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1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低聚糖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壳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汪莉  苏宁  苏军  邰秀林 《中国家禽》2002,24(3):11-13
选择42周龄新罗曼蛋鸡612只,随机分成4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0%、0.1%、0.3%、技0.5%4个水平的低聚糖,观察其对鸡产蛋性能及蛋壳质量的影响.试验期为7周.结果表明蛋鸡饲粮中添加0.3%低聚糖可显著提高产蛋率7.13%(P<0.05),降低饲料消耗10.66%(P<0.05).添加低聚糖对蛋壳厚度、蛋壳相对重和破软蛋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2.
水稻叶绿体表达体系的建立及抗PPT叶绿体转化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外源基因在水稻叶绿体中的表达体系。【方法】通过分析已公布的水稻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基因分布特点,选择ndhF与trnL的基因间序列作为除草剂PPT抗性基因bar定点整合的位点。以水稻叶绿体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克隆了两个适于水稻叶绿体基因组遗传转化的同源片段,构建了含水稻叶绿体16S高效表达启动子、外源基因bar、psbA基因的3′序列(终止子)以及两个同源片段的水稻叶绿体特异表达载体pRB。【结果】采用基因枪法转化水稻品种中花10号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获得转化体后代种子。对转化植株进行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bar 可能被整合到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中。后代种子的遗传学分析显示,外源基因bar可正常表达并遗传。【结论】利用所建立的水稻叶绿体外源基因表达体系,外源基因bar既可在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中正常表达,还可作为转化体筛选时的除草剂抗性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43.
柴达木地区杂交油菜青杂2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柴达木地区青杂2号油菜的籽粒产量,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分析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与其籽粒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密度、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到一定水平时,产量最高.各水平继续增加,产量逐渐下降.低、中水平密度与高氮肥用量配合,高水平密度与低氮肥用量配合,油菜产量高.在低氟(磷)水平下、产量随着磷(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在中高氪(磷)水平下,产量随着磷(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青杂2号油菜产量最高时的密度、氮肥与磷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是密度38.9×104株/hm2、氮肥施用量90 kg/hm2、磷肥施用量71.75 kg/hm2.  相似文献   
44.
针对油菜分段收获作业中的捡拾损失率和捡拾作业效率问题,以齿带式捡拾器和弹齿滚筒式捡拾器为对象,进行了同条件下的捡拾损失率以及捡拾效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具正常作业水平下,齿带式捡拾器的平均捡拾损失率为6.25%,弹齿滚筒式捡拾器的平均捡拾损失率为5.5%且捡拾效率优于齿带式捡拾器。随着机具作业速度增加,弹齿滚筒式捡拾器的捡拾损失率升高更加明显,而齿带式捡拾器捡拾损失率升高幅度较低。这表明其更适合与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配套,完成平整田块的高速捡拾作业。  相似文献   
45.
谷子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对谷子脱粒清选困难的问题,采用田间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脱粒元件、滚筒转速、凹板筛筛条间距、脱粒间隙4因素对谷子脱粒效果的影响规律,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脱粒性能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凹板筛筛条间距、滚筒转速、脱粒间隙、脱粒元件;最优参数组合为凹板筛筛条间距7.9mm,滚筒转速928.3r/min,脱粒间隙10.4mm,全纹杆脱粒元件。  相似文献   
46.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并且对粗提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沙棘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选用0.02 g/m L的蔗糖酯作表面活性剂、乙醇体积分数5%、提取温度70℃、料液比1∶70(g∶m L)、提取时间1.5 h,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1.6%。黄酮粗提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47.
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不清,划界不明,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引发了自然保护区与区内及周边社区尖锐的矛盾冲突。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现有制度对划入自然保护区的周边社区集体土地的所有者所造成的侵权行为日益突显,而其根本原因正是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不明晰。以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个行政村50户村民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从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社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影响等角度出发,分析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与有效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8.
提拉式苎麻剥麻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苎麻剥麻机械,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剥麻质量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苎麻行业的发展。笔者在分析和研究各类剥麻机特点和麻农切实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纵向劈裂、横向提拉的剥麻新方式,设计出一种提拉式苎麻剥麻机。分析现有苎麻剥麻机的特点,确定了纵向劈裂、横向提拉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整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三维软件对导向机构、劈麻组合刀具、提麻机构、控制系统和总体结构等进行设计和分析。由于劈麻效果直接影响剥麻质量,重点分析了劈麻组合刀具各部分的设计原理,研究了劈麻刀厚度、刃角和切入角对刀具和劈麻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位置。此外,对船形头、定位尖和展开翼进行了比对试验,确定了最佳方案。根据苎麻茎秆尺寸和力学性能,计算出劈开展平苎麻茎秆的转角和挠度,确定了提麻刀臂的棱角角度和直径,并根据劈麻和提麻的速度要求,完成了提麻刮骨控制系统的设计。最后对样机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麻骨以大块的长条状与韧皮纤维分离,提拉式苎麻剥麻机能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49.
今年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冷暖变化明显,前冬、后冬偏暖,隆冬寒冷.季内北方冬小麦安全越冬,并提前返青;南方冬作物基本无大范围的冻害发生,越冬死亡率低.除黄河以北冬麦区、华南东南部及四川盆地季降水量偏少外,大部分越冬作物区降水基本适时适量,隆冬瑞雪对冬作物越冬尤为有利.冬末南方多阴雨寡照天气,部分正处盛花期的油菜稍受影响.华南双季早稻已开始播种.四川盆地秋冬连旱于季末基本解除.总之,季内无大范围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50.
吡虫啉在烟草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97年在江苏省灌云县烟草中进行了吡虫啉的残留试验。烟草中残留的微量吡虫啉经过溶剂提取, 柱层析纯化,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为 Spherisorb C18 (10 μm ) 250 m m ×46 m m ( I D); 甲醇、乙腈、水的混合液为流动相 (1m L/m in); 紫外检测波长为245 nm 。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8734% ~9275% ; 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 g/kg。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烟草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4 d 左右, 喷药一个月后, 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1 m 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