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7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264篇
医药卫生   54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重组杆状病毒(baculovinus)载体介导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对体外培养虹膜色素上皮(IPE)细胞的转染和表达情况。方法:将质粒pCMV—β中的CMV—LacZ表达盒插入杆状病毒表达栽体pFast BacI的Eco RI/Hind Ⅲ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Bac—β,并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在Sf9细胞中产生出重组杆状病毒BV—β。将MOI为200的BV—β感染经酶消化加显微法分离培养的IPE细胞,24h后进行X-gal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IPE中LacZ表达阳性的情况,记录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结果: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序结果表明,我们已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Bac—β及重组杆状病毒BV—β。X-gal染色证实杆状病毒介导LacZ在细胞中的表达呈蓝色,弥漫于整个胞浆。感染后24h时表达阳性率达85%。结论:重组杆状病毒可有效介导报告基因在体外培养的IPE细胞中表达,为利用杆状病毒构建可供移植的基因工程化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总结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并探索脑电背景慢化分级、δ刷对临床评估的价值。  方法  纳入52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起病形式、合并肿瘤情况、辅助检查(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滴度、MRI报告和脑电图结果)、治疗情况和出院随访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脑电背景异常程度(EEG)、δ刷情况。  结果  52例患者中7例脑电图正常(14%),45例脑电图异常(87%),包括:轻度异常25例(48%),中度异常 11例(21%),重度异常9例(17%)。6例出现δ刷(12%)。脑电图检查时病情轻组有32例(62%),病情重组有20例(38%)。随访1年后,预后良好组有45例(86%),预后不佳组有7例(14%)。脑电背景异常程度越重、出现δ刷提示病情重、需要ICU治疗、预后不佳的比例增高(P<0.01)。脑电背景异常程度越重,CSF抗体滴度>1∶10的比例越高(P=0.035),脑电背景异常程度越重,启动二线免疫治疗比例越高(P=0.008)。合并肿瘤的患者出现δ刷的比例更高(P=0.012)。首发病例较复发病例出现δ刷的概率更高(P=0.023)。  结论  脑电慢化程度和δ刷在评估病情、预测预后结果上一致,EEG越慢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出现δ刷提示病情重、预后差。EEG慢化与抗MNDA受体脑炎的免疫状态相关,EEG越慢,免疫异常越重,临床上可动态检测患者的EEG以评估免疫治疗效果,若EEG慢化未改善应及早考虑加强免疫治疗。合并肿瘤的患者出现δ刷的比例更高,因此当出现δ刷时应积极排查肿瘤。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补体3、4(C3、C4)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行肾活检诊断为IgAN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脂水平将其分为异常组(84例)[甘油三酯(TG)≥ 2.26 mmol/L和/或总胆固醇(TC)≥ 6.22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 1.04 mmol/L]、正常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脂(TG、TC、HDL)与C3、C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异常组与正常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eGFR、血尿素氮、血尿酸、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CKD分期、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萎缩面积、小球新月体、间质血管损伤程度、炎症细胞浸润及Lee氏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异常组BMI、C3、C4水平高于正常组(P <0.05)。IgAN患者血清TG与C4呈正相关(r =0.247,P <0.05),与C3无相关性(r =0.102,P >0.05);血清TC与C4呈正相关(r =0.240,P <0.05),与C3无相关性(r =0.029,P >0.05);血清HDL与C3、C4无相关性(r =0.080和0.171,均P >0.05)。结论 部分IgAN患者存在血脂水平异常,且其血清TG、TC与C4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内PTEN和nesti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实体假乳头肿瘤(SPTP)细胞可能的组织学起源。方法 复习25例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常规HE和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检测肿瘤细胞PTEN和nestin等的表达。结果 25例SPTP中女性22例,男性3例,中位年龄22.3岁。肿瘤主要位于胰腺内,1例位于后腹膜并与胰腺相连。1例伴有肝转移。肿瘤呈囊实性,出血、坏死明显。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实性和假乳头状排列,部分似“室管膜样”菊形团。核卵圆形,有核沟,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均有PTEN阳性表达(18/18,100%),44%(8/18)的病例有nestin的表达。超微结构观察细胞内可见酶原样分泌颗粒和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胰腺实体假乳头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25.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提高粉尘螨1类变应原(Derf1)的可溶性表达。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Derf1的全长序列与成熟肽序列(mDerf1);以已知DerP5基因的前导序列替换Derf1前导序列和原酶序列,重新构建出rDerf1基因;将上述3个基因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表达,经Western-blot对三者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Western-blot表明,pGEX-Derf1与pGEX-mDerf1的表达产物分别为分子量约63000与51000的重组蛋白质,重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裂解液的沉淀中。pGEX-rDerf1大量表达了可溶性目的蛋白质,分子量约53000,并被成功地分离纯化。以上三种表达产物均可被鼠抗GST抗体与螨过敏患者血清特异地识别。结论表达了含Derf1,mDerf1与rDerf1的三种GST融合蛋白质,它们均具免疫反应性,纯化获得了GST-rDerf1融合蛋白质,为后期的诊断及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P物质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P物质(substance P,SP)的含量变化。方法左足跖皮下注射5%甲醛50μl建立大鼠疼痛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疼痛模型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股动脉血、下丘脑和脊髓中SP的含量。结果疼痛模型组雄性S-D大鼠血浆中及下丘脑和脊髓SP含量分别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5%甲醛可致疼痛症状产生;提示皮下注射甲醛所致疼痛可通过下丘脑和脊髓组织中的SP释放增加,所致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引起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小檗胺(BER)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电镜观察细胞微结构变化及基因组DNA电泳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K562细胞BCR/ABL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结果:FCM检测见到典型的凋亡峰,8.0mg/LBER作用24-72h,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由(29.20±3.82)%上升至(61.77±4.35)%(P<0.01);以2.0-8.0mg/LBER作用24h,随药物浓度增加,K562细胞的凋亡率也增加。电镜下可见明确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形条带。16.0mg/LBER处理24h,K562细胞bcr/ablmRNA相对表达量及BCR/ABL融合蛋白质P2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73±0.02vs1.19±0.02(P<0.01)和0.63±0.01vs1.04±0.02(P<0.01),呈时间-浓度依赖效应。经BER作用后,K562细胞bcr/ablmRNA表达强度与P210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5),且细胞凋亡率与bcr/ablmRNA表达呈负相关(r=-0.997,P<0.01)。结论:在体外BER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抑制bcr/ablmRNA表达及其蛋白质水平可能是其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股骨CT图像轮廓跟踪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重建和测量股骨的解剖结构,需要大量地读取CT图像的信息,以获得股骨轮廓的坐标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直方图阈值图像分割、Kirsh边缘提取法获得股骨的二值化轮廓图像。结果轮廓坐标的提取应用了“迷宫”边缘跟踪算法。结论本方法可大量、快捷、正确地提取图像轮廓信息。  相似文献   
29.
中国北方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KI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和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多态性,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从基因到临床表达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PCR-SSP技术检测北方62例确诊SLE患者和61例同一区域同一民族正常对照者的KIR基因位点多态性.结果:SLE 患者KIR基因表型分布较常见的为KIR3DP1、 2DL1、 2DP1、 3DL1、 2DL3及1D, 其次为2DS4、 2DL5、 3DS1、 2DS2、 2DS5和2DL2, 较低者为2DS1、 2DS3及3DP1V, SLE病例组KIR3DS1, 2DL2、 2DL5和2DL3基因型频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国北方人群的SLE的发生可能与多个KIR基因等位基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骨桥蛋白(OPN)及其基因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探讨OPN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低O2高CO2 1周、2周和4周组(1HH、2HH和4HH)。采用RT-PCR法测定不同低O2高CO2 组大鼠离体肺动脉和肺组织骨桥蛋白(OPN)mR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细小动脉骨桥蛋白分布表达情况,ELISA 法定量测定肺组织匀浆OPN水平,Western blotting 法测定离体肺动脉OPN表达水平。结果: ①低O2高CO2各组大鼠mPAP和RV/LV+S均明显高于NC组(P<0.01),4组大鼠间mC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低O2高CO2 各组大鼠肺组织和离体肺主动脉OP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③免疫组化法显示NC组大鼠肺组织OPN表达主要见于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内,1HH组大鼠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周围巨噬细胞均见有OPN的表达,其中以中膜平滑肌细胞最为明显,而2HH和4HH组大鼠OPN表达更加明显, 低O2高CO2 各组肺细小动脉OPN相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骨桥蛋白表达也呈增高趋势;④ 低O2高CO2 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OPN含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69倍、2.28倍和2.87倍(均P<0.01);⑤ Western blotting 分析1HH、2HH和4HH各组大鼠离体肺动脉OPN表达明显增强,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慢性低O2高CO2能够刺激大鼠肺组织和肺动脉OPN及其基因表达增强,OPN可能在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发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