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原位生成CeB_6颗粒增韧B_4C/Al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了B_4C-CeB_6/Al复合材料, 并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 B_4C-CeB_6/Al复合材料的密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相比单一B4C材料都有很大的提高, 而硬度有所降低. 其抗弯强度值为409.47 Mpa, 比单一碳化硼提高了39.32%; 断裂韧性值6.58 Mpa·m~(1/2), 比单一碳化硼提高了78.80%. B_4C-CeB_6/Al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提高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由于原位生成的CeB_6和B_4C颗粒之间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产生残余应力, 从而引起裂纹偏转起到增韧的效果; 二是渗入金属铝的延展性在复合材料中得以体现, 使复合材料韧性增加.  相似文献   
32.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研究混合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氟的逸出规律,分别对混合稀土精矿在400℃~750℃下焙烧30min~120min的各个条件进行实验,测出不同条件下焙烧气体中的氟总量、逸出率、混合稀土精矿的分解率以及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分析了氟的逸出率与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环境湿度等因素间的关系,揭示了氟逸出的化学反应机制,为控制环境污染、优化处理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氧化钕在氟盐体系中的溶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氧化钕在LiF-NdF_3-BaF_2系熔体中的溶解度。讨论了氟化锂、氟化钡、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氟化钡对稳定熔体组成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氟化锂为20~30%;氯化钡为5~10%;温度为800~900C实验范围内,氧化钕的溶解度可达7~10%。  相似文献   
34.
氟碳铈与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精矿热分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氟碳铈矿、独居石及混合型稀土精矿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独居石在900℃以下无明显分解反应,当CaO存在时REPO4在620℃以上可分解成RE2O3。氟碳铈矿的热分解过程中有CaO时在725℃以上REOF完全分解为RE2O3,并发生CaF2。混合型稀土精矿中氟碳铈矿在473℃开始分解,在700℃以上时分解产物主要是REOF、RE2O3和Ca5F(PO4)3。  相似文献   
35.
本文用正交回归实验方法研究了2NaF·AlF_3-NaCl-MgF_2-Al_2O_3系对RE_2O_3的溶解能力。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NaCl成份增加到30%以上时,在较低的温度下(810℃),熔体对RE_2O_3仍有较高的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36.
利用差重分析 ,研究了富镧钕金属在 RECl3 - KCl和 RECl3 - KCl- Ca F2 体系中溶解损失及添加剂Ca F2 对其的影响 ,得到了数学模型 ,绘制了各因素与溶解损失的关系曲线 ,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氟碳铈矿焙烧过程中空气湿度对氟逸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氟碳铈矿在焙烧过程中空气湿度对氟逸出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条件下焙烧过程中气相中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和焙烧温度的提高,气相中的氟含量大幅度提高,并证明了氟碳铈矿在焙烧过程中氟逸出的基本条件是水蒸气的存在,其脱氟机理是水蒸气与氟碳铈矿中的氟反应生成HF逸出.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可以将氟碳铈矿中的氟完全脱出,并可以采用NaOH完全吸收利用.氟碳铈矿在焙烧过程中主要发生氟碳铈矿的分解反应、水蒸气与氟的反应和铈的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38.
采用TG-DTA和XRD等分析手段对La2O3-H3BO3-C体系高温烧结过程中的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 82~390 ℃之间,发生了H3BO3的三阶段脱水反应,第一阶段为82~153 ℃,生成了HBO2;第二阶段为153~222 ℃,生成了H2B4O7;第三阶段为287~390 ℃,生成了B2O3.在836~1 400 ℃时,主要是La2O3与B2O3反应生成LaB3O6和 LaBO3.在1 450 ℃的高温下, La2O3、B2O3和C共同作用生成LaBO3和B4C,此时LaBO3相占主要地位,计算得到其晶胞参数为:a=7.955,b=8.160,c=6.499,属于单斜晶系.在1 500 ℃时, LaBO3和B4C反应生成LaB4、B和LaB6; LaB4和B进一步烧结生成LaB6,其生成率随烧结时间延长而增加,计算得到其晶胞参数为:a=4.156,属于立方晶系.  相似文献   
39.
在273.15~353.15K范围内测定了[BMIM]ClO4离子液体的密度和表面张力。根据Glasser理论讨论了该离子液体的热力学性质,估算出其晶格能和标准熵。根据离子液体的空隙模型计算了离子液体的恒压热膨胀系数α=6.27×10-4 K-1,与实验值α=5.46×10-4 K-1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0.
在pH1和0pH≤1两种不同pH条件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P204-HCl-H3AOH体系萃取Ce(Ⅲ)过程两相中的Ce浓度分别考察酸度和萃取剂浓度对Ce的分配比的影响,通过对P204+煤油体系以及P204-HCl-H3AOH体系负载Ce有机相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研究P204-HCl-H3AOH体系萃取Ce的机理,并确定萃取平衡常数。研究结果表明,当pH1时,萃取过程的实质是Ce离子与P—OH置换,遵循阳离子交换机制。其萃取平衡常数KCe为10-1.63;当0pH≤1时,萃取过程较为复杂,柠檬酸的存在阻碍了P204二聚体的形成,萃取过程是由P O基团与P—OH基团同时参与与Ce的配合作用,其配合机制为阳离子交换机制和溶剂化配合双重机制,该机制增强了对Ce的萃取能力,使萃取容量提高。其萃取平衡常数KCe为10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