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2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任江  刘天生 《采矿技术》2011,11(1):63-65
明利铁矿5#矿体开采需要爆破的自由面,因此需要对该矿体进行天井掘进来形成爆破自由面。普通天井掘进方法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差,为此,采用上向深孔分段爆破技术掘进该天井。介绍了上向深孔分段爆破技术掘进该天井的爆破方案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2.
本文在介绍了装甲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理装甲装备和反装甲战斗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反装甲战斗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其今后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3.
为了消除杵堵,通过对聚能装药进行结构改变,设计出一种锥-锥结合药型罩,上锥罩为铜下锥罩为铝。改变上、下锥罩的长度比例和下锥罩锥角,分析组合药型罩形成射流的规律。研究表明:下锥罩锥角为100°时,随着双锥罩上、下罩长度比增大,射流的连续性好,头部射流速度减小,形成的射流愈稳定;上、下锥罩长度比为2∶1时,随着下锥角角度增大,射流的速度梯度变小,总体能量减小。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偏心起爆对聚能射流形成的影响程度,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采用ALE方法对偏心起爆条件下聚能射流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与X光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此尺寸的聚能装药,偏心量为1mm时,对射流形成的影响不明显;当偏心量为2mm时,横向漂移速度会突然增加;当偏心量进一步增加时,会使射流出现严重的剪切断裂。  相似文献   
45.
为提高小口径EFP的侵彻效应及其稳定性,该文以其成型机理为基础,进行了双金属药型罩的材料选用和形状确定,并在材料、形状、装药结构以及药型罩整体厚度不变的条件下,对不同Cu、Al厚度比的双金属药型罩进行了静破甲试验研究及其侵彻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Cu、Al厚度比为1∶1.5时,EFP的形状理想,侵彻效果理想且稳定。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隔板对聚能装药起爆点偏置形成EFP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和ALE算法对装药中有无隔板在起爆点偏离中轴的情况下形成EFP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分析有无隔板的聚能装药在不同起爆距离下EFP的形状、速度分布、偏离角度及断裂时间。结果表明:隔板对聚能装药在起爆点偏离中轴线的情况下形成的EFP偏离中轴的角度、射滴的形成等均有放大效应。起爆点偏离中轴位置越远,EFP的偏离角度越大,且聚能装药中的隔板对偏离角度的放大效应为30%~66%;随偏移量的增加,EFP断裂时间越早,射滴形成也越早。有隔板的聚能装药形成的EFP比无隔板的更早形成射滴,且隔板对EFP断裂的放大效应为5%~34%。  相似文献   
47.
对均质装甲钢,复合装甲材料反应装甲,电磁装甲等装机防护材料及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以此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
采用4.5 mm和3 mm厚的成型炸药对高锰钢进行爆炸硬化试验,并测试了不同深度下高锰钢试件的硬度和抗拉强度。结果表明,在两种爆炸加载条件下,高锰钢试件表面硬度的增加量相同,但是3 mm厚炸药爆炸三次后高锰钢试件的硬化深度大于4.5 mm厚炸药爆炸两次后高锰钢试件的硬化深度,在相同深度处,3 mm厚炸药爆炸三次高锰钢试件的硬度大于4.5 mm厚炸药爆炸两次后高锰钢试件的硬度;爆炸硬化抗拉强度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相同深度处,3 mm厚炸药爆炸三次后高锰钢试件的抗拉强度大于4.5 mm厚炸药爆炸两次后高锰钢试件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49.
煤层气利用工程复杂,技术性强,风险大。文章分析了煤层气利用的方向,以及开发应用煤层气的难点和应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民用、工业用煤层气的热值和安全可靠性,最后对煤层气利用中出现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降低爆炸危险的技术措施,如降低温度、压力、提纯、混掺等,对今后的煤层气利用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文章介绍了瓦斯爆炸的原理和传播方式,并对我国目前井下瓦斯爆炸阻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被动阻爆技术和自动阻爆技术的原理以及被动阻爆装置的失效分析和自动阻爆技术的阻爆材料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设想及使用压力传感器和红外火焰传感器同时探测信号,并使用多种阻爆材料复合进行阻爆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