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业科学   2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特定氨基酸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条件下如何影响瘤胃微生物群系特征及其发酵。【方法】研究中以3只瘘管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底物去除技术,底物设计分别为:全量必需氨基酸组(TEAA),组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和支链氨基酸(BCAA)的缺省组。【结果】底物对培养液pH均值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各组pH值随时间的变化模式有所不同;培养液氨氮浓度较高,在10.99~30.51 mg/100 ml范围变动,各组氨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模式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定氨基酸缺省对微生物蛋白产量限制程度不同,以BCAA缺省对微生物蛋白产量的限制最大,相对于全量组混合微生物蛋白下降了44.52%。研究还发现底物对微生物区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原虫与细菌比值以赖氨酸缺省组最低(89.12%),BCAA缺省组最高(127.60%)(P<0.01)。另外,微生物的PCR-SSCP图谱显示微生物区系内的种属也因底物变化而发生了改变。【结论】底物氨基酸对瘤胃混合微生物群系及其发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支链氨基酸是瘤胃混合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92.
在简要分析气缸压力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共轨柴油机以气缸压力为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原理和方案,确定了面向控制的压力特征量,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提取压力反馈量;提出了基于MPC555和DSP56F807的双微处理器的电控系统,引入光纤压力传感器实现柴油机气缸压力的动态采集.并在4100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初步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共轨柴油机缸压反馈电控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智慧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GIS技术构建成都市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平台,在配备必要的软件和硬件前提下,采用C/S与B/S混合软件体系结构,配以Arc GIS Server和Portal搭建GIS服务,JAVA搭建非GIS服务,通过应用服务层和用户交互层进行数据管理和访问,达到安全和高效地管理森林资源数据,有利于促进成都市森林资源数据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94.
体外法研究不同油脂对瘤胃原虫吞噬细菌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油脂对瘤胃原虫吞噬细菌微循环及微生物群体的影响。【方法】3头瘤胃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分别以菜籽油(A)、豆油(B)、玉米油(C)和花生油(D)为底物培养瘤胃微生物,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10h时用荧光标记瘤胃细菌法进行原虫吞噬细菌试验。【结果】原虫密度以对照组最高,显著高于A、B、C组(P0.05);细菌密度以B组最高,为4.906×109cells·mL-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原虫蛋白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细菌蛋白组以B组最高,B、C、D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原虫的吞噬速率分别为:267.6(对照组)、196.2(A组)、244.4(B组)、274.4(C组)、285.4(D组)cells/(cell·h),组间差异显著(P0.05)。吞噬细菌N的速率分别为1.445、1.059、0.320、1.482、1.541pgN·(cell·h)-1。【结论】估算每天每头山羊细菌蛋白循环量分别为121.64(对照组)、56.64(A组)、78.39(B组)、87.04(C组)和95.06(D组)mg蛋白·(d·头)-1,B组较低,仅为对照组的64.45%,且该组微生物量最大。在本试验的基础上认为4%的豆油对微循环的调控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95.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设计以不同RDN(g)/FOM(kg)比值日粮为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瘤胃液pH值、瘤胃液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微生物蛋白含量这四个指标的测定,评价日粮RDN(g)/FOM(kg)比值分别为20、25、30、35的4种不同能氮同步化释放日粮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瘤胃液pH值不断降低,pH均值以RDN(g)/FOM(kg)=25组为最高,RDN(g)/FOM(kg)=30组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NH3-N浓度随着RDN(g)/FOM(kg)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RDN(g)/FOM(kg)=35时,NH3-N浓度均值最高。当RDN(g)/FOM(kg)=20时,细菌蛋白含量和原虫蛋白含量均最高。对于VFA当RDN(g)/FOM(kg)=30时,乙酸含量最高;当RDN(g)/FOM(kg)比值为20时,丙酸含量、丁酸含量最高;TVFA含量以RDN(g)/FOM(kg)=30时最高,乙酸、丙酸比值以RDN(g)/FOM(kg)比值为25时最高。  相似文献   
96.
选择12头泌乳盛期、体况相近的荷斯坦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四个处理组,每组3头,A组日粮阴阳离子差(DCAB)值为20mEq/100gDM,B组DCAB值为25mEq/100gDM,C组DCAB值为30mEq/100gDM,D组DCAB值为40mEq/100gDM,研究DCAB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高DCAB水平的日粮明显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B组、C组、D组平均产奶量分别比A组提高了7.17%、5.58%和1.22%;DCAB值对乳蛋白、乳脂和总乳固形物含量无影响。其中B组日粮DCAB值为25mEq/100gDM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日粮代谢能水平对6~10周龄扬州鹅增重效率及体脂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体重相近的扬州鹅200只,随机分成4组,日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0.11、11.19、12.37、13.45 MJ/kg,进行为期3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代谢能水平对腹脂率、胸腿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随代谢能水平升高而升高;皮下脂肪厚、肌间脂肪宽度、胸腿肌的蛋白和水分含量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日采食量随代谢能水平的上升显著下降(P0.05),但日进食代谢能却依次增加。日增重以试验3组最高为54.81 g,显著高于试验1组。代谢能增重比率以试验3组最高,随代谢能水平的增加呈现S型曲线变化。综上代谢能水平对体脂沉积和增重效率有显著的影响,为获得最高的代谢能增重比率,日粮代谢能以12.37 MJ/kg组最佳。  相似文献   
98.
荧光光度法在瘤胃原虫对细菌吞噬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探讨荧光光度法研究瘤胃原虫对细菌吞噬作用的可行性.试验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采集瘤胃液以获取瘤胃原虫和细菌,以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细菌的荧光强度为主要测定指标,研究山羊瘤胃中原虫对细菌的吞噬作用.结果表明,DAPI标记的瘤胃细菌浓度与其荧光强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R2=0.995 2).在日粮粗精比为7:3的条件下,徐淮山羊瘤胃原虫对细菌的吞噬速率为370.89 cells/(cell·h),瘤胃内原虫对细菌的吞噬速率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吞噬量在60 min达到饱和,其最大吞噬量为370,89 ceIls/cell.结果提示,荧光光度法可应用于瘤胃原虫对细菌吞噬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利用9只1.5岁羯羊,分成3组进行实验,观察氧化锌、蛋氨酸锌和单纯蛋氨酸对绵羊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相同和同一补锌水平条件下,补蛋氨酸锌组绵羊的布氏杆菌试管凝集反应抗体滴度在第4和第6周明显高于补氧化锌组和不补锌的蛋氨酸组.同时,与补氧化锌组相比,补蛋氨酸锌还能明显提高绵羊血清球蛋白含量,淋巴细胞ANAE染色阳性率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0.
酶联吸附法(ELSA)检测纤维酶活力是一种利用未降解的酶底物间接测定酶活力的新方法。笔者对该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从而提高了其灵敏度。结果表明:木聚糖酶的反应温度为30℃、时间为20min、pH值为5.4;碱性磷酸酶的显色反应温度为35℃。但为了使木聚糖酶的反应温度接近动物肠道温度,建议在该方法中选用40℃。酶联吸附法检测酶活具有灵敏度高(能够测到样品中含有0.0001μmol/min·g的酶活)、操作简单(1个人在1个工作日内可处理200~300个样品)、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