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9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574篇
医药卫生   939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891篇
  2011年   1070篇
  2010年   819篇
  2009年   777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760篇
  2006年   693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 16例AMI患者,1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置管溶栓术.结果 本组16例中死亡8例,总体死亡率50%.发病16h内手术或介入治疗者6例,全部存活,发病16h后手术者10例,2例存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P=0.0009).结论 提高AMI存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处理.综合应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术中应注意恢复SMA血供,处理好切除全部坏死肠管和尽量保留有活性肠管之间的关系,减少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肺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规范,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1997年5月至2009年10月,518例早期肺癌患者行VATS肺叶切除术中男297例,女221例;平均年龄(58.9±10.6)岁.结果 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分别为10.8%和0.4%.患者年龄(P=0.0300,OR=2.0148,95% CI 1.0700~3.7940)和手术时间(P =0.0007,OR=1.0086,95% CI 1.0036~1.0136)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3、5年总生存率为98%、81%、66%,术后病理分期(P=0.0036,OR=1.6071,95% CI 1.1677 ~2.2118)是惟一的影响因素.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手术方式.对于高龄患者应慎重;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合理处理意外状况、必要时应果断中转开胸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近端动脉严重损伤的拇指离断再植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采用前臂掌侧静脉移植,桥接鼻咽窝处桡动脉腕背支与尺侧指固有动脉的远侧断端,治疗13例近端动脉严重损伤的拇指离断。男11例,女2例;年龄16~50岁,平均34.5岁。左侧7例,右侧6例。完全离断8例,不全离断5例。急诊再植10例,按常规步骤再植术后动脉危象探查修复3例。结果:13例拇指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1个月。再植拇指外形满意,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9指,良3指,差1指。指腹两点辨别觉58mm,平均6.5mm。结论:静脉移植桥接鼻咽窝桡动脉腕背支与尺侧指固有动脉远端的方法修复拇指动脉,行复杂拇指离断再植,手术体位舒适,不影响手部血供,扩大了再植适应证,提高了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4.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58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70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09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0例(2.8%),获得随访17例,随访率为85%,中位随访时间2(0 ~15)年.胆管癌诊断前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程15±11年(3 ~38年).有胆管炎的14例,其中重症胆管炎11例.合并肝脓肿12例,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症15例.术前辅助检查提示合并胆管癌诊断的依次为CT、MRCP、B超、肿瘤标志物等.胆管癌的术前临床诊断率为55% (11/20).行胆管癌根治术4例,姑息性手术7例,探查活检术6例,非手术治疗3例.根治术后1例失访,其余3例均存活,目前存活时间分别为1年1例,5年2例.姑息性手术7例,术后失访2例,存活时间1年2例,3年1例,5年1例.未切除者存活时间均未超过1年.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例有以下情况者应提高警惕,(1)病史较长、有胆管炎.(2)合并肝硬化.(3)影像学提示胆管壁增厚或肝内占位病变.(4)肿瘤标志物升高.这些提示发生胆管癌的可能性大.对这些病例应严格定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获得根治切除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中国胆管乳头状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联合检索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多家中文数据库中国1979~2011年有关胆管乳头状瘤的文献,总结分析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报道胆管乳头状瘤39例,男女比例为1.06:1,平均年龄60岁,高发于50~70岁,74.4%分布于华东地区,17.2%分布于西南地区,以腹痛、黄疸为主要症状。肿瘤根治性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胆管乳头状瘤主要分布在华东、西南地区,发病率较低,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被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此病有效方法,手术以肿瘤根治性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996.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诊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已成为诊断乳腺癌的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乳腺黏液癌为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临床较少见,目前对其超声声像图表现的认识相对不足。本文围绕常规超声、CEUS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黏液癌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发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对11250例患者进行ERCP.其中15例(0.13%)出现十二指肠穿孔.对该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45-87岁。7例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穿孔,5例为内镜致十二指肠壁穿孔.3例为导丝和网篮致穿透性穿孔。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一的腹痛和腹胀症状:上腹部CT提示胰周和后腹膜不同程度的积气或积液。7例穿孔在ERCP中经X线透视即获诊断:8例于术后3h至5d出现腹痛、腹胀、皮下积气和发热等症状,经腹部平片或上腹部CT明确诊断。9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其中4例在穿孔后3h内发现.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封闭穿孔口加鼻胆管引流术.无腹腔脓肿发生,住院时间10-15d;5例于穿孔后10h至5d诊断,并发肠瘘2例,腹腔脓肿4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15-105d。6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其中4例在穿孔后4-8h手术者术后无脓肿形成.住院时间18.21d:另2例分别于穿孔后24h和30h手术,术后反复腹腔出血1例.腹腔脓肿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于ERCP并发十二指肠穿孔。首要的是依靠术中及时发现及术后CT等检查尽早明确诊断:治疗上除传统的外科手术外.应积极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鼻胆管引流术等内镜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索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数码相机获取被摄者两张正面数码照片,利用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下进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重建。结果:实现了颌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获得了逼真的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结论:利用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技术,进行颌面部软组织三维重构,是软组织三维重建方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福建省肿瘤医院298例行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7例在腔镜辅助下成功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用时(242.3±58.7)min,术后住院时间(17.4±9.8)d。淋巴结清扫总数(27.5±12.2)枚/例,其中纵隔、腹腔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0.7±5.7)、(13.3±7.8)及(7.7±8.1)枚/例。89例(29.9%)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41例,术后声嘶25例,吻合口瘘9例,切口感染7例,其他7例。术后经2~47个月的随访,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其余进食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腔镜辅助胸食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CT及MR影像特点。方法18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囊腺瘤11例,交界性肿瘤4例,囊腺癌3例。患者均进行了CT和(或)MR检查,回顾性分析肿瘤的CT及MR影像表现。结果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平均大小为6.7cm,11例位于胰体、尾:除2例囊腺瘤为单房性无间隔外,其余16例均为多房性。3例囊腺癌囊壁及间隔明显增厚或囊壁上见壁结节,其中2例的囊腔直径大于2.0cm;13例非恶性肿瘤的囊壁及小房间隔较薄且均匀,无壁结节,小房直径大于2.0cm。1例囊壁钙化,4例合并胰腺炎改变,1例合并有胆总管扩张,1例周围血管包绕。结论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CT及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