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业科学   1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2001年3月8日,四川省宝兴县一只大熊猫幼仔(后取名为“戴丽”)因受野兽袭击造成左后肢伤口严重化脓感染、胫骨远端脱位、腓骨全骨折。为了保全其性命,作者成功地对它实施了截肢手术。当时用于大熊猫的全身麻醉药物是解放军军需大学生产的眠乃宁。据查阅资料未见有这方面报道。  相似文献   
52.
四川某规模化猪场猪寄生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粪样检查法抽检了四川某远见模化猪场种猪、仔猪及生长肥育猪共180头,从中查出了猪蛔虫、猪鞭虫、食道口线虫、兰氏类圆线虫、柯氏伪裸头绦虫、结肠小袋纤毛虫、艾美耳球虫、猪疥螨及猪血虱,其中以猪蛔虫(38.33%)、猪疥螨(72.33%),球虫(18.89)%及结肠小袋纤毛虫(32.22%)感染率为最高;文中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3.
金丝猴(golden monkey)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科研、保护及观赏价值。在我国分布有4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和缅甸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寄生虫是危害金丝猴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迄今,已报道在金丝猴体内、外发现的寄生虫种类达40余种。论文综述了我国金丝猴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金丝猴的保护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压片检查雅安9种淡水螺共11838只,在赤豆螺体内发现长剌光隙吸虫的幼虫期,阳性率为0.16%(8/4957)。4—9月份均可在赤豆螺体内查到成熟尾蚴。虫体存鸭体内16天发育成熟。各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亦经描述,并对虫种的独立性作了讨伦。  相似文献   
55.
对荷兰万豪学院自然与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的高等教育情况做了介绍,并结合四川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与野生动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6.
本文描述了为驱除家养林麝的四川莫尼茨绦虫应用吡喹酮15mg/kg,30mg/kg,服药后11-12小时排出虫体,1个月后虫卵转阴率100%。  相似文献   
57.
中国西南区畜禽绦虫和棘头虫名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录了我国西南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省市)寄生于鸡、鸭、鹅、兔、猪、山羊、绵羊、黄牛、水牛、牦牛、奶牛、马、驴、骡、犬、猫的绦虫、棘头虫,共发现102个虫种;其中绦虫95种分布于7科、40属,棘头虫6种分布于3科、3属。  相似文献   
58.
本文收录了我国西南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省市)寄生于鸡、鸭、鹅、兔、猪、山羊、绵羊、黄牛、水牛、耗牛、奶牛、马、驴、骡、犬、猫的原虫,共发现120个虫种,它们分布于12个科,17个属。  相似文献   
59.
台湾次睾吸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了台湾次睾吸虫(Metorchistaiwanensis)在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及第二中间宿主(鱼类)体内的发育过程。在水温17~23℃,赤豆螺(Bithyniafuchsianus)食入台湾次睾吸虫虫卵后经80d成熟尾蚴开始从螺体内逸出;尾蚴钻入鱼体内形成囊蚴并发育35d才具有感染力;鸭吞食成熟囊蚴后经16d虫体发育成熟。人工实验感染证实,鲤鱼、中华鱼旁鱼皮、青鱼将、子陵栉虾虎鱼、黄鳝、泥鳅及日本林蛙、美国青蛙与大蟾蜍中华亚种的蝌蚪亦可充当台湾次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60.
动物线虫抗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波  杨光友  邓家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55-9257,9260
[目的]克服由于驱寄生虫药物抗药性的产生而严重制约世界畜牧业发展的问题。[方法]介绍动物线虫对苯并咪唑类、咪唑并噻唑类和大环内酯抗生素类3类驱虫药物的抗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动物寄生线虫对驱虫药的抗药机制主要是在线虫与药物选择压力的共同作用下,首先发生于药物受体基因的点突变,使其编码的药物受体结构改变而引起与药物的作用效应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线虫获得一定的抗药性并将这些抗药基因变异遗传。[结论]动物线虫抗药机制的研究对控制线虫的感染和准确检测线虫抗药性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