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75篇
  免费   1971篇
  国内免费   4780篇
医药卫生   76926篇
  2023年   448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722篇
  2018年   862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1674篇
  2013年   877篇
  2012年   4250篇
  2011年   4439篇
  2010年   1296篇
  2009年   1097篇
  2008年   3659篇
  2007年   4328篇
  2006年   9379篇
  2005年   10139篇
  2004年   3841篇
  2003年   4310篇
  2002年   3394篇
  2001年   3146篇
  2000年   2702篇
  1999年   1465篇
  1998年   669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468篇
  1995年   702篇
  1994年   444篇
  1993年   498篇
  1992年   406篇
  1991年   453篇
  1990年   390篇
  1989年   776篇
  1988年   681篇
  1987年   710篇
  1986年   523篇
  1985年   654篇
  1984年   633篇
  1983年   555篇
  1982年   442篇
  1981年   373篇
  1980年   273篇
  1979年   170篇
  1959年   164篇
  1958年   238篇
  1957年   227篇
  1956年   130篇
  1955年   16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胰腺胆汁反流通常发生在胰腺胆管连接异常的患者,同时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作者报道了1例胰腺胆汁反流病例,尽管其胰腺胆管连接正常(潜隐性胰腺胆汁反流,O PBR),但切除的胆囊显示存在重度发育异常。超声仪和CT扫描显示该例61岁老年女性患者的胆囊壁增厚。虽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显示胰腺胆管连接正常,但患者胆总管中的胆汁淀粉酶水平为1.030×105U/L,胆囊中的胆汁淀粉酶水平为1.535×105U/L。发育异常的胆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许多p53阳性细胞核,大约50%发育异常细胞显示对K i-67弥漫性核染色。本病例中,对潜隐性胰腺胆汁反流…  相似文献   
92.
背景:以前已经有一些在成年患者应用经皮内镜下盲肠造瘘术(PEC)及顺行保留灌肠(ACE)的个例报道。到目前为止牵拉法PEC均采用厚套管的导管。作者采用10F Chait Trapdoor盲肠造瘘术导管(CTCC)对成年患者进行介入法(IM)PEC。目的:报道作者应用新方法对成年患者进行PEC的经验。设计:病例序列研究。机构:日本单个研究机构。患者:5例肠梗阻患者和15例慢性重度便秘患者。干预:干预方法为牵拉法PEC或者IMPEC加引流或者ACE。对5例小肠梗阻患者,应用18F~24F的套管导管采用牵拉法PEC对扩张的肠道进行减压。对15例慢性便秘患者,应用球囊导管(11F或15F)和CTCC进行IMPEC。ACE隔日进行一次。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且有效地(减压和排泄)完成了PEC。采用IMPEC的患者中,有5例置入了15F球囊导管,10例置入了11F球囊导管。1例患者发生了即刻出血。球囊破裂发生在置管后的第1个月或者平均1个月内。10例置入11F球囊导管的患者中有9例改为CTCC。与套管导管相比,使用CTCC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突发性的球囊破裂,减少漏出和肉芽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93.
背景:长期轮班工作所致的睡眠障碍患者表现为夜间工作时过度嗜睡,白天却入睡困难且失眠。本研究旨在评价莫达非尼对该类患者嗜睡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在一项3个月的双盲试验中,分配209例轮班睡眠障碍患者在每次换班开始前接受200m g莫达非尼或安慰剂治疗,利用夜间多重睡眠潜伏期试验、临床疗效总评变化量表、精神运动警觉试验、患者日记和白天多导睡眠扫描检查进行疗效评价。随机分组后,每月进行一次评估。结果: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莫达非尼组患者的平均夜间睡眠潜伏期(即从开始入睡到睡眠的时间间隔)比基线时有适度改善(1.7±0.4m in vs0.…  相似文献   
94.
MATTHEW  B.  COLLIER  C.  ANDERSON  ENGH  JR.  JAMES  P.  MCAULEY  STUART  D.  GINN  GERARD  A.  ENGH  蔡迅梓 《骨科动态》2006,2(2):93-99
背景:从关节和胫骨假体聚乙烯衬垫后表面转移磨损碎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主要原因。全膝人工关节假体设计随时问而发生变化,例如对胫骨盘近端表面的粗糙度和聚乙烯衬垫的灭菌方法。我们假设胫骨盘表面抛光和采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之外的其他方法对衬垫灭菌,可降低骨溶解的发生率。方法:从1987年至1998年,我们采用后十字韧带保留型的解剖型组配式全膝人工关节假体系列。对300名患者施行3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5至10年,对这些患者的膝关节摄正、侧位X线片。由两位关节置换专家对X线片上的骨溶解状况进行单独评定(骨溶解的界定标准为假体周围存在边缘清晰的非线性松质骨丢失区)。结果:在粗糙表面的胫骨盘的242例膝关节中,使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灭菌的衬垫固定,有34%(82例)骨溶解阳性。用惰性气体中γ射线照射或没有照射的衬垫与抛光表面连接的98例膝关节中,有9%(9例)骨溶解阳性。骨溶解与六项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为:一项与患者(男性)相关、一项与胫骨盘(近端表面抛光)相关、三项与聚乙烯衬垫(加工的原材料、灭菌方法及存放时间)相关及一项与手术技术(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间的过伸)相关。结论:在这类假体设计中,胫骨盘近端表面采用抛光及衬垫采用更为先进的灭菌方法(不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灭菌)能显著减少骨溶解的发生率,但不能避免骨溶解。  相似文献   
9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oly-lactic acid and agarose gelatin in promoting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Methods Poly-lactic acid ( PLA) or agarose was embedded in the space between two stumps of the hemisectioned spinal cord.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show astroglia proliferation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RhoA-positive cells. Locomotor activity recovery was evaluated by testing the function of hindlimbs. Results Astrogli-as and RhoA labeled non-neuronal cells accumulated in the area adjacent to the implant, while the number of RhoA-positive cells wa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in the absence of implant. Animals implanted with agarose gelatin recovered more quickly than those with PLA, concomitant with a higher survival rate of the neurons. Conclusion Both PLA and agarose gelatin benefited the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after injury by providing a scaffold for astroglia processes. Modulation of the rigidity, pore size and inner structure of PLA and agarose gelatin might make these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more effective in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相似文献   
96.
目的:确定UVB靶向光疗治疗局限性银屑病是否安全有效及是否存在量效关系。设计:随机、对评估者设盲对照研究。机构:泰国曼谷大学医院皮肤病门诊。患者:14例稳定性局限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干预:依据预定的最小红斑量(M EDs),随机给予患者不同通量的UVB靶向光线治疗,3次/周。在4  相似文献   
97.
Whyte  L  H.  Soundappan  S.  E  S.  Harvey  J.  Cass  D.T  朱新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46-46
本文介绍1例14岁女孩的诊断和治疗经过。该患者在汽车交通事故后发生单纯的外伤性幽门前横断。腹部CT扫描适合于对气腹伴中空黏性性损伤的诊断。经过对这种罕见外伤的快速诊断和外科修补,患者恢复良好。1例罕见的儿童损伤:外伤性幽门前横断@Whyte L.H. @Soundappan S.V.S.$De  相似文献   
98.
背景与研究目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一个主要并发症,与6周内20%的死亡率有关。目前国际指南推荐肝硬化患应常规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内镜检查,EGD)来筛查是否有食管静脉曲张。新近出现的食管胶囊内镜在对胃食管反流和Barrett食管的研究中已经显示出准确的诊断效应。该研究比较胶囊内镜和EGD对肝硬化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检出率。患与方法:在3个中心进行了先导试验。有进行EGD临床指征的肝硬化患,在EGD检查后48h内用胶囊内镜来筛查或监视食管静脉曲张。研究采用盲法,即由1名事先不知道患病史和EGD检查结果的研究评估胶囊视频成像。结果:在32例纳入的患中,EGD和胶囊内镜检查发现有食管静脉曲张23例患。有1例患经胶囊内镜发现有轻度静脉曲张,但EGD未检出。胶囊内镜和EGD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总体一致性分别为96.9%和90.6%。没有与胶囊内镜相关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99.
背景:据报道宫颈绒毛腺样腺癌(VGA)是预后较好的宫颈腺癌的变异。病例:本文报道2例组织学确诊的初始治疗后复发且进展迅速的宫颈VGA。结论:VGA的诊断很困难。目前的文献对现行的诊断标准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需进一步明确。因为VGA罕见,诊断困难但很重要,因此需全面回顾所有VGA病例。这也许有助于诊断并能获得准确的随访数据。宫颈绒毛腺样腺癌:对这种诊断困难的疾病需明确其组织学定义@Macdonald R.D$Department of Gynaecological Oncology, Liverpool Womens Hospital, Liverpool L8 7SS, United Kingdom @Kirwan J$Depar…  相似文献   
100.
背景 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与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的发生。这些脑白质异常(有时称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脑白质疏松的病因与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的假说的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脑白质的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 本文是对关于脑白质动脉循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脑白质疏松发开门见病机制的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的评论分析。结论 有相当多的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的脑白质疏松可能是脑缺血性损伤的结果的假说。与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性改变、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的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的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脑白质改变的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脑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性梗死)为特征的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的实验模型中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