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6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41.
滨州市某特种养殖户饲养的貉发生了一种以眼、鼻有大量分泌物,并以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犬瘟热继发链球菌病。  相似文献   
42.
对50例以打喷嚏、咳嗽、头部肿胀为主要特征的蛋鸡病例进行了病原分离,通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凝集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确诊该病是由A型、C型等副鸡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  相似文献   
43.
在发生急性死亡的水貂脑中分离到9株细菌,经细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动物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均为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株大部分对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敏感,应用敏感抗菌素与疫苗紧急免疫的方式,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做了一系列探索式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4.
用禽霍乱+大肠杆菌二联蜂胶灭活疫苗和油佐剂疫苗分别胸肌注射免疫肉鸡,分别于免疫后7d、14d和28d剖杀,取注射部位的肌肉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观察。结果为,蜂胶疫苗免疫组免疫后7d时,肌纤维轻度水肿,纤维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巨噬细胞吞噬有蜂胶颗粒,14d时肌纤维则恢复正常;油苗注射组免疫后,7d时肌肉中度水肿,其间有大量油乳状疫苗残留,镜检可见肌纤维断裂、坏死,其间有较多较大的油囊,囊壁由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异嗜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小血管及淋巴样细胞组成,细胞增生持续存在到28d,最后形成肉芽肿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蜂胶疫苗免疫后对局部组织学影响明显小于油苗注射组。  相似文献   
45.
畜禽寄生虫病严重制约畜禽产业的发展,由于寄生虫易产生耐药性,药物预防面临诸多困难。在新的防治措施中,疫苗防治被列为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亚单位疫苗的新型抗原递送系统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简要阐述转基因植物疫苗在防治家畜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46.
根椐GenBank中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和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3种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RT-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三重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3种病毒的三重RT-PCR技术,用这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BVDV、BCV、BR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RT-PCR扩增,结果可同时扩增BVDV的466 bp,BCV的685 bp,BRV的247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猪瘟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表明,该三重RT-PCR技术能检出10 pg的BVDV、1 pg的BRV和10 pg的BCV模板。用45份临床病料对本研究多重RT-PCR技术和单项RT-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这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7.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Coryz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PG)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危害大等特点。主要侵害鸡的鼻腔、鼻窦、粘膜及眼结膜,有时炎症可蔓延至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病鸡主要以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咳嗽眼睑水肿、面部和眶下窦肿胀为主要特征。该病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在生长发育鸡群和产蛋鸡群均可发生,引起淘汰鸡数量增加和产蛋量显著减少,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在秋末、冬季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因此,秋冬季节应该注意加强该病的综合防制。笔者结合各养鸡场的防制经验,现总结如下。一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1本病潜伏期短,传播迅速,1~3天即可波及全群。发病率高,特别是初次感染的鸡群常以暴发的形式发生,使发病率高达70%以上,甚至100%。死亡率低,流行期长(短则几周、长则数月)水平传播率极高。2主要发生在寒冷潮湿的秋冬季节,有应激因素如饲养密度过大、舍内潮湿、闷热、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气候突变、鸡只体质差、产蛋高峰、饲料缺乏维生素A、感染其它病原(如寄生虫和支原体)等存在时,可促使本病的爆发,或增加本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症的持续期,致使死亡率达...  相似文献   
48.
从河南某鸡场的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病鸡框下窦分泌物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染色镜检、菌落形态及培养特性观察怀疑为副鸡禽杆菌(Apg),命名为HN-1株。参照GenBank上发表的副鸡禽杆菌基因组序列的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出939 bp的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胞,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Apg相关基因序列比对,显示同源性达98%,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实该分离株为副鸡禽杆菌。  相似文献   
49.
试验对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血清学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研究,依据研究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试验结果:成功分离到一株牛致病性大肠杆菌,该株菌多重耐药,对小鼠具有高度致病性,其血清型为O101,使用该菌株的敏感药物对后续腹泻犊牛进行了及时治疗,成功控制了该养殖场犊牛腹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为比较不同培养工艺制备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抗原的免疫原性,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强毒株C48-1株采用固体表面培养法和液体高密度发酵法制备疫苗并进行了免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固体表面培养法制备的抗原菌体形态结构较均一,抗原成分稳定一致,并且含有较丰富的荚膜;而液体高密度发酵法制备的抗原形态结构大小不一,抗原成分不够稳定一致,含荚膜也较少.将两种方法制备的抗原按相同工艺制备成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效力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差异极显著,固体表面培养法制备的疫苗免疫后14 d和90 d时保护率均为80%~100%,平均93%;液体高密度发酵法制备的疫苗免疫后14 d和90 d时保护率分别为40%~60%、60%~80%,平均为53%和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