,直根系消减平均流速效益为50.51%,须根系为21.32%~35.61%;裸坡和植被堆积体径流流型均属于层流(雷诺数<40),裸坡径流在降雨强度≤1.2 mm/min时处于急流态,直根系堆积体均处于缓流态,须根系堆积体在急流态和缓流态间变化。直根系对坡面径流的阻滞作用大于须根系;植被防护下堆积体侵蚀速率、水力和水动力参数与裸坡呈显著性差异(P<0.05),径流剪切力和径流功率可用于较好地刻画坡面侵蚀动态过程,呈显著线性关系(R2为0.63~0.96)。研究成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量预测模型的植被因子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野外科学观测与科学考察既是基础性科技工作,又是自主创新突破口。近年来,长江科学院设立了野外科学观测中心,初步形成覆盖长江流域,涵盖生态、环境、资源及灾害防治等领域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体系,持续开展长江流域野外科学观测和多专业综合性科学考察。回顾了长江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和科学考察的发展历程,从基础条件、观测成果、科技支撑、骨干队伍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长江科学院在野外科学观测与科学考察方面取得的成绩。未来将着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观测与考察、科学研究与示范、合作交流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以期为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98.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严重,虽然通过石漠化治理措施遏制了整体扩张趋势,但是治理形势并不乐观,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针对中国西南石漠化治理存在的治理成果难以有效维持、无法彻底消除人地矛盾、治理难度不断提高等问题,在系统梳理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特殊性、石漠化成因、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从重视区域整体治理与系统修复、探索喀斯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途径、加强喀斯特地区生态补偿、探索喀斯特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四方面,提出了面向区域整体治理与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结合某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3个方面重点介绍了透水铺装、CSO调蓄池、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等项目各阶段涉及的主要技术装备。同时,归纳总结了各阶段其他技术装备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装备体系将向预制化、集成化和运程简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累积距平法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黄河流域兰州和白银段7个监测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兰州段和白银段2010—2019年水质综合状况良好,各监测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均在0.25以下;监测断面水质空间差异显著(P<0.05),兰州段整体水质优于白银段,扶和桥断面水质显著优于除新城桥外的其他断面(P<0.05);季节方面,兰州段综合污染指数在春、冬季高于夏、秋季(P<0.05),白银段水质季节性波动不明显;兰州段水质明显改善始于2014年,且经历了综合污染指数平稳下降(2014—2017年)和快速下降(2018—2019年)两个阶段;白银段水质发生转变时间滞后于兰州段(2016年),2017—2019年水质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