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以酱香型酒糟为研究对象,利用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和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分别对酒糟进行固态发酵处理,测定酒糟中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原酒糟相比,白耙齿菌组共检测出细菌、酵母和霉菌三种微生物,其数量分别为2.10×106 CFU/g、7.90×105 CFU/g、3.00×103 CFU/g,毕赤酵母组未检出霉菌,细菌和酵母的数量分别为1.68×107 CFU/g和6.00×106 CFU/g;两组发酵组中各项基础理化指标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白耙齿菌对酒糟品质的改善效果优于毕赤酵母;原酒糟、毕赤酵母组和白耙齿菌组中分别检出54种、44种和37种挥发性成分,且相对含量逐渐减少,原酒糟和毕赤酵母组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酯类(57.85%,47.25%)和醇类(27.67%,30.92%),而白耙齿菌组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烯类物质(48.76%)。  相似文献   
22.
压控振荡器(VCO)在通信、雷达、测试仪器等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宽带调谐、低相噪一直是VcO设计的瓶颈.通过对负阻原理的分析,根据三极管的等效电路参数采用准线性法对最佳谐振元件进行了估算,从而提高了对VCO设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由变容二极管对和PC电感组成的并联谐振网络,实现了宽带调谐、低相噪,并对三次谐波分量有所...  相似文献   
23.
24.
前言一九八○年,一机部和兵器部从西德道依茨公司引进了FL912和FL413型风冷柴油机专利。这种机型以柴油为燃料,采用风冷,便于维护,功率大污染低并且节能,易于起动,该机性能要求最高排气温度可达800℃,是世界先进的机型。该机采用5Cr_(21)Mn_9Ni_4Nb_2WN为排气阀材料。(英国称为LV~(21-43),我们称为21—4N WNb)为达到引进、消代、提高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随着大规模SDN的不断发展,用来管理和衡量网络性能的指标也越来越重要。端到端时延就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针对该指标已经提出了很多计算的方法,主要分为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但是各有优缺点。因此,提出一种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特殊方法计算出第一个数据包的时延,再通过快速方法计算相邻数据包端到端时延之差,得到所有数据包的端到端时延。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在时钟不同步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计算出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29.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晓红  金辉  黄武 《浙江化工》2006,37(6):21-22
本文通过对蓄禽养殖企业的污染分析,提出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源头控制--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应用到试点企业中,对蓄禽的粪尿污染防治起到较好作用,并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针对亟待解决的空巢老人监护问题,设计了基于Zig Bee和Lab VIEW的社区空巢老人监护系统。该系统以CC2430为主控芯片,通过Zig Bee网络实现对人体姿态、生理参数、室内安防等多种监护参数的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采用RS232串口实现监护中心协调器与上位机的通信,基于Lab VIEW平台完成对报警终端节点的识别、数据分析处理和救助信息发布,从而实现社区监护中心对空巢老人的统一监护管理。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及时对监护区域内终端节点的报警信息进行识别并做出响应,可减少因救助不及时导致的意外伤害。另外,本系统运行可靠、成本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