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为提高哈尔滨市辖区优先控制单元非点源污染防治能力,采用SWAT模型对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点源TN、TP在时空分布上均存在不均性,2008~2014年间哈尔滨优控单元非点源TN、TP年均入河量分别为6 053t和564t,在时间上主要发生在汛期,在空间上亚流域19具有最大的污染负荷,TN和TP分别达到23.14kg/hm2和1.87kg/hm2。根据各亚流域内非点源污染负荷情况,将哈尔滨优控单元划分为优先、重点、基本、一般4个污染控制分区级别,并结合不同分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给出非点源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哈尔滨优控单元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32.
非培养技术解析生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城市污水厂生化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微生物与污染物降解效率间的关系,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Biolog技术,对冬春季城市污水厂稳定运行阶段生化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活性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冬春季生化系统出水水质指标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4.4%、84.7%和59.8...  相似文献   
33.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因其高效的絮凝效果和安全无毒的特性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背景及其特点,着重介绍其研制与应用,包括菌种的筛选及生产条件优化、廉价底物制备、成分剖析、絮凝机理、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工程运用等内容。进一步指出现今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文中介绍了一种以电为能源的红外辐射采暖器供暖系统的原理及设计方法。该采暖方式与以燃煤、燃油、燃气、水为热源的采暖方式相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并对该采暖方式的经济性、舒适性及环保节能性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电为能源的红外辐射采暖器供暖系统适用的场合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   总被引:89,自引:10,他引:89  
首次提出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这一概念,即采用廉价底物经过多株菌混合发酵后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发酵过程中采用的菌种取自活性污泥和土壤,分离筛选出的4株絮凝率较高的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把其中任意两株混合培养之后,发现F2和F6发酵液的絮凝率较原来的单株菌均有提高,因此这两株菌成为后续发酵的主要菌种。通过摇床试验确定了制取该絮凝剂的发酵条件,并就其对源水的处理效果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36.
异氧硝化细菌处理氨氮废水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陶粒反应器中筛选出6株异养硝化细菌,采用乙酸钠-氯化铵培养基培养细菌进行硝化特性研究,经过12d好氧培养,6株异养硝化细菌对COD的去除率在45%以上,总氮和氨氮最终去除率在60%以上,并且具有产生NO_x-N的硝化性能.应用PCR-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lectrophoresis)方法研究了SBR反应器种群结构动态变化规律,PCR-DGGE图谱分析表明,微生物多样性与废水的处理效果出现协同变化的特征,1 d与15 d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程度最高为75%,1 d与30 d相似性最低为52.94%,15 d与30 d相似性为70.59%,3株筛选的异氧硝化细菌wgy1、wgy3、wgx5成为SBR反应器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37.
生物除磷技术新工艺及其微生物学原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解决在除磷与脱氮的联合工艺中,由于两过程所涉及的微生物在性质及最佳代谢条件上有较大差别,在同一处理流程中很难达到协调而稳定的运行的问题,在传统生物除磷工艺原理基础上,就新近发现的反硝化除磷技术新工艺及其微生物学原理、特点进行了重点介绍.反硝化除磷过程COD需求量最小,能量消耗最小,污泥产生量最小,高效能、低能耗,二次污染少。  相似文献   
38.
针对制酒废水水质和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特点,提出了应用纯好氧工艺处理制酒废水的设计思路,确定了工程设计及工艺运行参数,工程实践表明:工艺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能够获得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和94%以上,出水全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9.
40.
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利用便携式快速水质检测仪测定废水中的六价铬,具有方便快速的特点,通过数理统计t检验发现,与国标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87)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