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22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应用RAPD技术对菜心种质资源分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31个菜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其相互问的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进而确定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聚类图将31个菜心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  相似文献   
72.
氮磷配施对云南松实生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促进云南松实生苗生长,采用3×3回归设计,田间排列结合拉丁方和随机排列,对云南松实生苗进行氮、磷配合施用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与氮、磷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抛物线方程,各生长指标均存在1个产量峰值。峰值以前,各生长量及生物量随氮、磷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峰值以后,各生长量及生物量随氮、磷用量的增大反而下降。根据肥料效应方程求得,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及根、干和叶片生物量最大时的氮用量分别为0.17,0.16,0.20,O.15,0.19g/k土;以及磷用量分别为0.97,1.04,0.99,0.88,0.99g/kg土;最佳氮:磷分别为1:5.70,1:6.43,1:5.03,1:5.88和1:5.20。对应的最高理论产量分别为8.20,0.55em;1.374,0.177,2.295g。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5.3%,29.1%以及151.6%,21.2%,175.2%。其中,施肥明显促进叶片生物量的积累,但各个生长指标对肥料用量和比例的响应规律不同,较高的氮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和叶片生物量的积累,较高的磷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树干的粗生长和高生长。  相似文献   
73.
云南松实生苗生长对N、P配施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有效促进云南松苗木生长,采用3×3回归设计,田间排列结合拉丁方和随机排列的特点,对实生苗进行N、P配施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与N、P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二元二次方程,反应曲面为钟形曲面模式,即各生长指标均存在一个产量峰值.峰值以前,各生长量及生物量随N、P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峰值以后,各生长量及生物量随N、P用量的增大反而下降.根据肥料效应模型求得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及根、干和叶片生物量最大时的N用量(以土计)分别为0.12、0.17、0.16、0.17、0.21g/kg,以及P用量(以土计)分别为0.85、1.13、1.08、1.24、0.94g/kg,最佳ω(N)∶ω(P)分别为1.00∶7.08、1.00∶6.65、1.00∶6.75、1.00∶7.29和1.00∶4.48,对应的最高理论苗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0.92、0.19cm,最高理论根、干和叶片生物量分别为0.091、0.042、0.269g,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0.2%、28.4%以及279%、425%和97.8%.其中,施肥对树干发育的作用最明显,但各个构件对肥料用量和比例的响应规律不同,较高的P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树干的高生长和根系发育,较高的N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树干的粗生长和叶片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松针和腐殖土覆盖对云南松种子发芽和幼苗保存的影响,采用L9(3 4)正交设计实施.处理组合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保存率和种子成苗比分别为31.2%~68.0%、22.3%~42.2%、59.7%~90.2%和1.9~5.6,0.50 cm腐殖土和0.20 kg/m2松针覆盖的各项指标均极显著小于其它的(然而种子成苗比与之相反).腐殖土覆盖厚度、松针覆盖量及其交互作用分别是发芽率(种子成苗比)、发芽势和保存率的主导因子;因子水平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其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75.
禄丰村林场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特征及质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3月对禄丰村林场具有代表性的6.8 hm2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林分类型、主要乔木树种的径阶分布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进而对林分的质量及生态效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云南松天然次生林可分为云南松-麻栎、云南松-麻栎-华山松及云南松-麻栎-滇油杉3种林分类型,位于山体上部、山尖、山顶坪地,具相同的稳定性.林木株数集中分布于径阶6 cm处,以云南松为优势树种,其林木分布较为均匀,优势度明显,在3种林分中所占的株数比例分别达61.21 %、69.88 %、77.36 %,其次为伴生树种麻栎所占比例较高.整个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云南松林木的优势度达69.19,重要值为79.67,其后依次为麻栎、滇油杉和华山松.林分中乔木树种的平均密度为2 730 株/hm2,平均胸径为8.78 cm;而云南松林木的平均胸径为8.69 cm,平均高为6.9 m,平均密度为1 907 株/hm2,蓄积量为38.14 m3/hm2,均低于滇中地区20年生云南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指标.其霸王木株数所占比例为7.87 %,而被压木及濒死木所占比例高达44.41 %.其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林分中云南松林木的密度较小、平均胸径不大、出材率很低,生态功能差,为低质低效林分,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76.
3种土壤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和解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土壤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和解吸差异,为有机肥的合理施用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化学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黑土母质发育)、石灰肥熟旱耕人为土(褐土母质发育)和酸性肥熟旱耕人为土(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3种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开展添加水溶性有机物(DOM)后不同吸附时间下土壤对DOM的吸附和解吸试验,并利用相关模型计算了土壤对DOM吸附和解吸的参数。【结果】外源DOM进入土壤后,能很快被土壤胶体吸附,并在1 h内达到平衡;3种土壤对DOM的吸附差异明显,其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分别为10 236、8 372和10 088 mg•kg-1,即以有机质含量高的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和pH低的酸性肥熟旱耕人为土对DOM的吸附量大;3种土壤对所吸附DOM的解吸量比较,在吸附量达到最大时,解吸量占吸附量的比例分别为63.2%、42.1%和93.3%;3种土壤对所吸附DOM的解吸能力比较,亦为酸性肥熟旱耕人为土>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石灰肥熟旱耕人为土。【结论】土壤性质与其对DOM的吸附和解吸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类型土壤在有机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上也需要相应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77.
为促进优良藤苗的生长,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施肥试验,探讨其对小省藤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合的地径、苗高、叶片数和冠幅分别为0.28~0.51 cm、13.5~16.9 cm、1.5~3.4片/株和11.8~16.7 cm,处理组合间呈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P0.01或P0.05);正交9个处理组合的4个指标均极显著地优于对照(P0.01),遮阴90%与施3 g/株过磷酸钙和0.7 g/株尿素生长最优。遮阴是影响苗高和叶片数的主导因子(RARCRB),影响地径和冠幅的主导因子则是尿素(RCRARB),即小省藤对遮阴和N肥的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78.
盈江省藤苗木生长对肥料种类和施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造林11和15个月的盈江省藤分别开展施肥试验,施肥后1个月测定苗木的生长指标,包括地径、冠幅、叶片数、叶片长及新叶数,研究不同肥料种类(N:P:K为11:8:6的复合肥、N:P:K为20:5:20的复合肥、过磷酸钙)、施肥量(25 g/株、50 g/株、75 g/株)以及是否施用尿素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是否施尿素以及两者的组合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不同肥料种类及不同的施用量对苗木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不同肥料种类对冠幅、叶片长和新叶数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P冠幅=0.017<0.05,P叶片长=0.004<0.01,P新叶数=0.038<0.05),不同肥料施肥量则极显著影响地径、冠幅和叶片长(P=0.000<0.01),尿素不同施用量显著影响叶的生长。总体而言,过磷酸钙有利于盈江省藤叶的生长,N:P:K配比为11:8:6的复合肥可增加苗木叶片数和新叶数,尿素对苗木生长具有负效应,不宜施尿素。  相似文献   
79.
云南松遗传改良进展及其育种策略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合性、环境异质性和基因流动性均较高的云南松,从种群/种源到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坚实的遗传改良基础和巨大的改良潜力。对云南松遗传改良工作进展的回顾表明,虽然其在近40年的研究与实践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云南松遗传改良的总体水平仍滞留于母树林和一代种子园的初级阶段。据此,在现有的基础之上,集中在育种上提出了5方面的云南松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80.
"夏胜2号"是以A-15为母本、05-M-24为父本选育而成的大肉丝瓜一代杂种。该品种适宜春秋种植,中熟、生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好。商品瓜短棍棒形、瓜条直、瓜形端正、皮色绿白、有花点,瓜长35~40cm,横径4.5~5.0cm,单瓜质量340~370g,肉质紧实,口感脆、味甜,商品率高,一般667m2产量为2 000~3 000kg。田间表现抗逆性强,耐贮运,适宜华南丝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