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业科学   1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从猪卵巢上获取的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成熟42~44 h后去除颗粒细胞,选取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培养.试验采用不同的场强、脉冲时程和脉冲次数进行对照试验,并比较了细胞松弛素B(CB)辅助激活对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场强为0.8 kV.cm-1,选取4个脉冲时程(80、100、120、140μs)参数分别进行1次、2次脉冲激活时,100μs、1次脉冲囊胚率最高,为(42.22±5.38)%,但同其他组无显著差异(P>0.05).2)脉冲时程为100μs,选取4个场强(0.8、1.0、1.2、1.4 kV.cm-1)参数分别进行1次、2次脉冲激活时,1.4 kV.cm-1、1次脉冲囊胚率最高,为(44.04±0.68)%,但同其他组无显著差异(P>0.05).3)场强为0.8 kV.cm-1和1.4 kV.cm-1,选取4个脉冲时程(80、100、120、140μs)进行1次脉冲激活时,1.4 kV.cm-1+80μs组囊胚率(54.60±2.86)%均高于其他组,且极显著高于1.4 kV.cm-1+140μs、0.8 kV.cm-1+80μs和0.8 kV.cm-1+140μs组(P<0.01).4)用1.4 kV.cm-1、80μs、1次脉冲激活卵母细胞后,使用CB辅助激活4 h的囊胚率为(54.07±3.12)%,极显著(P<0.01)高于不使用CB组.以上结果说明,电激活中脉冲次数对猪孤雌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且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1.4 kV.cm-1的场强、80μs的脉冲时程,并使用CB辅助激活4 h,能够得到较高囊胚率的猪孤雌激活效率.  相似文献   
62.
温氏长白猪生长性状的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农温氏水台原种猪场4个年度(1999~2002)共5720头长白猪进行生长性能的测定。分析的主要性状有达100kg体重日龄(DAYS)、平均日增重(ADG)和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FAT)。通过4年的选择,性状DAYS、ADG和FAT的表型趋势变化公猪分别为-15.12d、84.79g和-0.67mm,母猪分别为-8.93d、49.87g和0.66mm;ADG和FAT遗传趋势变化公猪分别为14.38g、-0.13mm,母猪分别为18.93g、-0.04mm。结果表明对生长性状的选择有明显效果,其它性状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3.
疾病控制一直是畜牧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环节。猪的疾病控制尤为迫切。一些预防性措施的应用,如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卫生环境、注射药物和疫苗等,的确在现代养猪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球对减少药物和疫苗使用的呼声越来越高,提高机体的自然抗病力成了目前研究的重点,尤其是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64.
种猪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市场化、商业化的角度,建立效益最大化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以专业化育种公司为主、小规模种猪场联合育种并存的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65.
猪品种间HSL基因外显子IPCR—RFLP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ve lipase,HSL)是负责分解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释放游离脂肪酸关键酶。本研究利用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分析了猪HSL基因外显子I区多态性,发现不同品种猪间存在多态性。瘦肉型大白猪和长白猪全部表现为GG基因型;杜洛克猪表现为AG和GG两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是15%和85%;脂肪型通城猪和清平猪表现为AA和AG两种基因型,其等侠基因A、G的频率分别是91.67%、8.33%和89.83%、10.17%。  相似文献   
66.
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新的人工授精的方法 ,以杜洛克公猪为终端父本 ,对大长、长大二元杂母猪输精。结果表明 :全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同自然交配结合等配种方式与自然交配对照组相比 ,分娩率和窝均产仔数差异不显著 ;3至6胎母猪的分娩率高于其它胎次 ,而窝产活仔数 3至 5胎高于其它胎次 ,不同配种方式对各胎次母猪的分娩率和窝均产活仔数无显著影响 ;常温 (17℃ )保存 1d的精液输精后 ,与鲜精相比 ,母猪的分娩率和窝均产活仔数无显著差异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使每头母猪每年多提供 3.7头仔猪  相似文献   
67.
【目的】MUC13、FUT1基因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断奶前和断奶后仔猪腹泻的主效基因,通过探索2个基因在不同种猪群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提高种猪抗病性的选育效率.【方法】利用PCR-SNa Pshot和PCRRFLP的方法分别检测影响断奶前仔猪腹泻的MUC13基因及断奶后仔猪腹泻的FUT1基因在温氏集团2个专门化父系群体(666头杜洛克和512头皮特兰)中的基因分布情况.【结果和结论】MUC13基因频率在2个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异性,有利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90和0.180,而FUT1基因则相差不大,分别为0.754和0.677.MUC13与FUT1基因的有利等位基因型组合个体比例在2个群体中差异较大,在杜洛克群体中达36.75%,而在皮特兰群体中仅为3.49%.通过基因型与选育性状表型的相关分析,发现优势基因型对皮特兰群体的体型外貌负面影响较大,但却不影响杜洛克群体.综合现场育种实践,建议杜洛克群体先实现MUC13基因的辅助选育纯化,再启动FUT1基因的选育工作.皮特兰群体有利等位基因型组合个体比例太低,暂时不宜进行抗腹泻基因纯化选育.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探索B超在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IMF)估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应用于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系)猪的可能性,对64头皮杜长大和17头皮杜长蓝四元杂交商品猪活体和胴体第10~11肋骨间背最长肌肉处的肌内脂肪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猪胴体左侧第10~11肋骨间背最长肌肉的IMF活体测定值与屠宰后测定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呈强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2个商品配套系的IMF活体测定值与屠宰测定值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说明应用B超进行活体肌内脂肪含量估测的方法可用于猪的选育种。  相似文献   
69.
【目的】构建木聚糖酶(XynB)与甘露聚糖酶(ManA)的融合酶基因,使其能在哺乳动物表达系统中表达并分泌兼有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活性的双功能融合酶。【方法】利用基因融合技术(SOE-PCR),把 11条Linker融合到木聚糖酶(XynB)和甘露聚糖酶(ManA)基因间,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经转染猪肾细胞(pK15)收集细胞培养液,用DNS法测定其酶活并进行酶学分析。【结果】经表达分析12条不同Linker构建的融合酶与亲本酶酶活,发现用Linker a3、pS3和具有“自我剪切”能力T2A构建的融合酶在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两亲本酶。融合酶XynB-a3-ManA的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酶活比亲本酶XynB和ManA分别提高了54.06%和104.40%;该融合酶在酸性环境3.0—7.0起作用,对pH3.0~8.0具有一定的耐受力。【结论】首次获得可在哺乳动物系统表达分泌的增强型双功能XynB-ManA融合酶。  相似文献   
70.
精子与慢病毒共孵育条件的优化以及转基因猪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慢病毒与精子共孵育的方法,并制备转基因猪。【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分析精子密度、病毒量、精子与慢病毒共孵育时间、精子与慢病毒共孵育温度对精子活力的影响,采用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转基因。【结果】①优化慢病毒与精子共孵育条件为:100 µL慢病毒原液(5×105cfu)与1.0×107个/mL精子在17℃下孵育30 min;②与病毒孵育后的精子(109个/mL)给母猪人工授精时,经PCR检测49头仔猪中有14头呈阳性;③Southern blotting结果表明,8头PCR阳性仔猪中,4头融合了外源基因。【结论】优化了精子与慢病毒共孵育的条件(100 µL慢病毒原液(5×105cfu)与1.0×107个/mL精子在17℃下孵育30 min),成功制备了转基因猪,并检测有外源基因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