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71篇
  免费   3377篇
  国内免费   1836篇
医药卫生   36484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1088篇
  2021年   1373篇
  2020年   1240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957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1263篇
  2014年   1617篇
  2013年   2092篇
  2012年   2954篇
  2011年   3169篇
  2010年   2827篇
  2009年   2413篇
  2008年   2480篇
  2007年   2426篇
  2006年   2114篇
  2005年   1564篇
  2004年   1108篇
  2003年   904篇
  2002年   708篇
  2001年   619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8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15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和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 (FⅧ -RAg)的抗体 ,标记 6 8例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 ,检测MVD。分析其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化水平、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6 8例胃癌组织中FⅧ -RAg阳性表达 5 2例 ,占 76 .4 7%。FⅧ -RAg和MVD与分化水平、浸润深度 (P <0 .0 1)及淋巴结转移 (P <0 .0 0 1)密切相关。不同组织学类型中FⅧ-RAg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而MVD则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血管生成对胃癌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FⅧ -RAg的检测和MVD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2.
克拉霉素缓释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克拉霉素浓度测定的LC-MS/MS方法,研究克拉霉素缓释胶囊与市售克拉霉素缓释片的药动学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罗红霉素为内标,用乙醚-二氯甲烷(3∶2)提取处理,以甲醇-水-甲酸(80∶20∶0.05)为流动相,用C18柱分离,采用ESI源,正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结果克拉霉素线性范围为10.0~4000μg·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应用此方法研究1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0.5g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ρmax,t1/2,AUC0-t,AUC0-∞,CLVd分别为:(5.36±1.14)和(5.25±0.88)h,(1218±433)和(1333±370)μg·L-1,(4.59±1.67)和(4.24±2.10)h,(8239±1553)和(8467±1364)μg·h·L-1,(8662±1829)和(8795±1331)μg·h·L-1,(60.9±15.1)和(58.9±11.3)L·h-1和(382±103)和(366±224)L。多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ρssmax,ρssmin,ρav,AUCss和DF分别为:(5.31±1.11)和(5.28±0.96)h,(1387±396)和(1488±401)μg·L-1,(64.6±26.8)和(70.1±30.0)μg·L-1,(399±99.2)和(410±107)μg·L-1,(9585±2382)和(9830±2578)μg·h·L-1,(3.32±0.62)和(3.49±0.66)。单剂量和多剂量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8.2±16.3)%和(99.5±19.0)%。结论本法快速、准确、专属、灵敏。统计结果表明,两制剂人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3.
颈椎骨折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及颈椎不稳定,对颈脊髓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颈椎的生理解剖关系,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无痛情况下的功能康复。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应用前路槽式减压自体长方体髂骨植骨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46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均为男性,年龄21~62岁,平均47·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20例。骨折部位:C33例,C412例,C516例,C610例,C4、C5同时骨折5例。骨折类型:垂直压缩性骨折4例,屈曲型压缩性骨折23例,过伸型压缩…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不同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制备AMI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MI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3.5mg/(100g&#183;d)“芪参益气滴丸混悬液灌胃给药]、卡托普利治疗组[1.0125mg/(100g&#183;d)。。卡托普利悬浊液灌胃给药],每组又分4个时点(3d,2周,4周,8周),共16个组,每组9只。于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分别取大鼠梗塞区及非梗塞区心肌,RT—PCR法检测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AMI组TGF-β1 mRNA表达在梗塞区和非梗塞区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呈现高表达趋势(P〈0.05);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与AMI组比较,梗塞区3d,2周时TGF-β1mRNA高度表达(P〈0.05);4,8周时TGF-β1mRNA表达下降,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非梗塞区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均下降(P〈0.05)。卡托普利治疗组与AMI组比较,梗塞区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均下降,3d,2周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梗死区各时间点TGF-13,mRNA表达均下降(P〈0.05)。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与卡托普利治疗组比较,在梗塞区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均升高,3d,2周,8周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非梗死区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均下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具有促进梗塞区心肌早期修复,同时抑制非梗塞区心肌胶原的增生,从而延缓心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9例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癌发病距BPH手术时间为0.5~8年,平均4.6年。患者BPH术后主要因尿频、排尿困难、肉眼血尿或骨痛而再次就诊。血清PSA异常8例,前列腺结节5例,同位素扫描(ECT)骨转移1例。9例均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1例骨痛者行辅助放疗。结果:7例获随访0.5~8年,其中死亡2例,病变稳定4例,病变进展1例。结论:BPH切除术后的病例仍有发生前列腺癌可能,术后应定期随访,及早发现术后前列腺癌。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是BPH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可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晚期或转移者则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6.
胸腔镜手术诊治血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诊治血胸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VATS治疗68例血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的18例开胸术(Thoracotomy,TH)作比较。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H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应用胸腔镜治疗血胸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和瘢痕小等优点,大部分血胸手术可由胸腔镜完成,是值得临床推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7.
武汉市3~5岁儿童牙齿酸蚀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武汉市3~5岁儿童的酸蚀症流行状况;评价儿童饮用饮料和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与酸蚀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武汉市4所幼儿园3~5岁儿童共500人。对所有儿童进行酸蚀症和龋齿发病情况的临床检查以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每天消耗饮料或食物的频率,以及口腔健康行为。收集酸蚀症儿童和无酸蚀症儿童各20人,对其唾液pH值、流速和缓冲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武汉市3—5岁儿童酸蚀症的患病率为9.3%。儿童睡觉时含奶瓶、喝饮料的习惯与酸蚀症的发生呈正相关。酸蚀症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唾液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预防酸蚀症应该减少酸性食物及饮料的消费量及频率。  相似文献   
88.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Ⅱ型(GSS-Ⅱ)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3例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应用GSS—II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对疗效进行总结。[结果]31例获得6~32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无伤椎高度丢失。[结论]GSS-Ⅱ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短节段固定、三维稳定性、恢复并维持脊柱生理曲度的优点。适合于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相似文献   
89.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凶险,自从支架置入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之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远期预后明显改善。但是梗塞血管再通后,虽能够恢复血供,挽救缺血损伤心肌,却无法促使已梗死的心肌细胞再生[1]。最近的动物体内外实验和初期的临床实践证明,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促使心肌和血管的再生,有望达到治愈心肌梗死的效果[2]。  相似文献   
90.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1例作病原学检查。[结果]14例入院前临床、X线及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7.5%;经MRI扫描误诊5例,误诊率71.43%;本组16例入院确诊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病理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