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6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设底缝对高拱坝工作性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成斌  任青文 《水利学报》2001,32(5):0001-0005
本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小湾高拱坝(坝高292.0m)设底缝时的工作性态进行研究,模型中考虑了缝面应力与变位的非线性重调整,考虑了坝体、坝基材料非线性和底缝接触非线性的耦合,模拟了缝的开裂、滑移等非线性。对设缝深度、干缝、湿缝等对高拱坝拱冠、坝踵和坝肩等关键部位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设缝前后建基面、坝踵附近的开裂区和屈服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底缝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拱坝坝踵的梁向拉应力,对坝踵附近应力影响较大,坝体其它部位应力和位移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2.
利用实测特征值校正结构劲度矩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结构实测的特征值参数对反演或计算得到的劲度矩阵进行校正,以便修正结构高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计算特征值与实测特征值的差构造残差向量,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校正参数因子,给出了有关校正迭代计算公式,算例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23.
混凝土坝地震动力损伤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杜成斌  苏擎柱 《工程力学》2003,20(5):170-173
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将损伤变量作为内变量,在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中引入损伤变量,考虑材料损伤引起的材料劲度的退化,基于非关联流动法则计算材料的塑性应变,根据材料的有效塑性应变计算损伤量,考虑到张开裂缝闭合时材料弹性劲度的恢复,推导了考虑塑性损伤的混凝土动态本构关系,并给出了内变量的计算步骤和动力方程的迭代格式。最后利用建立的动态本构模型对Koyna重力坝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并给出了关键时刻坝体最大受拉损伤分布,结果表明在坝颈和坝基处出现了较大的损伤,坝颈处的损伤最终形成由下游向上游的开裂破坏,这与该坝的实际震害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4.
为设计制作基于土木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高耗能自解耦式磁流变(magneto-rheologcal,简称MR)阻尼器,通过对阻尼器设计的关键技术、阻尼器的性能试验及力学模型的参数识别进行研究,得知在副活塞中设置解耦装置可使阻尼器在不同的振幅下具有不同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在主活塞中将永久磁场和电流磁场结合起来实现阻尼器的逆向控制的设计思路是可行的,铜制隔磁环的设置保证了磁力线沿理论设计的路径穿行,又使线圈避免与磁流变液的长期接触腐蚀,从而提高其耐久性。通过对阻尼器采用基于反正切函数的MR阻尼器模型进行参数识别,得到了与试验结果吻合的MR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5.
基于双材料界面裂纹尖端的基本解,构造扩展有限元法(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XFEM)裂尖单元结点的改进函数。有限元网格剖分不遵从材料界面,考虑3种类型的结点改进函数:弱不连续改进函数、Heaviside改进函数和裂尖改进函数,建立XFEM的位移模式,给出计算双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SIFs)的相互作用积分方法。数值结果表明:XFEM无需遵从材料界面剖分网格,该文的方法能够准确评价双材料界面裂纹尖端的SIFs。  相似文献   
26.
三级配混凝土静、动载下力学细观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成斌  尚岩 《工程力学》2006,23(3):141-146,125
假定三级配混凝土是由砂浆基质、不同粒径的骨料及其粘结带组成的非均质复合材料,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在细观尺度上数值模拟三级配混凝土弯拉梁在静、动载下的开裂过程。按实际配比计算各种骨料的代表粒径的数目,采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生成骨料分布,骨料形状假定为圆形,最小粒径为12.5mm。骨料、砂浆及其粘结带均采用了非线性本构模型,具体模拟了材料的开裂、拉伸软化、塑性屈服和压碎等非线性。研究中还给出了梁关键部位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研究成果还与未考虑材料的非均质性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凝土类的多项非均质复合材料的静、动力学性能与其内部的细观结构组成有密切关系,混凝土中最薄弱的部位为粘结界面,混凝土的破坏明显表现出拉应变软化现象和局部化现象。数值模拟结果与有关试验成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7.
周边缘,底缝拱坝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我周边缘,底缝拱坝的研究,从一些常规高拱坝的裂缝形式论证了设缝的必要性,对缝的结构形式,形状和接缝原因模拟的数值方法进行了讨论比较,指出分析研究周边缘,底缝拱坝应首先解决缝单元的形式,本构关系及高效求解方法,研究中的应考虑施工期的温度应力等,同时,需对设缝以后拱坝的工作机是和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安全度需给以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28.
简要介绍高强混凝土的发展现状,阐述其组成特点、力学特性和高强机理,并展望了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前景。认为今后高强混凝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提高高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韧性,研究高强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手段,结合试验进行配比设计,同时配置合适的外加剂,从细观角度研究高强混凝土的高强机理。  相似文献   
29.
设缝高拱坝的整体安全度和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设缝拱坝的整体安全度和可能的破坏形式及破坏机理,对坝体混凝土、缝和坝基材料采用了不同的非线性材料模型,并用增大水容重和降低坝基交界面或缝面材料强度储备两种方法对未设缝高拱坝、设部分周边缝高拱坝和底缝高拱坝的破坏形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坝型的整体安全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未设缝拱坝、部分周边缝拱坝和底缝拱坝;破坏均是从坝体与垫座交界面上游侧开裂开始,向下游扩展,最终下游侧为屈服破坏。拱冠上、下游侧附近首先出现屈服,然后向下、向左右两侧扩展。底缝拱坝在垫座内的开裂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0.
通过控制球磨时间,用球磨机球磨出不同粒径的羰基铁粉,制得单一粒径磁流变液8组和两种粒径磁流变液6组。采用旋转流变仪对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和剪切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磁场强度下,两种粒径磁流变液的剪切强度比单一粒径磁流变液的有明显提升,提升效果与颗粒的成份密切相关,且其零场粘度和沉降稳定性与单一粒径的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