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1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工业技术   4774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主要论述分散式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主站、基于ARM的智能终端以及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装置组成。数据采集装置主要采集光伏电站的电压电流等信息,通过RS232串口传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分析处理采集的数据,通过GSM短信机制和主站通信,从而实现光伏电站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42.
针对特高压半波长超长的输电距离带来的继电保护难题,提出基于测后模拟原理的半波长输电线路暂态量纵联保护方法。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具有传输距离远、输送容量大、全线无功自平衡等优点,可以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电力输送的一种可选方案。通过分析现有输电线路保护方法对于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不适用性,对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在区内外故障情况下,推导至中点的暂态量电流和的绝对值在短时窗内积分方向的不同进行理论分析;以贝杰龙模型为基础,利用测后模拟原理构成输电线路暂态量纵联保护方法,进行仿真实验;进而判别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初始角、故障位置和过渡电阻对故障判据的影响。仿真实验证明,此方法构成的保护计算精度高,相较于工频量构成的保护其动作速度更快且几乎不受过渡电阻、故障距离及故障初始角变化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际的仿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3.
44.
0IntroductionHot-rollers and scissors are the critical parts of thesteel rolling equipments.At present,the surface soften-ing,the early wearing and the tearing are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the lowservice life of the hot-rollers and scissors.Although hardfacing has been applied to repaire the partseasily being worn and torn,such as the hot-rollers and thescissors,and has been obtained economic benefits[1-3],this technology has common problem:if the hardfacing lay-er contains more excessive allo…  相似文献   
45.
对比研究了低碳钢带铸材不同处理状态钢带和薄板铸坯中不同位置切片的组织特征、晶体学织构和15%工程应变条件下的塑性异向性.结果表明,带铸材试样中存在{111}与{114}特征织构,织构强度均较弱;铸坯切片中存在{111}与{001}特征织构,并且因局部凝固冷速不同存在明显的织构强度差异.两组低碳钢的法向异向性与平均晶粒尺寸的对数之间尽管均存在线性关系,但斜率明显不同.分析表明法向异向性的晶粒尺寸依存性与钢带中织构的强弱有关,由此提出了“有效织构强度比”的概念,从塑性变形理论的角度解释了微观组织对塑性异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采用X射线小角散射法(SAXS)和光子相关谱法(PCS)测试了纳米钨(W)粉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采用SAXS测试出的纳米W粉的粒度分布与透射电镜观察和比表面积法测试结果十分接近,能较为准确地表征纳米W粉的一次颗粒的粒度分布;但为了得到可信的结果,所选择的X射线衍射仪的最小可测试角必须足够小。PCS法测试的纳米W粉的粒度随分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提供的最佳分散条件可用于测定二次颗粒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47.
由于车铣加工中心刀塔结构的复杂性和多结合面性,本文将其分解为四个子系统,结合面用等效弹簧和等效阻尼代替,利用一个柔性结合点可以用二个刚性结合点和一个子结构替换的原理,并运用机械阻抗凝聚法和子结构综合法建立了刀塔结构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8.
国产T23钢高温时效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和拉伸、冲击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国产T23钢在600 ℃时效时的组织变化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23钢在600 ℃时效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T23钢中M23C6型碳化物不断粗化,粒状贝氏体形貌逐渐退化.时效时间较短时,主要是M23C6型碳化物粗化引起T23钢力学性能下降;时效时间较长时,主要是粒状贝氏体形貌的变化导致T23钢力学性能下降,同时,M23C6的球化及其向M6C的转变、亚晶的形成和W、Mo固溶强化的降低加快了T23钢力学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49.
Φ38 mm腔体粉末触媒工艺合成高品质金刚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雾化Fe70Ni30粉末触媒及西38mm合成腔体,在国产Y-500型六面顶压机(缸径Ф500mm)上进行了高品质金刚石的合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产为72ct,静压强度值在198.9~260.7kN之间,合成金刚石的TI、TTI值分别为74%~79.5%和66.8%~70.3%,且TI值和TTI值之差在10%以内,合成的金刚石为金黄色,晶型完整率高,呈六八面体,杂质含量少且呈规则分布,质量基表上接近于国外SMD20/SMD30产品水平。合成的金刚石质量的明显改善应归功于所采用的Fe70Ni30粉末触媒合成工艺对金刚石生长环境的改善和生长速率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0.
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酸性介质(无机酸和有机酸)中合成聚苯胺(PAn)。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测试,讨论了酸掺杂对聚合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的离域使聚苯胺主链结构经质子酸掺杂后形成了共轭结构。常温下,通过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得知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其中用磺基水杨酸掺杂的聚苯胺对1000ppm氨气的灵敏度最高,达到了14.8580,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