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511篇
  免费   23348篇
  国内免费   15012篇
医药卫生   285871篇
  2024年   690篇
  2023年   2671篇
  2022年   6418篇
  2021年   9630篇
  2020年   8075篇
  2019年   5230篇
  2018年   5570篇
  2017年   6930篇
  2016年   5882篇
  2015年   9949篇
  2014年   12960篇
  2013年   15098篇
  2012年   22091篇
  2011年   23739篇
  2010年   20423篇
  2009年   18083篇
  2008年   19333篇
  2007年   18872篇
  2006年   16767篇
  2005年   13848篇
  2004年   10190篇
  2003年   8950篇
  2002年   7266篇
  2001年   5625篇
  2000年   4274篇
  1999年   2014篇
  1998年   901篇
  1997年   858篇
  1996年   632篇
  1995年   562篇
  1994年   495篇
  1993年   321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9篇
  1975年   16篇
  1973年   16篇
  1972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目的了解当前社区居民中健康认知和主要健康相关行为,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黄浦区8个街道117个居委2546名居民分别召开座谈会,讨论并分析健康认知与健康相关行为。结果在2546名居民中对健康有正确认识的948人,占37.2%.自我评价身体状态为健康的531人,占20.9%,个人不健康行为位于前三位的是吸烟、不合理膳食和缺乏运动。团体不健康行为位于前三位的是出售不健康食品、食品污染和公共场所脏乱。结论健康相关行为受多因素及其多水平的影响,必须运用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念,采纳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学的观点,结合相关学科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促进人们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992.
苦参素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CHB,随机分为A、B二组。A组 采用苦参素治疗;B组采用胸腺肽,疗程6个月。结果 治疗6个月后A组ALT复常率及HBeAg、HBVDNA阴 转率分别为85.00%、31.67%、33.33%,B组分别为61.67%、15.00%、16.67%(P<0.05)、A组血清中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LN)、IV胶原(IVC)及TGF-β含量分别下降为133.26±43.82、146.45±21.62、75.34±25.26 及5.56±2.36,B组分别下降为151.10±51.57、158.15±32.22、86.33±24.82及6.64±2.27(P<0.05)。结论  苦参素有明显抗病毒、抗纤维化及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耐受能力(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88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两组术后分别复合0.2%罗哌卡因行硬膜外PCA,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16、32小时的静息、咳嗽、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实际镇痛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舒芬太尼组术后16、32小时的静息、咳嗽、活动时的VAS评分与芬太尼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镇痛不良反应中,芬太尼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7.8%,舒芬太尼组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镇痛时间:舒芬太尼组为(46.51±1.32)小时,芬太尼组为(36.24±2.28)小时,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术后硬膜外PCA较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94.
徐四清  田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26-1026,1032
目的:探讨电针灸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的疗效。方法:(1)治疗对象为服用精神药物所致的肥胖症患者。(2)符合肥胖症的诊断标准。(3)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共计65人。(4)在主穴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配合次穴。(5)先针刺,然后接通G6805-2多用治疗仪。(6)总疗程30次。结果:总有效率为89.23%。结论:电针是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并对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95.
We evaluated drug-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in a patient with refractory partial seizures and 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oathetosi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linical desensitization to phenytoin. Drug-induced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 before desensitization was negative with a stimulation index of 130%. The frequencies and cytokine-producing phenotypes of phenytoin-specific T cells were examined simultaneously by using a carboxyfluorescein succinimidyl ester (CFSE) dilution assay. Before desensitization, the proportion of CFSElow CD4+ cells in whole CD4+ was 3.09%; 13.6% of CFSElow CD4+ cells were stained with anti-interferon gamma antibody. After desensitization, phenytoin-specific CFSElow CD4+ cells decreased to background leve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FSE dilution assay will be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drug hyper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媒介、宿主、传播途径及其遗传学基础对埃立克体传播循环中获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性回顾,为人埃立克体病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7.
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性与避孕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性与避孕行为状况。方法:在武汉地区,对各大学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调查了286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其性行为率为14.68%,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性行为率有统计学差异。女大学生性行为的原因以一时感情冲动、好奇、为了加强与男友的关系、生理需要为主,还有迫于暴力等原因。性伴侣以自己的男朋友为主(占95.23%以上),但也有一般熟人和一夜情对象;另有多性伴现象存在。发生性行为者中,初次性行为有42.85%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在近1年内有性行为者中,有54.54%的人每次性行为都采取了避孕措施。在性行为者中,有23.81%的学生怀孕,另有19.05%的学生患生殖系统炎症或性病。结论: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中的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她们中存在性滥、怀孕和性传播疾病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小儿多囊肾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19例多囊肾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中位数为6.5岁,均无父母多囊肾证据。起病时的临床表现为尿异常6例、发热6例、腹部包块2例,余为苍白伴鼻衄、纳差、乏力、腹痛、多发畸形及抽搐。明确诊断时11例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均经影像学(主要是B超)诊断为多囊肾。6例经长期随访,2例死亡,3例因终末期肾病而接受透析,1例肾功能正常。结论多囊肾患儿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临床表现多样,明确诊断时多已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对尿常规异常的患儿应行B超以及早发现多囊肾。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3例因利福平所致的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肾脏病理进行分析,并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检测患者的抗利福平抗体。结果:3例患者均有前驱感染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胃肠道症状,随即出现无尿,伴随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低及溶血性贫血,部分伴有肝功能损害。肾活检3例均为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的血清抗利福平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结论:利福平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对应用利福平的患者应加强对肾功能的监测,肾脏病理及血清抗利福平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荷瘤大鼠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时血液学氧化损伤以及复合抗氧化剂抗损伤作用. 方法采用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摘除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的右后腿皮下,制成大鼠荷瘤模型,将荷瘤大鼠分成3组,分别为肿瘤组、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同时选取正常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 抗氧化剂保护组每日给予复合抗氧化剂ig,分次对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的荷瘤大鼠进行60Coγ射线局部照射4次,每次间隔1 wk,累计剂量为47 Gy,最后一次照射后7 d,活杀大鼠,取全血和血清测定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蛋白. 结果照射组的MDA含量显著高于非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347 μmol*g-1 vs 292, 305和196 μmol*g-1, P<0.05),复合抗氧化剂显示出良好的保护作用. 而照射组的抗氧化酶类如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低于非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3.65 μkat*g-1 vs 4.05, 4.82和4.70 μkat*g-1, P<0.05),CAT的活性在照射组显著低于肿瘤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362 K*g-1 vs 677和672 K*g-1, P<0.05). 结论 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可以产生自由基引发的全身氧化损伤,高效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