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9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574篇
医药卫生   939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891篇
  2011年   1070篇
  2010年   819篇
  2009年   777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760篇
  2006年   693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真核表达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SV)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并完成蛋白纯化及纯度测定.方法 根据编码F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CR方法扩增出3'端带His标签的F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载体,经核酸序列分析后,进一步克隆到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限制性内切酶鉴定,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COS-7细胞,2 h后再用Westem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Ni柱亲和层析纯化COS-7细胞表达的F蛋白,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纯化后蛋白纯度.结果 核酸序列分析证实获得带His标签的RSV F基因序列,没有发生无义突变.转染COS-7细胞后,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F蛋白的特异性条带,纯度达99%以上.结论 初步建立了真核表达RSV F蛋白的纯化方法,为进一步优化RSV F蛋白制备条件及单克隆抗体及诊断试剂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制备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 :以从血浆中纯化的PAP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融合 ,以固相等分子浓度的纤溶酶原、α2 抗纤溶酶(α2 AP)及PAP为抗原 ,建立间接ELISA筛选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 ,并对杂交瘤细胞分泌的mAb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进行鉴定。结果 :共获得 2 4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 ,针对PAP分子中纤溶酶结构的mAb 16株 ,针对α2 AP结构的mAb 1株 ,针对新抗原 (PAP分子中新出现的不同于前体分子纤溶酶原及α2 AP的抗原决定簇 )结构的mAb 7株。这些腹水中抗PAPmAb的滴度为 2× 10 -4~ 1× 10 -8,其中 4株mAb的亲和常数为 5 .6 2× 10 -9~ 3.5 8× 10 -11mol/L之间。结论 :成功地制备针对PAP新抗原的具有高亲和力的mAb ,为建立不受其前体分子干扰的PAP特异性检测方法 ,研究纤溶系统的激活状态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同源模建cub8功能域的三维模型,并以计算机辅助的分子对接方法预测cub8功能域与白蛋白的候选结合氨基酸残基.方法 采用insightⅡ工作站对cub8蛋白进行同源模建,对cub8蛋白和白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寻找白蛋白和cub8的候选结合氨基酸残基.结果 cub8蛋白三维结构为两个反平行的β片层结构,中间以β转角相连.cub8蛋白片段与白蛋白通过正负电势的吸引完成受体与配体的结合.Asp59-Tyr60-Leu61-Glu62-Leu-Tyr64和Arg72-Tyr73肽段可能是cubilin与白蛋白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论 利用计算机辅助的分子对接技术,获得cub8和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两个候选结合域,为进一步研究cubilin与白蛋白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慢性应激如长期压抑 ,环境不适等易导致身心健康损害 ,出现学习记忆、情绪行为等多方面的改变[1,2 ] ,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HPA)轴、自主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而对 5 -羟色胺 (5 -HT)的研究较少。 5 -HT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递质 ,参与多种行为、情绪活动的调节 ,迄今已发现了 5 -HT受体的 7种类型 13个亚型。近来的研究报道认为 5 -HT1A 和 5 -HT2A 可能与精神机能和学习记忆有关[3 ,4] 。为探讨慢性应激与 5 -HT1A、5 -HT2A 受体的关系 ,我们采用PCR观察大鼠经 30天慢性约束应激后不同脑区 5…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rALR对HBsAg及BSA免疫大鼠产生抗体、细胞因子和对脾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甲醇诱导表达rALR,测定活性并进行以下研究.①rALR对HBsAg免疫的影响:实验分为:生理盐水、HBsAg20 μg/只、HBsAg20 μg rALR100 μg/kg、HBsAg20 μg rALR 25 μg*kg、HBsAg20 v pPIC9K表达上清、HBsAg20 μg CsA10mg/kg,共6组;②rALR对BSA免疫的影响:实验分为:生理盐水、BSA25 μg/只、BSA25 μg rALR100 μg/kg、BSA25 μg pPIC9K表达上清、BSA25 μg CsA10 mg/kg,共5组.以上均皮下注射免疫大鼠,1次/周×4次,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IL-2和IFN-γ.③rALR对大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Wisar大鼠先皮下注射HBsAg(20 μg/只)1次,2周后处死,分离脾单核细胞,种板,再加HBsAg 1 μg/孔和/或相应处理因素(rALR、空质粒表达产物等),48h后加3H-TdR,12 h后收集细胞,检测cpm值.结果 rALR100 μg/kg HBsAg组的8只动物中,有2只出现抗HBs的抗体,空质粒对照组和单用HBs Ag组8只动物均出现抗HBs.rALR 100 μg/kg BSA组的8只动物中,有3只出现抗BSA抗体,空质粒对照组和单用BSA组8只动物均出现抗BSA的抗体.rALR 100μg/kg能明显抑制细胞因子IL2及IFN-γ的产生.rALR4μg体外能明显抑制脾细胞的增殖.结论 rALR能抑制HBsAg和BSA诱导大鼠产生相应抗体及IL-2、IFN-γ的产生;体外能抑制经体内致敏的脾细胞的增殖,说明rALR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重组Rab8截短体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获得Rab8纯化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Rab8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从HepG2细胞中克隆Rab基因,然后从Rab8质粒中亚克隆Rab8 C端编码122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构建Rab8与6His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后,免疫动物,制备Rab8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其效价.Western检验抗体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验证其免疫组化特性.结果 克隆了人Rab8编码基因,构建了表达Rab8 C端编码122个氨基酸的原核表达质粒pQE31-Rab8-122,经过大肠杆菌表达、镍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相对分子量约15 000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收获抗血清.ELISA显示抗体效价达1/20 000.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此多克隆抗体能够与原核表达的Rab8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并能够识别HepG2细胞中内源性Rab8蛋白.结论 本研究获得原核表达的Rab8纯化蛋白,成功的制备了Rab8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ab8参与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破骨细胞(OC)分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将20只12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益骨胶囊灌胃组和生理盐水灌胃组, 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2)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OC, 加血清培养后, 重氮盐法检测TRAP,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OC存活数及荧光染色法观察OC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 含药血清组在24h、48h和72h时TRAP的活性均明显降低, OC存活数明显降低, 凋亡比率明显高(P<0.01或P<0.05)。结论: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可以抑制体外培养OC分泌TRAP, 诱导OC凋亡, 提示这可能是该方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治疗作用,探讨DBS对PD震颤、肌僵直、运动缓慢的疗效及术中靶点的确定。方法采用微电极记录下丘脑底核(STN)和丘脑腹中间核(Vim)慢性电刺激术对4例PD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例DBS于STN、1例DBS于Vim。结果3例STN术中刺激发现,能改善PD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1例Vim术中刺激发现,患者的震颤和运动缓慢得以改善。4例PD患者经过1~3次的调试,4~6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不如短期疗效,但仍较术前有较大改善,通过调节程控参数,可以达到满意。其运动部分(UPDRS)评分,术后改善率43%~48%之间。1例合并上肢疼痛患者经3次调试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2年后取出埋藏电极。4例患者均没有出现永久性并发症。结论STN的DBS能改善PD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Vim的DBS能改善PD的震颤和运动缓慢。DBS是治疗PD双侧症状的优选方法,其可逆性对患者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使用文献计量学对国内外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推动未来国内该领域的发展。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得1986—2021年国内外大学艾滋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借助VOSviewer及R软件对纳入研究的发表时间、作者及单位分布、热点内容与前沿趋势进行剖析。结果 国外相较国内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外总体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美国占据相关领域英文研究的主导地位。《中国艾滋病性病》(257篇)与J AM COLL HEALTH(46篇)分别是载文最多的中英文杂志,各研究团体间的合作尚不够紧密。中文研究侧重不同教育方式于艾滋病防控的探索,英文研究则更关注于该群体“酒精使用”、“物质滥用”与“心理”等话题,防艾生活技能及暴露前预防(PrEP)等或成为未来研究趋势。结论 刊载大学生艾滋病的期刊类型较多,而高发文量期刊数较少且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有待加强,国内应给予该群体物质滥用及心理等方面更多关注,同时今后要加强对艾滋病监测与防艾生活技能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80.
凌攀  凌维  王晓凤 《现代预防医学》2022,(18):3305-3309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四川省放射性职业健康体检中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情况,为今后职业健康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1年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资料为放射组,相应年份的非放射工作人群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分析,并对异常增高者(>4‰)的暴露工龄、工种及停止暴露年限采用t检验、u检验、方差检验及χ2检验等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2.348,P = 0.019),放射组2014—2019年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均值有缓慢下降趋势,2020—2021年有较明显增高(2020—2019年间k - w检验h = 3.961,P = 0.002),而对照组呈波动性呈不规则变化;各年度放射组异常增高人数占比与对照组异常增高人数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合计值χ2 = 51.425,P<0.001);而根据工种的不同,放射医学组与非放射医学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4.524,P<0.001),核医学组与放射治疗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778,P<0.001),介入治疗组与放射治疗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565,P<0.001);涉核部队暴露工龄接近,停止暴露年限小于10年和大于40年异常增高所占比例分别与另外4个区间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146,P<0.001;χ2 = 6.977,P = 0.008)。结论 四川省从放人员微核异常率近两年呈增高趋势,特别是介入治疗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占比明显,建议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