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5篇
  免费   1215篇
  国内免费   687篇
医药卫生   1443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516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521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828篇
  2012年   1178篇
  2011年   1165篇
  2010年   1122篇
  2009年   1003篇
  2008年   1074篇
  2007年   987篇
  2006年   786篇
  2005年   699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8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有研究证实人类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后者又加速了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所分泌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的失衡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是"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始动因子和载体[1]。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年8月~2006年8月收治的350例骨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LDVT者3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项单因素相关分析中有9项有显著性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阳性,4周内有手术史以及有外伤史。结论对上述危险因素存在的骨科住院患者,应警惕LDVT发生,如有D-二聚体测定阳性等危险因素应予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43.
婴幼儿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癫痫外科的手术意义。方法从2002-2005年有12例婴幼儿因海绵状血管瘤(4例)、发育不良神经上皮肿瘤(DNTs)(2例)、Sturge.weber综合征(1例)、半侧巨脑病(2例)、外伤后脑膜脑疤痕(1例)、脑脓肿疤痕组织(1例)、脉络丛乳头瘤(1例);由分别位于额(2例)、颞(4例)、顶(2例)、枕(2例)与额顶及颞顶(各1例)病变所致均为灾难性癫痫。当年龄在9—32(平均21.5)个月龄时做了病变及致痫灶切除/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癫痫开始于出生后5~20 (平均11.8)个月,每天或每周发作多次,抗痫药物治疗无效。患儿做手术评估是6—22(平均12.8)个月。3例患儿有偏瘫,7例显示有缓慢发展的认知功能减低表现。MRI、PET及V-EEG都证实了病灶及致痛灶。结果手术后无死亡及新的神经症状缺失。8例解除了癫痫(EngelⅠ级);2例罕有发作(EngelⅡ级);2例有值得的(worthwhile)改善(EngelⅢ级),7例认知功能也有改善,3例偏瘫者2例有改善。结论灾难性癫痫婴幼儿仔细选择手术病例,外科可以减轻、解除癫痫的疾苦。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表面Tb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CD14表达变化。方法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早期急性胰腺炎病人36例,采集入院当日及第3、第7日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TLR4、CD14表达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胰腺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发病后表达上调,在轻症病人渐下降,1周左右恢复正常。TNF-α的变化一致。结论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可能通过先天性免疫门户蛋白TLR4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45.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旭  雷勇  林亚  朱慧 《临床骨科杂志》2006,9(4):374-374
胫骨骨不连,特别是胫骨中下段骨不连临床上较常见,治疗较困难。2000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5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7~62岁。胫骨中段骨折14例,下段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47例,闭合性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38例,伴有骨缺损者19例。首次内固定采用钢板11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28例,外固定架固定9例,双矩形钉内固定3例,管形石膏1例。经二次手术内固定16例。病程6~21个月。1.2治疗方法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分两组进行。先将需修复部位的瘢痕组织切除,彻底切…  相似文献   
46.
99Tcm-MIBI显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疗效的价值。方法 35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患者术前化疗前后分别触诊估测肿瘤最大垂直长径及行^99Tc^m-MIBI显像,术后对乳腺癌标本行病理检查及P-糖蛋白(P-g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注射^99Tc^m-MIBI后60min显像图。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以病灶/本底(T/N)放射性比值降低〉35%为有效。临床疗效按WHO标准评价。化疗后肿瘤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以Ⅱ、Ⅲ级定为显效,Ⅰ级定为弱效。结果 病理检查显效与弱效组间,显像目测法分析NCT有效率分别为75%和9%,差异有显著性(P〈0.01),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91%和80%;半定量法评价NCT疗效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80%和83%;临床测量肿瘤最大垂直长径则分别为50%、64%和54%。^99Tc^m-MIBI显像评价疗效的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临床确诊。24例病理检查示显效的患者中,^99Tc^m-MIBI摄取与PCNA水平相关,与P-gP水平无关。结论 ^99Tc^m-MIBI显像可有效监测LABC患者术前NCT疗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自1992年3月至2001年7月在我腹腔镜中心行LC的18726例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胆总管损害28例(0.15%),术后胆漏62例(0.33%),腹腔出血6例(0.03%),术后腹腔内脓肿及切口疝7例(0.03%),总计10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55%。分析其原因与比适应证选择不当及术者对胆道解剖变异等缺乏足够认识等因素有关。结论 胆漏以及胆管损伤是比的主要并发症,精确操作可避免其损伤,术中及时发现和处理,一般预后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48.
99TCm-RBC显像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99TCm-RBC显像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 99TCm-RBC显像 ,并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99TCm-RBC显像诊断下消化道出血阳性率为 80 .0 %,定位诊断率为 68.0 %,特异性为 85 .0 %。结论99TCm-RBC显像可作为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及定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海马神经元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对19例PTSD患者及19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和1HMRS检查。结果 PTSD患者MRI检查未出现信号的异常。19例患者两侧海马均显示NAA/Cr明显减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两侧海马的Cho/C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MRS揭示了PTSD时海马存在着神经元的丢失或功能紊乱,而这些改变是构成PTS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0.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s,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BMSCs,损伤后24h、移植后1、3、5周评价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状况,并检测B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以及分化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移植的B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中聚集并存活,3~5周后有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微管相关蛋白(MAP2);B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改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周后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脊髓结构较完整。结论BMSCs经静脉移植后可向脊髓损伤处聚集并存活分化,促进神经修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