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属于"三高一低"的难处理的氧化铜矿, 其矿石具有高钙镁、高含泥量、高氧化率和低铜品位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该类矿物的资源特征、浸出方法和浸出液提铜方法。主要浸出方法包括:浮选法、氨浸法、细菌浸出等。铜氨溶液中提铜方法有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等, 目前氨浸法和产氨菌浸出能有效而经济地浸出, 但氨浸法由于氨的挥发性和产氨菌浸出培养问题都有其缺陷, 因此, 笔者认为常温下低浓度氨浸-萃取或产氨菌浸出-萃取是从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提取铜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氯化钴为钴源,采用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沉淀体系制备Co_3O_4。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前驱体,煅烧后制得四氧化三钴。结果表明,物质的量比是影响前驱体物相的主要因素:碳酸氢铵与氯化钴物质的量比≤3∶1时,前驱体为碱式碳酸钴(Co(CO_3)_(0.5)(OH)·0.11H_2O);碳酸氢铵与氯化钴物质的量比为4.5∶1时,前驱体为碳酸钴(CoCO_3)和复合碱式碳酸钴((NH_4)_2Co_8(CO_3)_6(OH)_6·4H_2O)的混合物。采用该体系,在物质的量比4.5∶1,氯化钴质量浓度13 g/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 h条件下,所得Co_3O_4粉体粒度分布均匀且范围窄,D_(50)为9.08μm,形貌为类球形。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进行分析,分析比较C/S、B/S两种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的优缺点,提出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给出基于该模式下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方法及系统的软硬件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冶冶炼厂高电流密度铜电解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大冶冶炼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进行的高电流密度铜电解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高电流密度电解所得阴极铜外观质量较好,电流密度280A/m~2时高纯阴极铜合格率为98.15%~98.37%,290A/m~2时高纯阴极铜合格率为95.51%~98.29%。  相似文献   
15.
采用霍尔槽法、电化学、SEM、XRD等方法研究了添加剂浓度对酸性铜镀层质量及镀液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添加剂BSP、PPNI、ABSS、PN加入量增大,镀层光亮区和镀液分散能力先增大后减小,其适宜的浓度分别为24 mg/L、20 mg/L、0.02 mL/L、20 mg/L。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施镀15 min所得镀层光亮平整,光亮区为0.6~9.8 cm,对应电流密度0~13.38 A/dm2。镀液分散能力可达到95.1%,深镀能力L/φ至少可到5。在1~4 A/dm2下电流效率几乎为100%。混合添加剂使铜阴极峰电位负移80 mV,峰电流由43 A/cm2降至37 A/cm2。SEM试验表明镀层光滑平整、结晶细小均匀,XRD表明镀层为面心立方Cu,且在(111)晶面择优取向。该工艺具有电流密度及温度范围宽的特点,适合于PCB酸性镀铜生产。  相似文献   
16.
肖发新  张伟哲  张德坤  教光辉 《贵金属》2019,40(S1):115-120
分别采用活性炭吸附法、絮凝剂吸附法和氧化法处理钯碳催化剂工业废水,重点考察了试剂加入量及处理时间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其中氯酸钠氧化法具有最佳处理效果。正交试验表明,氯酸钠处理催化剂废水COD的影响因素中,氯酸钠加入量影响最为显著,优选的条件下,在50 mL废水中加入氯酸钠2.5 g/L,在40℃以200 r/min搅拌处理1 h,可以使废水COD去除率达到87.6%,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对椰壳活性炭预处理,然后以浸渍法制备了精对苯二甲酸(PTA)精制用钯炭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双氧水预处理对所制得的钯炭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双氧水处理活性炭载体后,所得钯炭催化剂活性随双氧水浓度先增大后减小,双氧水质量分数为20%时,催化剂活性达到最佳;吸附脱附分析表明,双氧水预处理使钯炭催化剂平均孔径和中孔孔容有所增加;能谱测试表明,双氧水处理可以向载体表面引入氧元素;双氧水预处理对钯炭催化剂物相无影响;双氧水预处理可以增大活性炭的有效负载面积,并引入氧化性基团,以促进钯在载体的分散,提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含H2SO4、As、Sb、Bi的酸性溶液为研究体系,采用化学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电解液中锑的氧化还原规律及价态转化途径。实验表明,在铜电解液中,溶解的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将Sb(III)氧化,其中砷可显著促进Sb(III)的氧化。通过向电解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可实现电解液中锑的氧化,促进砷锑铋的共沉淀反应。电化学测试表明,加入Sb(III)后,阴极过程在-0.13 V出现还原峰,阳极过程在0.03 V出现氧化峰,随着三价锑浓度增加,阳极过程氧化峰电流先增大再减小。加入Sb(V)后,阴极过程在-0.1 V出现还原峰,阳极过程在0.05 V出现氧化峰,随着五价锑浓度的增加,阳极过程峰电流逐渐增大。采用H2O2氧化方法调节电解液中nSb(III)/nSb(V)至1∶4附近,Sb、Bi在一定条件下脱除率分别达到68.2%和83.7%。  相似文献   
19.
采用钯溶胶法制备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用Pd/C催化剂,考察了还原温度对Pd/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SEM、TEM、能谱、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等手段对Pd/C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催化剂活性和分散度快速下降,当还原温度为10 ℃时,对羧基苯甲醛转化率接近100%,同时分散度也达到最高,所得催化剂Pd晶粒细小均匀,平均粒径为6.45 nm;30 ℃下制备的催化剂载体表面存在明显的团聚现象,Pd晶粒平均粒径为15?20 nm,30 ℃下催化剂表面Pd含量约为10 ℃催化剂表面Pd含量的5倍;随着温度升高,聚氧乙烯基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其增溶能力大幅下降,同时胶体中的Pd颗粒碰撞几率增加,造成胶体钯中Pd颗粒更严重地长大聚集,催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熔炼废弃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为代表的酸性炉渣基电弧炉冶炼的特点为冶炼温度高、耐火材料腐蚀严重、炉衬使用寿命短。基于此特征,分析了酸性玻璃态熔渣对耐火材料的腐蚀机理,并综述了酸性炉渣基电弧炉炉衬用耐火材料的研究现状,从Al2O3-SiO2材料、Al2O3-SiO2-ZrO2复合材料、含铬材料、致密化含锆(铬)材料以及碳质和碳化物耐火材料几个角度,分析和比较了这几类耐火材料应用于酸性炉渣基电弧炉炉衬用耐火材料的优缺点,展望了这几类耐火材料在酸性炉渣基高温电弧炉冶炼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含锆致密化耐火材料在高温(1600℃)酸性炉渣基电弧炉冶炼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