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8篇
  免费   1311篇
  国内免费   1031篇
医药卫生   1688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392篇
  2021年   478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397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587篇
  2014年   733篇
  2013年   1019篇
  2012年   1381篇
  2011年   1542篇
  2010年   1343篇
  2009年   1164篇
  2008年   1259篇
  2007年   1121篇
  2006年   1102篇
  2005年   929篇
  2004年   619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更年宁神汤治疗阴虚内热型更年期综合征7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军  潘爱珍  易伟民 《中药材》2008,31(4):628-630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更年宁神汤治疗阴虚内热型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阴虚内热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采用更年宁神汤和西药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FSH、LH、E2的变化及更年期症状积分值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年宁神汤能显著改善阴虚内热型女性患者血清E2水平和临床症状,临床总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992.
狗尾草治疗寻常疣与鸡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究狗尾草治疗寻常疣与鸡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狗尾草新鲜茎汁治疗寻常疣,并与鸭胆子进行比较;采用鲜品狗尾草治疗鸡眼。结果:狗尾草与鸭胆子治疗寻常疣有效率都比较高,疗效基本相当;狗尾草治疗鸡眼有很好疗效。结论:狗尾草治疗寻常疣与鸡眼等方面具有独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3.
沙海参中的三个海参皂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沙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寻找结构新颖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沙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三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arenicolaside A(1),fuscocineroside C(2)和holothurin A(3)。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三萜皂苷化合物,化合物2、3均为首次从沙海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急支糖浆成品指纹图谱,为完善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Zorbax Sb C18柱(4.6 mm×250 mm,5 μm),1%冰醋酸(含0.2%三乙胺)-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0 mL·min-1。结果:指纹图谱研究的各项参数均符合有关规定,10批样品有21个共有峰,与对照图谱相比较,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9以上。同时,10批样品中检出6个有效成分: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咖啡酸、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结论:本方法为完善急支糖浆质量标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正交试验优选神光源颗粒剂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神光源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总多糖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四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8倍,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醇沉浓度60%。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对神光源颗粒剂的开发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96.
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JU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及JUN蛋白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及JUN蛋白表达减少。结论黄芪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JU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揭示核转录因子(PAX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38例病例组肾组织按间质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其中轻度病变15例,中度病变11例,重度病变12例;对照组为5例外伤后肾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评定肾组织PAX2的表达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率。对肾间质病变轻、中、重3组组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率、PAX2表达率作方差分析,对PAX2表达量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只表达角蛋白(CK),不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PAX2。病例组肾间质病变轻、中、重3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α-SMA及PAX2;不同肾间质病变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率及PAX2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PAX2表达量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率呈正相关(r=0.886,P〈0.05)。结论 PAX2回归表达可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998.
新生儿惊厥5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急救方法,减少新生儿惊厥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间收治的59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探讨其常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痊愈出院44例,好转后出院8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仍是导致新生儿惊厥最主要的病因,感染是新生儿期惊厥的第二大原因。治疗重点在于止痉,药物首选苯巴比妥,根本在于病因治疗。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感染、低血糖和低血钙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苯巴比妥仍是首选的抗惊厥药物。  相似文献   
999.
探讨了医患纠纷是如何被纳入传媒的视野,并成为它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媒体利益的二重性,新闻工作者的利益驱动,电视(或视频)的力量以及受众的力量是医患纠纷被纳入传媒视野的内在动力。换言之,医患纠纷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是在把关人和受众的"合谋"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00.
80例成人肝移植的供肝动脉变异、损伤与植入前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供肝肝动脉变异、取修肝损伤与植入前重建的相互关系,对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单个医疗组完成的80例成人肝移植资料。植入前供肝动脉重建方法:整形获得变异或受损动脉的根部袖片或斜面端口,与合适部位吻合成具有共同主干的动脉树,尽可能单次吻合。3mm以下吻合口采用8/0prolene线间断缝合,3mm及以上吻合口采用7/0prolene线四点连续锁边缝合。术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MRI动脉造影监测动脉血流情况,随访6~34个月。结果供肝动脉变异发生率25.0%(20/80),变异肝左动脉6.25%,变异肝右动脉12.50%,二者并存3.75%,变异肝总动脉2.50%。全组取修肝动脉损伤发生率7.5%(6/80),变异组与无变异组损伤发生率(25.0%vs1.7%)有统计学差异(P<0.01)。损伤部位以变异肝右动脉损伤最为常见,占42.9%(3/7),占变异组损伤部位的50.0%。损伤时间在取肝、修肝期各占一半(3/6),变异组损伤的60.0%(3/5)发生在修肝期,无变异组未发生修肝损伤。取肝期动脉损伤率,在变异组与无变异组间(10.0%vs1.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全组植入前动脉重建率13.8%(11/80),变异组为55.0%(11/20),76.9%的变异肝右动脉接受了植入前重建,均来自肠系膜上动脉。无变异组未行重建。动脉重建组中,63.6%(7/11)的变异/损伤动脉与脾动脉吻合。随访期内,全组无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发生率3.8%(3/80)。变异组与非变异组肝动脉狭窄发生率(5.0%vs3.3%)比较,植入前重建组与非重建组(9.1%vs2.9%)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1.25%,吻合口出血发生率1.25%,均在无变异组。结论肝右动脉变异是供肝动脉变异的最常见类型,常需要植入前整形重建。供肝动脉变异增加取肝、修肝过程的动脉损伤发生率,本组变异肝右动脉损伤最常见。供肝动脉变异、合适的植入前重建并不增加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