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6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为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GP5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将扩增的ORF2基因和GP5基因通过IRES元件串联,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然后用Pme Ⅰ酶切穿梭质粒,使其线性化,将线性化质粒转化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后筛选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 Ⅰ酶切后转染293A细胞进行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PCR鉴定表明重组腺病毒含有ORF2和GP5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ORF2基因和GP5基因在293A细胞内获得表达.重组腺病毒经293A细胞连续传30代,TCID50稳定为10-9.0/mL.初步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腺病毒能够刺激机体分别产生PCV-2和PRRSV的特异性抗体免疫应答反应.该重组腺病毒可以作为PCV-2与PRRSV二联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2.
利用PCR技术,从B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8-1株扩增出β1毒素基因,连接pMD18-T 载体筛选阳性克隆,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对其进行酶切,回收927 bp的β1毒素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到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β927。将pETβ927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其表达产物经His-Trap FF预装柱纯化、SDS-PAGE 检测目的蛋白大小和分布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反应原性。结果表明,完整的β1毒素基因大小为1 011 bp,与GenBank发表的B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β1毒素蛋白序列同源性达99.4%以上;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大小为 54 ku,在超声波裂解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分布,但以包涵体为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与特异性血清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表明β1毒素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已有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dsbE基因序列,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从3株APP分离菌(BZ1株,BZ2株和BZ3株)均扩增出预期342 bp的DNA片段.分别将扩增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Z1株dsbE基因与所有14种血清型APP参考株dsbE基因的同源性达98%~100%,BZ2株dsbE基因与所有14种血清型APP参考株dsbE基因的同源性达98%~99%,BZ3株dsbE基因与所有14种血清型APP参考株dsbE基因同源性达97%~98%,证明3株分离菌均为APP.  相似文献   
14.
鸭黄病毒病为近年来新发的鸭病,给养鸭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研究本病的防制,本试验对鸭黄病毒(duck flavivirus,DFV)进行了分离鉴定。取疑似感染DFV的病鸭病料,经细菌分离初步排除细菌感染后,应用RT-PCR检测呈现DFV阳性,处理后将其接种到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和健康鸭胚上进行病毒分离传代。结果显示,在DEF细胞上第1代48 h就开始出现CPE,随着时间的延长CPE更加明显,通常在72~96 h产生典型CPE;接种鸭胚每一代均出现死亡,且死亡时间多集中于接种后60~72 h,死亡鸭胚胚体水肿、出血、发育不良、胚肝严重出血、肿胀或斑驳样坏死等病变。将病毒DEF细胞和鸭胚分离物应用血凝试验、毒价测定、病毒中和试验、RT-PCR及人工感染试验进行检测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DFV,并将其命名为DFV SDbz株。  相似文献   
15.
对某鸡场发病鸡经过临床诊断、病理剖检观察与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血管瘤型白血病,对该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山东省几个猪场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中,采集病猪的肺脏、气管和扁桃体等病变组织,经细菌分离得到3个分离株BZ1株、BZ2株、BZ3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动物感染试验等一系列细菌学鉴定方法,可将3株分离菌鉴定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相似文献   
17.
旨在应用新型Cephodex D微载体悬浮培养ST细胞增殖猪瘟病毒。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初步实现了病毒抗原的大规模高效生产,培养过程采用流加方式保证ST细胞的营养供应。用含6%(v/v)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及其抗体的双阴牛血清MEM生长液培养ST细胞。当达到3.8×109个细胞时,接种入生物反应器中,Cephodex D微载体用量为4 g/L。当反应器内ST细胞生长至48 h,接种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液。继续培养4 d后进行首次病毒收获,之后每3 d收获1次,直至第5次收毒结束。整个培养过程持续18d,细胞培养至72 h,密度可达2.8×106cells/m L,生产的CSFV滴度均在100万兔体反应量(RID)/m L以上。较现有的国家标准相比,应用生物反应器和新型Cephodex D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不仅病毒滴度提高了1倍,而且整个生产周期缩短了5 d,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本研究采用的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在CSFV大规模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病毒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新城疫的病原微生物。随着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的快速发展,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已成为新城疫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病毒载体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在简要综述了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反向遗传载体的构建等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新城疫病毒载体在外源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20.
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对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1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能够扩增出与预期结果相符合的片断。经Blastn比较,分离菌与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RB50株(BX640449)同源性为99.8%。进一步的生化实验鉴定表明,Bb-1株生化反应结果符合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生化反应特征。综合各种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Bb-1株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