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干湿交替处理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作物生长季内,土壤经过干湿交替过程后的抗冲性的变化,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黄绵土、塿土、黑土、紫色土4种代表性土壤在不同干湿交替次数处理下的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处理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程度与土壤种类有关;黄土性土壤固有的抗冲性较低,而且在干湿交替处理下,其抗冲性变化不显著,抗冲系数几乎始终在2.5 L·min/g以下;东北黑土、川中紫色土在干湿交替影响下,其抗冲性变化明显,抗冲系数能达到12.0 L·min/g至16.0 L·min/g以上。在冲刷过程中,土壤抗冲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增加的趋势,除去测定装置的因素,土壤本身性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这与土壤种类有很大关系。本研究的结论表明,在不同土壤条件下,作物生长季内的土壤抗冲性变化应区分为作物根系的影响及土壤自身沉降压实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自身的抗冲能力较强的土壤。对于黄土性土壤或其他抗冲性较弱的土壤,防止集中水流的冲刷是坡面防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结合宁夏南部山区的生长条件,在梯田和坡耕地两种地势条件下,设置不同比例的牧草混播组合,测定牧草群体的生长性状、地上生物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对宁南山区苜蓿和羊草混播种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梯田种植的紫花苜蓿和羊草的株高和茎叶比均高于坡耕地;坡耕地的地上生物量高于梯田;梯田条件下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比例为3∶2时紫花苜蓿的饲用价值较好,坡耕地条件下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比例为2∶1时羊草的饲用价值较好。本研究筛选出最适宜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牧草的混播比例,为宁南地区紫花苜蓿和羊草人工混播草地的改良建植积累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3.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基础单元结构,是研究土壤结构、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林草植被类型下的水稳性团聚体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林草植被类型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差异。结果表明:(1)混交林地的水稳性大团聚体比例,MWD,GMD,D值较山杏、山桃、沙棘等纯林大,说明混交林地土壤的结构最好,抗侵蚀能力最强;撂荒地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各指标值最小,土壤结构最差,抗侵蚀能力最差。(2)0.25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林地大于撂荒地,上层土壤大于下层土壤,说明林地土壤结构较撂荒地稳定,上层土壤结构较下层稳定。(3)土壤分形维数D值苜蓿地大于林地,苜蓿地土壤受到人为因素后恢复年限短,土壤颗粒分散,土壤稳定性差。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特别是混交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苜蓿地和撂荒地好,对研究区土壤结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质量的综合影响,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白阳镇中庄村示范区不同退耕地林草植被恢复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HP决策法对不同林草植被恢复下土壤理化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环境状况的最主要因子,其权重值达到了0.210,其次为土壤的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权重值分别达到0.136,0.108,同时土壤的毛管持水量、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含量也对土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权重值分别达到0.085,0.071及0.064。[结论]通过对影响土壤环境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认为林地、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提高了土壤的环境质量,以林地改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55.
宁南山区不同年限撂荒梯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年限撂荒梯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宁南山区撂荒梯田的管理利用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宁南山区彭阳中庄示范区不同年限撂荒梯田(2,5,15,17,20 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5个不同年限撂荒梯田0—60 cm土壤样品中的C,N,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60 cm土层,不同年限撂荒梯田的土壤C,N分布规律一致,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层0—10 cm出现了富集现象,且随着撂荒年限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他4层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分布比较均匀。土壤C∶N随着不同撂荒年限的增加呈波动式升高趋势,撂荒20年0—40 cm土层土壤C∶N最高,并与其他各年呈显著性变化(p0.05)。土壤C∶P和N∶P均表现为在表层0—10 cm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总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他各层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C∶P和N∶P随土层增加呈减小趋势。土壤C∶N与全N和土壤C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C∶P与土壤C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全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N∶P与土壤全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全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通过上述分析,总体反映出撂荒梯田土壤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比受到不同年限和土层深度的双重影响,农地弃耕撂荒演替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出辽西沙地上杨树人工造林中适宜的栽植深度,特设置了20、40、60、80cm4种栽植深度进行造林成活率以及苗木生长情况比较,结果表明,栽植深度为80cm的处理当年成活率最高,第2年苗木最高、胸径最粗,由此可知在辽西干旱地区深栽可以使杨树的根系与深层地下水接触,便于更好地吸收水分、养分,使杨树的抗旱能力更好,提高杨树的成活率,苗木长势更好,建议在杨树的造林中选择80cm的栽植深度。  相似文献   
57.
土壤物理性质是土壤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同一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土壤物理性质省时、省工、准确,是土壤学研究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土壤物理性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相关成熟方法,提出了一种环刀一次性取样分别测定土壤容重、持水特征、土壤导水率、土壤三相、土壤团粒结构等性质的方法,为土壤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8.
从育苗、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适宜于宁夏黄土丘陵区山桃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9.
干旱风沙区井灌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在节约用水上采取措施,而且在如何高效利用水上更加需要合理的用水模式来提高干旱风沙区农业的收入。以盐池县土沟村为例,根据土沟村水资源的条件,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行节水灌溉制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及多相农业节水种植技术的实行,使土沟村在高效用水方面具有一个良好的用水优化模式,为干旱风沙区同类地区的井灌节水利用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5年退耕还林地不同坡向、坡位、坡度的调查,得出采用人工整地技术种草种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灌木和种草的比例,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和林草立体复层林,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的办法就能保证群落稳定持续地发展,从而为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做出正确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