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27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在应对全球化浪潮,彰显地域特色,抵制“千城一面”的新一轮建筑运动中,作为人性的表达,建筑流派应起到重要作用。在流派与技术此消彼涨的思辩关系上,本文通过对历时性流派理论的梳理分析,认为技术的进步才是健康流派演替发展的深层动因,其实质为一种相互依存关系,是一种技术发展与情感需求的动态平衡。并进一步通过对《北京宪章》相关理论的分析运用,认为只有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对新技术的地域化表达是未来形成流派从而彰显地域特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陈敏  孙俊桥 《四川建筑》2010,30(6):34-36
在前人对乡村景观意象研究的基础上,以参与者的体验与价值感知深入分析雅安上里古镇的乡村景观及其意象元素,解读上里古镇景观的实质以及上里古镇的景观结构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和循环运转机制。  相似文献   
23.
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沿江空间是城市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较为显著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亟需对沿江生态空间进行保护和管控。既有研究中,对我国城市沿江生态空间管控仍存在边界不清晰、管控要素不全面、管控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该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城市武汉为对象,首先通过最小阻力模型划定武汉市沿江空间范围,基于格局与过程原理对沿江空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继而利用CA模型模拟武汉市2025年、2035年和2050年的城市增长情况,在考虑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兼顾的前提下,试图构建“分区管控—动态反馈—政策保障”沿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以期为后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沿江生态空间的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借助于贵阳市北供电局温泉渡假村这个载体,论述了在不同的场地特征制约下的建筑创作之路,特别针对复杂的山地条件,提出了应符合"此情、此景、此地"的创作原则;同时,为传承建筑的地域特征,文章归纳出三种手法,即:现代材料的自然反射和映衬;当地材料的"粗粮细作";山地精神的内在传承来创造出有地域特色的山地建筑群。  相似文献   
25.
锡都个旧拥有悠久的锡矿采炼史, 催生了以鸡街火车站①为代表的工业建筑遗产 群。在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复杂的社会背 景下,该地区建筑呈现出多元化风貌特征。通 过对锡工业建筑历史的追溯、特征的解析和 价值的解读,客观地分析了工业遗产面临的 诸多问题,借鉴国外遗产廊道实例,提出绿色 廊道、游道、遗产、解说策略等个旧工业建筑 遗产的保护和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26.
首先通过分析岷江上游羌族聚居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羌族的生活方式、军事防卫及宗教信仰的相生互动关系,揭示了羌寨聚落的美正是这三大因素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阐述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羌寨所表达出的山地聚落的和谐美、居住形态的质朴美及碉楼建筑的特异美;认为羌寨聚落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展现了一种悲剧艺术的巨大震撼力,表达了羌民族在困境中的创新精神和这种创新所形成的地域建筑文化达到的至高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27.
孙俊桥  姚雨芮 《新建筑》2023,(2):138-143
市场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是我国当前城乡发展的理论热点和实践难点、痛点。研究梳理了重庆市丰盛镇复兴资本介入的全流程,通过“风貌复兴”和“殡旅融合”两条线索揭示资本模式通过“土地置换”“产权置换”和“旅游引流”的策略,成功进行古镇空间再生产、优化路径与协同治理;并借助空间资源主次及流程的合理配置,平衡资本与地方政府、原住民的多方诉求,实现“多赢”的同时重塑了古镇风貌,达到活态传承、延续乡愁之目的。研究可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市场化发展提供可行的现实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