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38篇
  免费   7634篇
  国内免费   4538篇
医药卫生   88610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950篇
  2022年   2324篇
  2021年   2969篇
  2020年   2603篇
  2019年   1410篇
  2018年   1498篇
  2017年   2075篇
  2016年   1588篇
  2015年   3001篇
  2014年   3957篇
  2013年   5038篇
  2012年   6962篇
  2011年   7393篇
  2010年   7054篇
  2009年   6268篇
  2008年   6488篇
  2007年   6147篇
  2006年   5298篇
  2005年   4178篇
  2004年   2944篇
  2003年   2419篇
  2002年   1825篇
  2001年   1590篇
  2000年   1250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复发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77例首次卒中发作时HP阳性患者分为抗HP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复发情况。同时观察139例首次卒中HP阴性患者复发时HP感染情况。结果 39例HP阳性患者经抗HP治疗后复发率为15.4%,38例HP阳性虱未抗感染治疗复发率为39.4%,139例首次卒中时HP阴性患者卒中复发率为24.5%(P<0.05);在33例首次卒中发作HP阴性者在复发时,其HP检测阳性者21例,阳性率为63.4%(P<0.05)。结论 HP感染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防治HP感染可以减少卒中发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其空泡毒素基因 (vacA)亚型、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cagA)与胃上皮HLA DR抗原表达间的关系。【方法】①自 39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分离培养出 39株幽门螺杆菌菌株 ,采用PCR方法鉴定 39株菌株的ca gA及vacA亚型 ;②采用HLA DR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 ,对上述已行cagA及vacA亚型鉴定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及 2 2例阴性患者的胃窦活检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上皮HLA DR表达较阴性患者更显著 ;②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与胃上皮HLA DR抗原表达程度间存在正相关 ;③感染cagA 菌株患者较感染cagA-株者胃上皮HLA DR抗原表达更明显 ;④本研究中vacAs1a/m2亚型占 90 % ,故未对不同vacA亚型与胃上皮HLA DR表达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论】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导胃上皮HLA DR抗原异常表达 ;②cagA 菌株可能通过胃上皮HLA Ⅱ类分子介导而与宿主发生更为密切的相互作用 ,从而较cagA-菌株引起更为显著的胃上皮损伤。  相似文献   
103.
在世界各地,车祸是创伤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香港不例外,在香港发生的车祸每年约有15000宗.造成约18000人伤亡(图1),其中包括约150人死亡及3000人以上重伤。本研究的目的是收集1999~2004年这5a车祸资料,将涉及多伤员的车祸情况加以分析,找出这类车祸的风险因素并讨论干预前景。  相似文献   
104.
PTEN基因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对 2 8例胆囊腺癌 ,4例胆囊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进行检测 ,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TEN蛋白在 32例癌旁组织中全都呈阳性表达 ,而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仅 34.4 %。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 ,说明该基因失活可能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阳性表达对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醒脑静(XNJI)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暂时性阻断两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测试其被动回避能力,脑内抗氧化酶活性及小鼠断头喘气时间,结果:XNJI可延长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避暗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并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延长小鼠断头喘气时间。结论:XNJI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状态。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6.
年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群年龄与多种代谢异常的聚集状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744例中老年人按不同年龄分为5组,分析代谢综合征(MS)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特点。结果年龄与肥胖呈明显负相关(P<0.001),与高血糖、高血压及冠心病、脑卒中呈明显正相关(P<0.05或0.001);40~60岁组MS的患病率基本一致,约为30%,70岁以后明显增加,到80岁时可高达51%(P<0.05或0.01);MS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明显相关(P<0.05),随着临床指标个数的增加,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了6.8%,脑卒中的患病率增加了7.44%。结论中年人群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应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年龄增长,代谢异常指标数目增多,尤其是≥3项指标的人数明显增加;MS作为心血管危险因素直接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率增加。针对中老年人群MS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高发性疾病,常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被视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虽然已有达成共识的罗马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本文尝试为临床提供治疗的选择,包括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抑酸治疗、促胃肠动力药、抗抑郁药等.总的来说,根据主要症状来选择治疗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8.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彬  胡申江  孙坚 《浙江医学》2002,24(4):203-204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患者内皮素 (Endothelin,ET)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的变化。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例、正常人21名分别在清晨采血测定ET及vWF值。 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T(129.3±26.4) pg/ml及vWF(185.4±32.4) %值明显高于正常人(85.2±39.6)pg/ml及(142.1±42.0) % ,两者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r=0.15,P>0.05)。结论 ET及vWF的改变可能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正确诊断和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尽早明确有无恶性变。方法:对142例口腔颌面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21例发生在腮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例从合格伦综合征演变成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1例腮腺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局部表现主要为肿块、反复肿胀,与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一般特征和腮腺表现有相关性,其中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有明确的舍格伦综合征病史。结论:舍格伦综合征与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现有相关性,部分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可演变为淋巴瘤,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改变可早期判断舍格伦综合征有无恶性变。  相似文献   
110.
左心室巨大室壁瘤不同左心室成形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左心室巨大室壁瘤的左心室成形方法,对改进的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技术和传统的线性缝合技术进行近、远期疗效对比。方法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48例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手术中左心室成形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传统术式组:89例,采用传统的线性缝合成形技术;改良术式组:59例,采用改良的心内膜环缩成形技术,旷置梗死的心肌组织,再缝合环缩后的切口。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手术死亡5例(3.4%),其中传统术式组4例,改良术式组1例(P=0.32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和心室颤动。随访134例(93.7%),随访时间51.4±27.0月。远期死亡21例,术后早期心功能Ⅲ级以上是影响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00)。改良术式组5年和8年生存率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91.6%vs.76.3%,P=0.040;91.6%vs.61.4%,P=0.000)。两组心功能分级(NYH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早期和随访期间较术前改善和升高(P<0.05),改良术式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术后早期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P=0.000),但随访30个月时有重新增大的趋势(P=0.046)。传统术式组随访30个月时LVEDD扩大比率明显高于改良术式组(38.8%vs.16.7%,P=0.030)。结论左心室巨大室壁瘤的手术近、远期疗效满意,保持适当的左心室形态和容积是手术的关键。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其远期结果优于线性缝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