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业科学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为筛选适宜半干旱区种植的饲用燕麦(Avena sative)品种,本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于2020年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赤峰试验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测定其乳熟期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燕麦品种的株高为61.10~121.76 cm,鲜草产量为15 757.87~37 685.50 kg·hm-2,干草产量为3 443.67~6 425.91 kg·hm-2,在内蒙古赤峰地区,10个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甜燕1号’,干草产量最高的是‘白燕3号’。2)不同燕麦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分别为11.75%~15.45%、50.69%~53.42%和26.82%~32.65%,‘青海甜燕麦’和‘甜燕1号’达到特级干草标准。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甜燕麦’和‘甜燕1号’是表现最好的两个品种,且适合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2.
国外引进鸭茅种质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种植的一种重要禾本科牧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等特点。以84份国外引进鸭茅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筛选优良鸭茅种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鸭茅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小穗数变异最大,小花数、茎粗次之,而叶宽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穗数、小花数、株高和内稃长4个性状是造成鸭茅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11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可将所研究的84份材料分为3类,每一类都由不同地域来源的鸭茅构成,表明鸭茅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由品种间基因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3.
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reductase,DFR)是缩合单宁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单宁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同源克隆的原理,利用RACE技术,从“中苜一号”苜蓿中克隆得到DFR基因(MsDFR),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及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MsDFR基因cDNA全长1 402 bp,包括开放阅读框1 023 bp,编码340个氨基酸,在N端存在1个NADP结合位点“VTGASGFIGSWLVMRLMERGY”,中部存在1个底物特异性结合的氨基酸基序“TLNVTEDQKPLWDESCWSDVEFCRRV”。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荚果中表达量较高,根中较弱;在NaCl和GA3诱导下,MsDFR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在黑暗条件下,该基因被诱导表达。由此推测“中苜一号”苜蓿中可能存在不依赖于GA3信号的单宁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94.
运用RT–PCR技术克隆猪PKM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PKM2基因的组织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猪PKM2基因CDS全长1 596 bp,编码531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79×104,等电点为7.96,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为稳定蛋白;PKM2蛋白含有丙酮酸激酶家族的barreldomain和alpha/beta domain 2个结构域,其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占主要类型;猪PKM2蛋白序列在物种间非常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兔的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显示,猪PKM2基因在肾、小肠中相对高表达,而在肝脏与肌肉中相对低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PKM2蛋白在猪3D4/21和PK15细胞中表达于细胞质,而不表达于细胞核。  相似文献   
95.
王学敏 《乡村科技》2019,(16):118-119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机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农机管理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农机的应用效果,甚至会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农机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提升农机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以黄瓜与西芹间作种植模式为处理,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种植模式为对照,利用Illumina公司Miseq平台对上述不同处理土壤进行16S rDNA细菌群落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分析和田间接种黄瓜枯萎病菌,探讨黄瓜与西芹间作模式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对田间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细菌物种总数最多,群落多样性水平最高,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P0.05);Beta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环境群落物种与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有一定差异性。在门分类水平上,共检测到45个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占明显优势,其次为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细菌种类所占比例最高,达98.63%。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428类菌属,GP6、GP16、GP4、芽单胞菌属、节细菌属5属的丰度值较大;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节细菌属分布比例最高,红游动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芽球菌属丰度值较大,为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细菌明显优势菌属。田间接种黄瓜枯萎病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3种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种植黄瓜,在黄瓜苗期接种黄瓜枯萎病菌,黄瓜与西芹间作处理的黄瓜枯萎病的田间发病率较西芹单作和黄瓜单作分别降低57.03%~63.54%和66.95%~72.15%。因此,黄瓜与西芹间作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对后茬黄瓜土传病害防控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乙烯作为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ACS基因是乙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ACC合成酶)基因,本研究通过探究紫花苜蓿MsWRKY33转录因子对ACS基因的调控关系,为MsWRKY33参与紫花苜蓿耐盐胁迫响应的具体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利用同源克隆、载体构建、酵母单杂交、酵母双杂交、qRT-PCR等技术,验证MsWRKY33对AtACS2和MsACS2的转录调控,并对盐胁迫下转基因株系中MsACS2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sWRKY33转录因子可以与W-box元件特异性结合,且对AtACS2和MsACS2具有转录调控作用;MsWRKY33转基因株系中MsWRKY33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转基因株系中MsACS2的表达是在MsWRKY33基因大量表达后呈上升趋势,进一步说明紫花苜蓿MsACS2基因的表达可能受MsWRKY33转录因子的正向调控。因此,紫花苜蓿受到盐胁迫时可诱导MsWRKY33的表达,MsWRKY33转录因子通过正向调控MsACS2表达,可能影响乙烯合成,从而影响紫花苜蓿的盐胁迫响应。  相似文献   
98.
对敖汉苜蓿的授粉受精、花粉萌发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敖汉苜蓿在人工授粉10min后花粉粒的内壁穿过外壁的萌发孔向外突出,20min时形成花粉管,1h后花粉管触及柱头,而后沿花柱道伸长.24~27h到达子房开始受精;经过受精作用胚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到第22d便形成了具有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的完整胚.胚的整个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球状胚形成期、子叶形成期、胚各部分发育成熟期.  相似文献   
99.
<正>苏紫猪是在江苏省自主培育品种苏钟猪与江苏地方猪种淮猪杂交后,再与引进的巴克夏外种猪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黑猪培育新品系,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抗逆性强特点,另外产肉率及瘦肉率适中、肉品质优且耐贮藏,以其优良的产肉性能和出色的肉质品质受到广泛关注。但与外种猪相比,地方优良培育品种猪生长性能不突出,严重制约了优质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
产仔数性状是养猪业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而胚胎附植对猪产仔数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胚胎附植的调控涉及到多个生物学过程,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物质(附植因子)很多。作者针对孕酮、孕酮受体、雌二醇、雌激素受体α(ESR1)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配体(Eph-ephrin)系统这几种附植因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阐述了这些因子在母胎对话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功能、突变、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孕酮及其受体在猪胚胎附植活动中全程发挥着重要作用,黄体分泌的孕酮与母猪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基质和肌细胞中的孕酮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使这些组织细胞分泌多种附植因子,这些附植因子进一步参与胚胎附植过程。雌二醇是雌激素中含量最多、活性最强的一种激素,主要由卵巢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受体α是子宫内雌二醇的主要受体,二者结合可使母猪发情;此外,附植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胚泡也分泌雌二醇,其是一个让母猪子宫内膜得以识别的信号,允许胚泡附植。Eph-ephrin系统作用广泛,其在人、小鼠和猪的胚胎附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中的EphA1、ephrin A1、EphA4等基因在猪的胚胎附植期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猪,它们在子宫内膜附植点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附植点间的部位,且ephrin A1的抑制表达会降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这些附植因子都在猪胚胎附植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明确猪胚胎附植调控机理,进一步揭示猪高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