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12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加气灌溉改善大棚番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不同加气灌溉参数对作物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规律,以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壤加气量与加气深度组合对番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番茄根区土壤加气可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及产量。随加气量的升高,大棚番茄净光合速率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5和40 cm滴管带埋深下,标准加气量(49.4 L/m2)下2次测定净光合速率平均较不加气处理升高21.4%和65.0%。滴灌带埋深为15 cm时,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随加气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标准加气量下较不加气处理分别提升38.0%、55.4%和59.0%,滴灌带埋深为40 cm时随加气量的升高呈持续升高趋势,1.5倍标准加气量(74.2 L/m2)处理较不加气处理分别提升33.7%、36.2%和105.4%。综合考虑,当滴灌带埋深为15 cm时,宜采用标准加气量作为加气标准,而埋深为40 cm时,最佳加气量为1.5倍标准加气量。  相似文献   
82.
微润灌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微润灌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夏玉米和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比研究微润灌不同毛管间距布置(20 cm、40 cm、60 cm)、地下滴灌和无灌溉对大田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下滴灌相比,微润灌用水量约为地下滴灌的1/4~4/5;由于灌水差异较大,作物产量有所降低,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P0.05),冬小麦产量下降,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两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随微润管布置间距的减小,作物产量呈增加趋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减小趋势。综合考虑分析,在较为缺水的塿土区微润管最佳布置间距60 cm,此时可不显著降低产量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此外,微润灌布置间距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小。采用微润灌与地下滴灌处理时,随土层深增加,作物各生育期土壤电导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微润灌与地下滴灌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微润灌下作物产量与灌浆成熟期10~2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和10~80 cm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之间相关性显著。因此,采用灌浆成熟期10~2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或10~80 cm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预估微润灌下的作物产量具有可行性。上述研究可为微润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黄淮井灌区冬小麦-夏玉米连作体系适宜喷灌技术模式。选取半固定式喷灌、智能化灌溉、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自驱动绞盘式喷灌等5种喷灌模式,构建基于"AHP+熵权法"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在冬小麦-夏玉米连作周期试验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技术、农业生态、资源等5个方面开展不同喷灌类型方案优化分析研究。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节能省工效益明显,比中心支轴喷灌节能57.1%,省工效益是半固定式喷灌的4.8倍,农民欢迎程度最高。半固定式喷灌较智能化喷灌和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工程投资减少了64.3%和33.3%,年维修养护费用较智能化喷灌和中心支轴喷灌机减少了73.7%和28.6%,缺点是省工效益差。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作物适应性最强,但是耗电量比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增加300 kWh/hm~2。种植周期内,智能化喷灌节水量为1 920 m~3/hm~2,较自驱动绞盘式喷灌节水26.3%,节水效果最好。省工效益、效益费用比和节水量是排在前三位的权重指标,分别为0.187、0.152和0.135。灌溉技术模式决策和实施前应优先考虑效益费用和节水程度。黄淮井灌区冬小麦-夏玉米连作体系节水喷灌模式排序为: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中心支轴式喷灌机自驱动绞盘式喷灌智能化喷灌(半固定式喷灌)。"AHP+熵权法"组合赋权的Topsis综合模型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且符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黄淮井灌区采用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可获得最佳综合效益,建议在该区域适度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4.
2003年3~4月份.某种猪场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生一种以败血症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高达65%以上.并不断引起死亡。该场对发病仔猪肌肉注射青霉素,补喂的饲料中拌服土霉素粉.尽管有一定疗效,但不能完全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85.
建设水保高效农田 实行农林复合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水保高效农田实行农林复合种植张明智(山西省吉县人民政府,042200)山西省吉县地处黄土高原,位于晋西吕梁山南湍。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  相似文献   
86.
小麦白粉病从基部第一张病叶蔓延到旗叶要经过24天,蔓延到穗部要经过34天。其蔓延的方式是按叶位顺序向上蔓延或跳跃式向上蔓延。若从发病中心向外蔓延,一个月时间可蔓延75.4—381米~2,1个发病单株,经过1个月的时间也可蔓延到16.6—26.4米~2。白粉病春季发展的过程分始发期、普发期、盛发期和终止期四个阶段;我省始发期为3月21日到4月5日,普发期从始发期到4月25日前后,盛发期从4月25日前后到5月15日前后,终止期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小麦种植密度越大,发病越重;白粉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决定于温度和雨量,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穗部感病后千粒重损失19.8—32.6%;旗叶感病后千粒重损失6.5—27.3%;中下部叶片感病后千粒重损失0.9—7.35%。  相似文献   
87.
以砜基取代的嘧啶为关键中间体,设计合成了17个新型取代苯氧基1,2,4-三唑并 嘧啶类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MS和1H NMR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0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6种测试靶标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盆栽复筛试验显示在150 g/hm2剂量下,5个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和持效性。  相似文献   
88.
1998年9月初的一天早晨,承德县养鸭专业户赵某发现,前一天还一切正常的260余只青年鸭,有17只已死于鸭舍内,另外还有30余只发病。赵某迅速来我处求诊。 1.临诊症状 大部分发病鸭表现为跛行,走路不稳,双翅或单翅下垂;厌食,排绿色稀便。病重鸭表现为不食不饮,精神沉郁,闭  相似文献   
89.
为探寻黄淮海平原井灌区冬小麦适宜的调亏灌溉控制指标,通过3季(2015-2017年)不同灌水下限与灌水定额(30、60、90、120和180mm)2因素组合试验,研究调亏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灌水下限分别为:轻旱(LD),冬小麦苗期至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田间持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FC)的50%、55%、60%和50%;中旱(MD),冬小麦苗期至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田间持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55%和45%。研究结果表明,随灌水定额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90mm灌水定额下,随灌水下限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基于CRITIC赋权的TOPSIS法构建冬小麦综合效益多目标优化模型获得的结果与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析法获得的结论具有一致性,均表明LD60处理最优。综合考虑,为实现本地区冬小麦稳产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双重目标,冬小麦适宜采用轻旱胁迫下灌水定额为60mm的调亏灌溉控制指标。本结论可为黄淮海平原井灌区冬小麦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张明智 《中国家禽》1996,(12):11-11
雏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张明智(河北省承德农业学校养鸡场067411)本市郊某鸡场96年3月从外地购入海赛克斯商品代雏鸡2060只,采用室内平养育雏,按常规免疫程序于28日龄进行传染性喉气管炎首免。从30日龄早晨开始出现病鸡,以后不断死亡,经我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