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5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油藏实际地质特征,利用真实岩心设计制作了可视化网络裂缝模型,考察了注入速度、模型倾斜角度等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观测到由于受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余油存在形式主要有孤滴状、角隅状及膜状等,每种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水驱油时,驱替速度与采出程度不成正比,而是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即临界驱替速度;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岩石表面润湿性、裂缝连通性和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油效率与裂缝地层倾斜角度有关,地层倾斜角度越小,采出程度越高。裂缝性油层较厚时,水驱后油层顶部可能会有大量剩余油,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2.
针对高含蜡凝析气井井筒中气液两相出现溶解、抽提过程中的石蜡动态沉积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井筒中气液两相多次接触过程中,平衡油的析蜡点、溶蜡点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沉积点的测定研究能够判断井筒是否析蜡,沉积量的测定研究能够预测井筒析蜡状况,以便优化清蜡周期,保证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03.
以国内CS油田注CO2混相驱典型实例为基础,在油藏地层流体注CO2驱膨胀实验和细管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拟合基础上,建立一维组分注气驱细管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研究CO2注入过程中油气两相组成、油气两相黏度、密度和界面张力等动态特性参数沿注气井到生产井距离的变化规律.以及注气量和注气压力对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CO2在原油中的溶解能力强,工程混相条件下,摩尔含量达到0.7.注入CO2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甚至C19+以上的重烃,与地层油在前缘达到混相.CO2注入量增加,混相带增长,CO2波及区域增加,有利于驱油效率增加.随着注入压力的提高,从非混相到混相,CO2在地层油中的溶解量增加,界面张力降低,油的黏度降低.达到混相后,继续增加压力对驱油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104.
考虑多孔介质对大涝坝凝析气藏DLK4井露点压力、组分变化及凝析油采收率等的影响,评价多孔介质对流体开采特征的影响,并与PVT筒中的衰竭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指导油田开发。实验研究表明:考虑多孔介质的影响时流体露点压力变化不明显;定容衰竭过程中的组分变化显示考虑多孔介质的影响时脱附出的C1主要进入气相,C7+主要进入液相,而C3则同时进入液相和气相;同时在多孔介质的影响下,液相摩尔分数增加约5%,最大反凝析液饱和度增加5.5%,而衰竭到10 MPa时,凝析油采收率降低3%。因此,在凝析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必须考虑多孔介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更好地对裂缝性油藏进行井网优选。根据实际油藏地质特征,利用相似准则制作裂缝性油藏物理模型.开展了井网水驱油实验。通过对比不同注采井网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进行井网类型优选.文中对比了5种井网的开发效果,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裂缝性油藏模型,九点井网的采收率最高,这验证了裂缝性油藏吸水能力较强的特点:其余井网的采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五点井网、排状井网、反五点井网、反九点井网,这4种井网由于强注强采,导致含水率迅速上升,驱油效果不理想.但当存在合理的裂缝分布及有效的井间干扰时,局部采油井的采收率会得到提高;可以用工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该油藏的动态变化。文中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对裂缝性油藏井网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三维物理模型驱油实验模拟装置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小岩心不能模拟注采井网驱替实验、填砂模型不能模拟低渗透储层和高压驱替实验的问题,研制了一套能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不同渗透率储层多层组合的岩心、多口直井和水平井组成的注采井网、大尺度三维物理模型驱替实验装置,能进行不同驱替介质和吞吐实验研究。利用该实验装置开展了纵向三层组合的正韵律和反韵律模型、平面5个渗透带的五点注采井网模型、以及直井和水平井组成的十三点注采井网模型在高温高压下的水驱和聚合物驱油实验研究,得到了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程度、直井和水平井的水驱油效果以及聚合物驱油效果。通过该装置模拟实验可为油田注采井网调整和注入开发方式调整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X区块原始地层流体的相态分析,确定了该区块为近临界凝析气藏。该区块一直采用衰竭式开采方式,气藏原始地层压力为27MPa,自开采以来至2012年8月地层压力下降为10MPa,已低于露点压力,反凝析加剧,地层污染加重,并造成大量的凝析油损失。利用该凝析气田附近所具有的高纯CO2气藏气,探索注CO2气开发方式改善和提高凝析油气的采收率具有技术进步意义。通过对CO2和N2两种注入气与地层流体膨胀实验数据的对比研究,得到CO2与地层流体的增溶膨胀能力、混相能力等相态配伍性较好且优于N2。在CO2与目前地层凝析油混相能力研究中发现在19.3MPa下CO2能与目前凝析油达到混相,CO2与目前地层凝析油容易达到混相,故开采时只要通过先期注CO2把目前地层压力提高至19.3MPa以上,就可实现混相驱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8.
大多数气藏属气-水两相系统,水与气长期接触,部分水进入气中而对气藏和凝析气藏的相态产生影响,在生产过程中会形成凝析水,导致井底、管线积液,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而堵塞通道,酸气则会加剧管线、设备、仪表的腐蚀,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因此,正确认识影响气藏气中水含量的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图版估算法,对压力、温度、气体组成、液态水的含盐量等对天然气中气态水含量的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天然气脱水工艺进行了简要的探讨。这对天然气中水含量的准确确定以及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针对旋转起重机在作业中由于惯性力、离心力和外界干扰的存在,吊重会产生摆动,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增加安全隐患的问题,将输入整形技术应用到起重机的消摆中.首先,对旋转起重机进行分析,建立了旋转起重机数学模型,得出了动力学方程;然后阐述了输入整形法的消摆原理;最后,利用Matlab中RTW模块构建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以旋转起重机样机为实验对象,设计了零振荡(ZV)输入整形器,把输入整形算法应用到抑制吊重残余摆动中.通过整形前后吊重在平面内摆角的比较,发现ZV法有效地抑制了吊重在起重机运行结束后的残余摆动,能够将摆动抑制到整形前的1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输入整形法在旋转起重机消摆问题上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且易于实现,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李俊  彭彩珍  孙雷  郭平  王永兰  张劲 《钻采工艺》2007,30(1):118-119
为了更准确的掌握某气藏储层岩石渗透率受流体流速的影响,针对该气藏储层多由非均质较强的砾岩和火成岩组成、渗透率低等特点,采用更能代表储层真实情况的全直径岩心测试其速敏效应。实验用氮气以不同的驱替速度和驱替压差驱替岩心,得到由速敏性引起的渗透率损害及相关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该气藏储层岩样受驱替流体速度影响小,速敏性相对较弱。此外,总结了全直径岩心测试结果,以及测试过程中的优劣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